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孔子招女婿,為什麼選了一個坐過監牢的人?

孔子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叫孔鯉,女兒的名字,歷史上沒有記載,很難查證。只知道孔子把女兒嫁給了公冶長,而公冶長卻是一個坐過監牢的人。孔子門下那麼多優秀的弟子,為何偏要選一個坐過牢的人呢?我們看《論語.公冶長第五》中的記載: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這裡的“妻”不念妻,讀“棄”的音,是動詞,嫁的意思。“縲紲”是古代捆綁犯人的黑繩索,這裡借指監獄。孔子說,雖然公冶長受了牢獄之災,但這不是他的罪過,所以就把女兒嫁給他。孔子的意思就是說,公冶長是被冤枉的,他其實是一位賢人君子。

公冶長(公元前519——前470),姓公冶,名長,字子長,是孔子的學生,司馬遷說是齊國人,孔安國說是魯國人,兩個人都有依據,至於公冶長到底是哪國人,我們也不必執著,也可能正好就是齊魯交界的地方。這個公冶長呢,出身貧寒,但是聰穎好學,博通書禮,德才兼備,很被孔子賞識。


孔子招女婿,為什麼選了一個坐過監牢的人?

公冶長雖然坐過牢獄,但孔子並沒有因此輕視他,並且還把女兒嫁給了他,這在一般人來講,是很難做到的。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看人,不是看他的財富地位,不是看他的人生境遇,而是看他的才德。孔子認為公冶長是冤枉的,那公冶長為什麼坐牢呢?

或許是因為當時孔子和他的弟子,還沒有現在這麼大的名氣,所以各種典籍上並沒有記載公冶長坐牢的這件事,只有民間的一些傳說。到了南北朝時期,經學家皇侃在他的《論語義疏》中,引用了一本叫做《論釋》的書,講述了公冶長獲罪的始末,留下一些文字記錄。但皇侃說這本書屬於雜書,未必可信,所以我們就當傳說分享一下:

有一次,公冶長從衛國回魯國,在路上聽到鳥兒們在互相說話,說大家趕緊一起去呀,前面那條清溪裡有人死了,咱們去那裡吃死人肉。又走了一會,公冶長就見到一位老太太,正在路邊哭泣,他就問老太太為什麼哭,老太太說:“我的兒子前天出門,到現在還沒回家,也不知道去哪裡了,是不是已經死了?”公冶長就告訴她:“我剛才聽鳥兒們說,要到前面清溪去吃死人肉,你看會不會是你兒子呀?”老太太聽後趕緊跑過去看,果然是他的兒子死了。

孔子招女婿,為什麼選了一個坐過監牢的人?

老太太就把兒子去世這件事報了官,村官問你是從哪裡得到消息的?老太太說是公冶長告訴的。村官說:他要是沒有殺人,怎麼會知道這件事?於是就把公冶長抓起來了。村官問他為什麼殺人?公冶長說我沒有殺人,我是聽鳥兒們說的。當官的不相信,覺得他這是妖言惑眾,巧言抵賴,於是就把他判了死罪,關進大牢。

公冶長被關了六十天後,有一群麻雀飛到監牢的鐵柵欄上,公冶長就聽到它們說,在白蓮水邊,有一個運糧食的車翻了,糧食都撒在地上,沒法收拾,咱們趕緊去吃吧。於是公冶長就把麻雀說的話告訴獄官,獄官覺得好奇,就想看個究竟,結果去那裡一看,果然如此。後來又發現,公冶長不僅懂鳥語,還懂豬語,並且屢屢應驗。村官也就相信了公冶長沒說假話,人確實不是他殺的,於是就把公冶長放出來了。

孔子招女婿,為什麼選了一個坐過監牢的人?

俗話說:“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其實公冶長懂鳥語這件事,是很正常的,在《周禮.秋官》裡就有記載,那時候很多人都懂鳥獸的語言。但很多人不相信,覺得這很荒誕,根本不可能,所以公冶長才受了冤獄。

公冶長不僅被冤枉坐了牢,臉上還被刺了印,表明他是犯過罪的人,這是終身的恥辱。但孔子知道他並沒有犯錯,知道他是一位德才兼備的賢人君子,所以孔子不計較,還把女兒嫁給他。這也表明,孔子選擇女婿的標準,就是看你的品德夠不夠資格,其他的並不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