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 以弱對強,韜光養晦


老人言: 以弱對強,韜光養晦

康帕內拉出生在17世紀初的意大利南方的卡拉布里亞城。從青年時代起,他就對哲學、宗教、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和精深的研究。因為宣傳唯物主義思想,對教會權威大膽提出懷疑,教會把他視為異端,1593年他首次被捕入獄。


當時的意大利分裂為很多小國,各小國間相互敵對,給外國侵略者以可乘之機,成為西班牙等國掠奪和角逐的場所,連年戰爭,人民深受苦難。1599年,31歲的康帕內拉領導組織意大利南部人民,準備發動一次起義,推翻西班牙的統治。可惜機密洩露,起義失敗,康帕內拉被捕。宗教法庭的人用酷刑折磨他,把他的手臂釘在座椅上,想用這種辦法改變他的信念。


老人言: 以弱對強,韜光養晦


康帕內拉以驚人的毅力對抗著各種迫害,但監獄裡非人的折磨使他的健康狀況急轉直下,他漸漸地不能承受那些花樣翻新的酷刑。他不得不放棄了自己強硬的姿態,學著偽裝自己的意圖。


他終於明白,思想的表達方式不只是對抗。於是,他開始裝瘋賣傻,想要騙過那些審判官的眼睛,企圖讓他們以為他的信仰源於無法控制的瘋狂神經。


因為法律規定,一個瘋子無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1603年,宗教法庭對他作出了終審判決:康帕內拉是個瘋子。在以後的4年時間裡,他的境況好一些,宗教法庭把他當做瘋子而不是異端者來對待。他被一根鎖鏈鎖在牆上,此時康帕內拉可以寫作,他利用這點可憐的自由寫出了《伊斯帕尼亞君主政體》一書。

老人言: 以弱對強,韜光養晦

這本書認為西班牙應該把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這是西班牙的神聖使命。書中宣傳的思想與他一貫的主張背道而馳,宗教極端分子認為這個瘋子已經得到了重生,他們決定釋放他。


1626年,康帕內拉終於獲得了自由。他出獄後,遷居到法國,但當時法國的傳統宗教勢力也很強大,他於是又寫了《無神論投降》一書。這本書攻擊的目標是自由思想家馬基雅維利和卡爾文教派等各種異端人物。該書反駁異教徒的信仰,支持天主教的優越性。然而,那些異教徒的主張卻氣勢壯觀地呈現在人們面前。作者對他們流露出更多的是讚揚而不是批判。與此相比,在為教會申辯時,作者用的則是陳腔濫調。

老人言: 以弱對強,韜光養晦

這讓宗教極端分子感到不安,這顯然是一本異端書,可他們卻找不到任何證據給他判刑,因為他的每一句話似乎都在為教會說話。如果把他投入監獄,也就是否定了自己的教義。他們拿他毫無辦法,而無神論者卻把這本書尊為聖經,自由思想家們用書中的觀點來維護自己的信仰。


康帕內拉用暫時的妥協獲得了自由,用有限的自由巧妙地堅持著自己的思想。聰明的人既避免被人反駁,也能避免反駁他人。他本來很善辯,但他不會把這種鋒芒在人前輕易顯示出來。

老人言: 以弱對強,韜光養晦

歷史經驗


以弱對強的情形下,貿然亮出自己的思想和行為,無形中會成為對方攻擊的靶子。這種貌似勇敢的博弈行為,實則是沒有遠見的匹夫之勇。若以暫時的妥協來保存自己的實力,在此過程中逐漸謀求反敗為勝的機會,才是一種理智的選擇。

老人言: 以弱對強,韜光養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