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面積有望遏制連續7年下滑勢頭,雙季稻恢復迎來“開門紅”

“目前春播的糧食麵積已達全年面積的一半以上,今年春播糧食麵積的意向增加,特別是早稻面積有望遏制連續7年下滑的勢頭,實現恢復增加。”

在4月19日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劉莉華在介紹我國今年糧食生產情況時,作出上述表述。

早稻是雙季稻的頭茬,在稻穀生產中佔據重要一環。近幾年受農資價格上漲、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加之稻穀市場價格比較低迷等因素影響,造成一部分地區調減雙季稻改種一季稻。據統計,2019年雙季稻面積在1.4億畝左右,比2012年減少了3500萬畝,其中早稻連續7年減了1800萬畝。今年2月1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釋放出明確信號:“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恢復雙季稻”。

早稻面積有望遏制連續7年下滑勢頭,雙季稻恢復迎來“開門紅”

劉莉華說,目前,我國糧食儲備充足的,口糧完全自給,米麵隨買隨有。當前重點還是要抓好今年的糧食生產。今年年份特殊,中央採取了一系列超常規的措施來穩住糧食生產,政策力度和工作力度都是多年少有的。

據悉,其中為鼓勵農民恢復雙季稻,農業農村部會同發改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認真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價格提高。2月28日向社會公佈了早秈稻和中晚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1分錢,雖然不多,這是連續三年調低的情況下適當提高。同時,上下聯動,增加投入。不僅是中央財政拿錢,地方財政也加大了對早稻生產的支持。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截至4月18日全國春播糧食已經完成意向面積的21%,進度比去年快1個百分點。早稻育秧已經結束,大田播栽已經過了8成,進度比去年快了2.4個百分點,基本上早稻可以做到不插五月秧。

“目前秧苗長勢比較好,為恢復雙季稻生產開了一好頭。”劉莉華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