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死了一隻羊,你吃肉,我吃腸

原文出處:簡書·龍門村夫·《孔子弟子傳016|公冶子長》

很多人大概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古時候有個叫公冶長的人,從小就喜歡鳥,久而久之竟能聽懂鳥語,並能和鳥進行交流。一天,公冶長坐在樹下喝水,突然一坨鳥糞落在碗裡。公冶長大怒,抬頭一看,一隻烏鴉正站在巢裡往下張望,幾隻小鳥不停的叫著。公冶長用鳥語說道:“你竟敢把糞便拉到我的碗裡?看我不拆了你的巢,把你孩子燉湯吃肉!”烏鴉大驚,沒想到公冶長會說鳥語,馬上道歉道:“對不起,我沒看見您在下面。您大人有大量,就放過我的孩子吧。”公冶長氣呼呼的走開了。

一天,烏鴉對他說: “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死了一隻羊,你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趕過去一看,果然有一隻羊。他揹回家,燉了一鍋肉,美美地吃了一頓,卻沒有給烏鴉留下腸子。

又一天,烏鴉又對公冶長說:“公冶長,公冶長,北山死了一隻羊,你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趕過去一看,果然又有一隻羊。他揹回家,又燉了一鍋肉,美美地吃了一頓,卻又沒有給烏鴉留下腸子。

過了幾天,烏鴉對公冶長說:“公冶長,公冶長,西山死了一隻羊,你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趕過去一看,一群人圍在一起,公冶長說:“那是我打死的!”但這回沒有羊了,是一個人被打死了。於是公冶長被抓了起來並投進了監獄。

故事不知真假,但公冶長確實是孔子的學生。

《論語》記載的公冶長的事蹟只有一條,但因排在第五篇的篇首,因此,這一篇就叫《公冶長》。或許因為這個原因,公冶長的名字被歷史記住了。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說:公冶長,齊人,字子長。司馬遷把他排在孔子弟子第16位。《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解》把他排在第20位,說他“能忍恥”。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論語·公冶長》5·1 )

縲紲(léi xiè),捆綁犯人用的繩索,這裡借指牢獄。

據說公冶長(子長)自幼家貧,勤儉節約,聰穎好學,博通書禮,德才兼備,終生治學不仕祿。

相傳,公冶長(子長)通鳥語,並因此無辜獲罪。上述民間故事就是其中的一個版本。有一部叫《論釋》的記載了另一個通鳥語並因此獲獄的故事。南朝時的皇侃《論語義疏》引《論釋》說,公冶長懂鳥語,因未能守信(將獐的內臟埋了)被鳥陷害入獄,因當堂以家燕實證懂鳥語而脫獄。

根據歷史記載,唐朝唐玄宗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公冶長(子長)為莒伯,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追封其為高密侯,南宋度宗鹹淳三年以“高密侯”從祀孔子,明世宗嘉靖九年(1530)改封“先賢公冶子“。

公冶長(子長)為什麼獲罪並身陷囹圄,公冶長(子長)到底有多大學問,多大的仁德,《論語》沒有記載。但我們從其他傳說和記載中可以看到,孔子對公冶長(子長)很賞識。公冶長(子長)獲獄後,孔子說,公冶長“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並將自己的親生女兒許他為妻。

但是,無論如何,孔子能把女兒嫁給他,那麼公冶長(子長)至少應具備相當的仁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