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回忆:没有周希汉,陈康这只猛虎,怎么也出不了头呀!

在我军,周希汉是一位传奇故事很多的战将。

在解放战争中,周希汉直接指挥部队,取得毙俘蒋军将级军官64人的战果。其中,生俘蒋军中将便多达7人。他们分别是蒋军号称“天下第一旅”的1军1旅长黄正诚、整编15师师长武庭麒、副师长姚北辰,蒋军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司令喻英才,蒋军第8兵团司令唐尧。毙敌中将2人,即14军军长熊绶春、42师师长石建中,俘虏蒋军少将55人。至于毙俘的校尉及大头兵,更是数不胜数。

作为一员智将,周将军十分善于带兵,留下不少佳话。

陈赓回忆:没有周希汉,陈康这只猛虎,怎么也出不了头呀!

周希汉(1913-1988),湖北麻城人,开国中将

周希汉27岁那年,386旅旅长陈赓发现了这个人才,让周希汉“多担责任”,指挥部队冲锋陷阵。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给周希汉传授作战知识和心得。后来,周希汉也很注重发现和培养人才,其中一个典型事例,就是对“老虎军长”陈康的培养。

周希汉与陈康都出身鄂豫皖根据地,1928年起便在红四方面军麾下征战四方。长征中,红31军军长、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手中的“王牌预备队”,便是由陈康领导的274团2营。一旦出现难啃的硬骨头,王树声便会把陈康派上去。

1935年3月,红31军攻打剑门关,初战告捷。王树声一声令下,第一个跃出阵地的就是陈康。在他的身后才跟着通信员、警卫员与号兵,再后面才是全营官兵。全营人人都是“敢死队”,硬是靠猛打猛冲,把剑门关夺了下来。

周希汉在总指挥部任参谋时,就认识陈康。当时,陈康担任副团长,二人一聊便相见恨晚,第一次谈话,就谈到了天亮。

抗战爆发后,已是红军团长的陈康进了“红大”学习,而周希汉则被分去了386旅当作战科长,二人就此分别。

后来,周希汉当上了旅参谋长,而陈康则在129师随营学校当“教员”。1940年8月,二人各自领部队参加百团大战。10月,关家垴之战结束后,刘伯承召开战斗总结会,双方再次会面。

陈赓回忆:没有周希汉,陈康这只猛虎,怎么也出不了头呀!

【陈康(1910-2002),湖北武穴人,开国中将。参加反“围剿”战争、长征,抗战时期在百团大战、七亘村、神头岭之战中表现出色。解放战争时期,以一旅之兵诱敌深入,灭敌2万。新中国成立后任13军军长、云南书记等职。】

陈赓回忆:没有周希汉,陈康这只猛虎,怎么也出不了头呀!

【陈赓(左)与周希汉(右)在对日作战胜利后的留影。正是后者慧眼识珠,使得又一颗战星冉冉升起】

两人听完总结,又聊了许久。就在此次见面后,周希汉主动找到旅长陈赓,汇报了陈康的情况:

他是个打仗的料子,如今我们一线部队都很需要他这样优秀的指挥员,让他在后方当教员,太可惜了!”

一听这话,陈赓想都没想就同意了:“陈康过去的情况我非常了解。我们17团现在正好缺团长,你快去给刘、邓首长写报告,申请让陈康来当团长!”

周希汉连夜打好报告后,便提交给了上级。在后方默默无闻的陈康,就这样回到了老部队386旅。陈康回来后,果真大放异彩,屡战屡胜。

1942年5月,陈康又从17团调任至王牌772团担任团长。1945年抗战结束之际,周希汉任10旅旅长,而陈康则是13旅旅长。二人同为陈赓4纵3个旅中的2个旅长。正因如此,他们的战斗情谊也持续了一生。

陈赓将军后来回忆:“没有周希汉,陈康

这只‘猛虎’,是怎么也出不了头的呀!”

陈赓回忆:没有周希汉,陈康这只猛虎,怎么也出不了头呀!

周希汉作战斗动员

除此以外,周希汉手下的兵也是一群嗷嗷直叫的“虎崽”。

1939年7月初,他领着16团夜袭黄挂,一仗就取得毙伤日军百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30余支,电报密码一本。不仅受到八路军总部的嘉奖,就连身居重庆指挥的蒋某人,也亲自发来“嘉奖令”,要给参战的八路军将士一人发一块银元,乐得战士们合不拢嘴。

1940年2月,周希汉又领着16团在榆社县攻下了赵王村,把阎锡山的新编2师吃掉了一大半,灭敌2000余众;该师师长金宪章狼狈出逃。大批的军用物资、马匹全都变成了八路军的战利品。

经历此战的不少战士回忆:“只要有周参谋长与16团上,保准我们有财发!”

后来,周总理在向外宾介绍周希汉将军时,是这样说的:“这位是中国海军的参谋长、海军专家周希汉,而‘希汉’在我们中文里的意思,是少有的英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