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推行的“文明婚姻”,顛覆現代人的認知

大清王朝推行的“文明婚姻”,顛覆現代人的認知


說起古代的婚姻制度,大多數人會想到陌生人的洞房花燭夜和原始愚昧;很正常,現代人的認知通常是依據傳說故事之類的偶發事件,又把偶發事件當作普片現象加以推介……。下面摘錄的是靠譜史料記載的清政府推行的“文明婚禮”,到光緒年間已經蔚然成風,其內容詳實、事無鉅細,真是貼心到家了。

文明婚禮三原則:

一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先由男子告訴父母自己的婚姻願望(如女方條件形象或是某家女子之類等),得到父母同意後,即由男方父母聘請媒人登門至女方父母面議,女方父母同意後,再由媒人約期,男女見面,男女雙方同意,婚約始定。

二 定婚後

定婚後,男女雙方立約起誓,一切以求學自立為基礎。

三 婚禮

婚禮務虛節儉,以免增加小夫妻未來生活的經濟負擔。由男方父母置辦金戒指、婚禮禮服一身。

上面是三原則,接下來是極其細緻的婚禮過程。共有四十多項儀式流程,這裡不抄錄了。總體來說,既莊嚴神聖又不乏喜慶有禮。

奏樂、司儀、證婚人、入席順序、新郎新娘各種敬禮、雙方父母、交換禮物、媒人簽字、男女賓客站立方向以及各種敬禮、退席……看起來非常複雜而繁瑣。真為古人擔憂,如此複雜的禮數小夫妻和賓客可真夠累啊!

但是轉念一想,如此嚴肅認真而又廣為人知的婚姻,尤其是婚禮中有多人需要簽字畫押……,小夫妻敢不用心經營?周圍人敢不盡心呵護?

婚姻家庭的構建對社會進步發展的作用和意義不是普通小民需要關心的話題,這種婚姻方式衍生的和諧穩定卻是可見的。這種婚姻背景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十有八九!

談到現代人的婚姻,只有說不好、不好說、懶得說了!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現代的婚姻制度呢?婚姻究竟是個人行為還是攸關社會?您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