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馬”當先醫者志 “凱”歌永奏患者心

2019年4月20日,鄒平市黃山廣場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老友”聚會,聚會的“主要演員”是一群關節置換術的愈後患者。組織這場聚會的,是鄒平市人民醫院骨一科主任馬凱。馬凱說,之所以叫“老友”聚會,一是因為來的大多都是置換手術時間比較久的老年患者,二是因為都是骨一科的“老朋友”,有的甚至戲稱馬凱為“中老年偶像”,是他的“忠實粉絲”


一“馬”當先醫者志 “凱”歌永奏患者心

馬凱(右三)與關節置換患者合影

用意於善 方為良醫


“粉絲”們對馬凱異口同聲的評價是:技術好,脾氣好,都自動成了馬凱的“移動廣告”,有的患者能先後帶20多個患者來找他,甚至有的患者輻射到一個村,只要與骨頭有關的病,都點名找那個“換骨頭換的好”的馬醫生。


2012年,馬凱做的第一例雙膝關節置換術患者——孫鎮的孔大爺就是“移動廣告”的典型代表。孔大爺開始因為恐懼手術,沒到專業機構就診,花了很多冤枉錢,最後實在受不了疼痛的折磨,才決定到醫院手術。馬凱給他做完手術的第二天,他就能下床慢慢行走了,高興得見人就誇:“這做手術也沒咋疼啊!馬大夫,手術做得好,脾氣好,咱老百姓看病,就找這樣的大夫!”後來,孔大爺真的介紹了很多病友找馬凱做手術。


東關村的王阿姨,手大拇指狹管性腱鞘炎開始不當回事,後來疼痛到拇指彎曲都費勁,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四處求醫無果,才機緣巧合,通過熟人找到了馬凱。查看病情後,馬凱決定實施手術治療。拇指狹管性腱鞘炎是很多骨科醫生都不願意接手的“病不大治起來費時費勁不掙錢”的病,但馬凱認為,醫生不能怕麻煩,能給患者真正解決問題,再費勁再麻煩,也得幹。


王阿姨的病治好了,慢慢的,越來越多的這種“麻煩病”患者找到馬凱,他一一耐心去治療;慢慢的,其他骨科疾病慕名來找他的患者也越來越多。骨一科去年完成了近200例關節置換術,剛剛過去的三月份,就做了20餘例。


馬凱的父親是一位老耳鼻喉科醫生,受父親影響,馬凱小小的心靈中早早就埋下了治病救人的萌芽。他說:“小時候,我放學後就到門診找父親,看到父親對病人從來都和顏悅色、和聲和氣的,從沒見過高聲說話。我做了醫生後,他就常常告誡我,病人找你看病就是信任你,要好好給人家看,可以說,

潛引默化中,我一直在照著父親的樣子做。”


一“馬”當先醫者志 “凱”歌永奏患者心

馬凱(左)進行顯微鏡下斷肢再植手術

“馬主任的手術檯面乾淨,動作利落,溝通簡練,與護士配合非常順暢,而且馬主任在保證手術安全的前提下,都儘量減少耗材應用,減輕患者負擔。”護理部副主任、手術室護士長張秋玲說。


考慮家庭經濟承受能力是一名醫生的附加責任。對於貧困患者,馬凱有一種莫名的情愫,不但身體力行,還通過聯繫中華慈善總會,使鄒平市人民醫院成為中華慈善總威高愛心工程慈善項目定點醫院,為家庭貧困患者免費提供膝關節、髖關節、假體,讓許多承受病痛折磨的貧困百姓,重新有機會站立行走,投入生產和生活。手術後的患者和家屬,有的都高興得要跪下,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人民醫院的好醫生。


因為關節置換不是換上完事了,還需要較長期的康復過程,期間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馬凱的手機24小時開機,耐心解答所有經手患者的問題,必要時還上門回訪、換藥、指導康復。

德術精進 方可率兵


馬凱對患者脾氣好,對自己卻比較“狠“。因為他知道,醫學更新日新月異,稍一鬆懈就會跟不上發展的節奏,就無法為患者提供最有效、最高效的治療方案。因此,他先後到解放軍骨科醫院、天津骨科醫院、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301醫院等多家知名骨科醫院進修學習。


進修期間,他六點半就到科室,打掃衛生,為導師整理好病例,利用每天早到的一個半小時,手繪導師要求的手術解剖圖,分析導師提供的疑難病例;他還積極要求值夜班,因為夜班參與手術的機會更多,哪怕一晚上收治8-9位患者,忙得整晚不能休息,但早上交班時,他都會把病歷整理書寫好;他還善於和舍友們對各自進修及臨床所學所見的病例進行討論分享,從中學到自己沒經歷過的經驗教訓和技巧方法……


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乾淨利落的業務能力,勤奮友善的性格品質,讓導師和進修科室的老師們、一起進修的同學們,都喜歡上了馬凱,從而也讓他獲得了更多的學習機會,開拓了更多的專業人脈,在骨科、特別是創傷骨科專業,有了紮實的理論基礎和平臺優勢。


一“馬”當先醫者志 “凱”歌永奏患者心

馬凱率領骨一科團隊緊急進行斷指修復手術


進修回院後,馬凱積極提議並參與醫院創傷中心的建設。2019年6月,一名女工的右手食指和中指絞進了旋轉的機器,情況緊急,車間緊急切斷電源,將女工及機器一起帶上救護車。急救中心迅速啟動創傷中心流程,僅用了10分鐘,就進入手術室,同步互動的消防員進入手術室進行機器拆除,馬凱率領骨一科團隊緊急進行斷指修復手術,最終讓這位女工轉危為安,並保住了手指。


馬凱注重自我學習,更注重科室人才梯隊建設,為團體人員爭取各種進修學習、培訓和專業年會機會,並根據個人特長規劃不同的專業發展方向。目前,骨一科有創傷骨科、關節及運動醫學、脊柱外科、顯微外科四個亞專業劃分,讓團隊人人有動力,人人有方向,人人有專長。


在科室發展規劃上,他善於借力,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在與院領導彙報,與上級專家多次溝通後,千佛山醫院骨科專家白正武教授,成為骨一科的“名譽主任”,為骨一科專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專業的規劃指導。


和他搭檔八年多的原骨一科護士長張丹說:“馬主任溝通能力很強,對病人用心,對科室有責任感。不管是護理工作還是醫療工作,只要患者不滿意,他都第一時間去解決。他常說的一句話是:有事兒找我就行!這不僅讓患者舒心,讓科裡的同志們也都安心,工作生活上有煩心事,往往是滿腹牢騷的去找馬主任,過一會,就舒心的走出主任辦公室投入工作了。”


一“馬”當先醫者志 “凱”歌永奏患者心

時常舉行科室團建

“馬主任很注重科室文化建設,有時會利用節日組織科室聚餐,有時會在忙得加班疲憊的時候,給同志們買水果、零食犒勞犒勞大家。三級醫院評審那年護士節,馬主任偷偷出去買了水果,給我們過節,真是太有心了。”骨一科的護士們都忘不了馬主任的“小用心”。


“馬主任非常注重患者的就醫體驗,提出“打造最有溫度的病房”的管理目標,倡導我們做暖醫、暖護。考慮到關節置換患者上廁所下蹲不方便,他溝通醫院統一更換了可升降馬桶,解決了患者如廁的大問題,這在全省骨科都很少見!”現在的骨一科護士長孟令華說。


原來,馬凱參加上海2019年全國骨科年會時,在養老助老展會上發現了這個設計,立馬就想到關節置換患者們所面臨的如廁難題。在充分考察論證後,立即彙報院領導,徵得支持,實現了這項改造。


他還率先在全市開展無痛病房建設,讓患者實現無痛治療、快速康復,現科室已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無痛治療方案和流程,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讓更多患者不懼怕手術,不再受手術之痛的困擾。


馬凱說,院長提出“十個看”的發展目標,其中讓群眾看病“看得愉快”這一點就內涵很豐富。所以,我要先保證自己和科裡的同志們以愉快的心態和心情來上班,才有可能讓接受服務的患者和家屬感受到我們工作的真誠和認真,他們的就醫體驗才有可能是愉快的。


因為這簡約而樸素的“認識”,不僅使他成為“零投訴”醫生,也讓他形成了對工作總是不由自主多想一點,多做一點的管理思維模式,“於無聲處有驚雷”,不聲不響中帶領醫護團隊在管理與服務上不斷有創新,有進步。


一“馬”當先醫者志,“凱”歌永奏患者心!


願更多青年醫生成長為“馬凱”!願更多的患者遇到“馬凱”這樣的醫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