從《天賜的聲音》成熟音樂人慘烈表演,發現音樂人綜合實力太關鍵

隨著《歌手當打之年》的謝幕,另一檔音樂綜藝《天賜的聲音》越來越讓我感興趣。

《歌手當打之年》看的是個人才華髮揮,《天賜的聲音》更著重合作碰撞出火花。

有人說,《歌手》不要的歌手全去了《天賜的聲音》,我不認同這個說法,《天賜的聲音》雖然製作上有些弱勢,但來的歌手並不弱,特別是臺上的幾位音樂合夥人,全都是實力唱將,正處當打之年。

第9期《天賜的聲音》來的飛行音樂合夥人,好幾位都是唱作人,像阿肆、高進、動力火車,那吾克熱都讓人充滿期待。

但看完整場表演後,很失望,特別是前半部分兩兩合作的演唱,發現這幾位在作品整體把控上很失水準,也難怪在場樂評人如此冷嘲熱諷了。


阿肆、品冠《尋人啟事》

阿肆,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音樂人,她有幾首歌我非常喜歡,像《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預謀邂逅》。特別是《預謀邂逅》,我曾單曲循環的。

那年在通州大運河畔的草莓音樂節,現場看阿肆唱《預謀邂逅》,她是那樣低調,不事張揚,只是安安靜靜站在那裡唱歌,對她越來越喜歡。

在我的印象中,阿肆屬於那種非常有靈氣、聰慧而敏感的女生,擁有著非常有辨識度的獨特嗓音。她一張口唱歌,你就會知道是阿肆。

阿肆能夠選擇品冠合作,我頗為意外。品冠的歌都是那種溫暖抒情的,這兩人從年紀到擅長的音樂形式都不太搭。

我對品冠的印象,還停留在"無印良品"階段,那首《掌心》應該是他們的成名作,非常美,單飛後的品冠,我對他的印象是模糊的。

阿肆和品冠聯袂表演,我有點無法想象。

從《天賜的聲音》成熟音樂人慘烈表演,發現音樂人綜合實力太關鍵

看完兩人演唱的《尋人啟示》,我更喜歡阿肆的表達。她的情感是有指向性的,雖然她的聲音似乎不太適合這首情歌,但會帶給人感觸。

而品冠,聲音比阿肆更優美動聽,但好像缺了一點什麼,顯得較為空洞,讓我感受不到他唱尋人啟示的目標感,沒有一個具體的傾訴對象。

感覺阿肆和品冠的唱法,完全代表了兩代人的演唱方式。

品冠這些90年代的歌手,那時候的音樂更注重聲音的美感,旋律的動聽,對感情的投入度要求不高,由於已習慣了那種唱法,很難拋開既定局囿。

阿肆所處年代的音樂,更注重音樂的情感和個性化,也更容易唱到人的心裡去,嗓音的獨特性也在其中佔有很大比重。

我從一開始擔心阿肆,到聽完她的演繹,懸著的心落了下來,這還是我喜歡的那個阿肆,無論擅長與否,都能把一首歌唱出她自己的情感和味道出來。


動力火車、高進《雨蝶》

動力火車的音樂,可以稱為是一代人的記憶了吧,《當》、《背叛情歌》、、《第一滴淚》《忠孝東路走九遍》、《酒醉的探戈》等,好歌都數不過來。

這次在舞臺上見到他們,彷彿看到了自己的青春一去不復返。從兩位帥哥的面容,也看到了歲月的滄桑鉅變。

高進大哥還是對歌紅人不紅這事兒斤斤計較著,再次提到自己被忽略被冷落。第一次提,可能會讓人產生同情,第二次提就讓人感受到人不夠大度了。

歌紅說明寫的歌好,歌手演繹得好。如果自己沒有把它唱紅,說明自己欠缺天時地利人和,其實沒有什麼可抱怨和一再提起的,可是高進一直一直在舞臺上提及此事,這種絮叨,其實很敗好感度。

兩位過氣歌手同臺,應該拿出優秀作品來證明自己,而不是靠講故事。

從《天賜的聲音》成熟音樂人慘烈表演,發現音樂人綜合實力太關鍵

聽完他們的《雨蝶》,發現這首歌的編曲有很大問題,很不適合這首歌,和這首歌的情緒有非常強烈的違和感,以至於我分出兩個我,一個聽歌,一個聽編曲,非常的分裂。

高進的演繹,讓我懷疑是在唱《雨蝶》這首歌嗎,這樣柔情似水的情歌,怎麼到他的嘴裡,唱出了哥們義氣的感受呢,非常的難以接受。也難怪被多位樂評人毒舌了。

動力火車的演繹屬於正常發揮,沒有驚喜,但也不失望,聽他們唱歌,滿滿的回憶,彷彿時間一下拉回到《還珠格格》時期。

他們兩組的演唱,既不在一個時空,也不在一個頻道,沒有碰撞出火花,倒有點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

這首《雨蝶》,是合作演繹看到現在,最難以讓人接受的一首。


那吾克熱、高嘉朗《來自天堂的魔鬼》

那吾克熱自從在《中國新說唱》走紅後,已經很久沒看到他,這次他能參加《天賜的聲音》很是驚喜。

一直喜歡那吾克熱,他的RAP是非常強的,甚至我認為他和艾熱是平分秋色的。

他這次和高嘉朗合作的是《來自天堂的魔鬼》,這首歌如果演繹好,現場視聽感會非常強。但遺憾的是,因為高嘉朗的失誤,讓這麼美的一首歌,成為了平庸之作。

高嘉朗這個名字對於我是陌生的,當然也就對他沒有什麼期待,只不過他的第一句就唱跑調,還是讓我很吃驚。

這樣,是不是太不尊重舞臺了?

關鍵是他不止一次失誤,中間還有忘詞,忘詞加跑調,這是在一個正式舞臺非常嚴重的事故,無論怎麼解釋,這都是不可原諒的。

那吾克熱的RAP反倒成了主角,引領著高嘉朗的VOCAL,強弱太明顯,也讓這首歌不再完整。

從《天賜的聲音》成熟音樂人慘烈表演,發現音樂人綜合實力太關鍵

這次的合作舞臺,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這三首歌曲,沒有一首是比較優秀、比較完整的,要麼是演唱上的默契不足,要麼是編曲有問題,要麼是演唱失誤。

這些音樂人都出道多年,有很多成名作品的,為什麼在與人合作時,卻狀況百出,不能拿出一首比得過現場導師音樂合作人們的作品呢?

我想可能還是整體把控能力的問題。

這要求音樂人不僅自己要表現好,還要與對方進行有效溝通和默契配合,編曲上還要重新創作,這就對人有了綜合素質的要求,這時,有些音樂人的短板就露出來了。

看來,一臺好的演出,哪裡是管好自己那麼簡單,需要綜合能力都達到高標,才能有一個好的舞臺呈現。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樣看來,臺上的五位音樂合夥人果然不同尋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