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怨而友其人,我也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我也恥之

讀《論語》公冶長篇: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我也恥之

我的眼光停在了“匿怨而友其人”句上。匿怨而友其人,我也恥之。誇張或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感是可恥的,因為這一來做人就失去了其最重要的東西——真實情感。

做人要做真實的自己,真實展現的是一個仁者的情感世界。

從關係的角度來理解作為愛的仁,意味著仁不是僅僅關聯著某一個體的事情。即便從文字上來看,從人從二的仁字就意味著兩個人,意味著某種關係的存在。這種關係可以是同事,可以是朋友,或者是其他。關係就意味著對於他者的肯定,愛就已經存在於其中。仁是“愛人”,而不是愛自己。既然,“他人”你視之為朋友、兄弟、同事等,就應該是把真實的自己示之於人。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在現今的社會生活中其實是很累的。在這個情慾氾濫、物慾橫流,燈紅酒綠的時代,誰能纖塵不染,誰能抵擋種種誘惑,誰又能停下那匆忙的腳步,去體會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情逸致?行走在滾滾紅塵裡,我們太過於在乎權勢、地位、金錢、名譽。這讓太多太多的人迷失了自己,也讓太多太多的真實情感難以辨別是真是假。

生活在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有時真的很難左右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要想做好自己,就的要擁有堅毅如磐石的心志,有一雙辨別是非善惡的眼睛,不被誘惑左右自己前進的道路。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就是要真誠,對己真誠,對人真誠。

做一個真實的自己,就不能說謊,不能做假,不能虛偽。對自己不能,對別人不能,對社會更不能。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個推己而及人的過程所體現的邏輯是,他人和自己有同樣的願望和要求。由肯定自己推及肯定他人,這是仁者的作為。仁者的心中始終有他者的存在,並以肯定和能成就他者為自己的責任。當然,這種肯定和成就並不需要以否定或捨棄自己作為代價。

自己和他者並不是水火不容的。朱熹說:“近取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猶是也。然後推其所欲以及於人,則恕之事而仁之術也。”仁之方不是別的,就是將心比心,推己及人:這是從心到心的情感的類推。我想要的,是不是他人也想要?我不想要的,他人是不是也不想要?就前者來說,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對他人的成就。就後一方面來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成為最好的表達。自己不想承受的,就不要加於他人。在這樣的表達中,己和人之間成為息息相通的整體,每個人都發現自己生活在與他人之間緊密的、真誠的、輕鬆的美好關係之中。

人活著其實就是一種心態,當你自己心若旁騖,談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態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用刻意掩飾自己,不用勢利的曲意逢迎他人,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即使失意,也會無所謂得與失。

坦坦蕩蕩,真真切切,平平靜靜,快快樂樂,做一個真實的自己,瀟灑的自己,對你,對我,對他,對社會都是意想不到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