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带过孩子的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带着孩子一起出去,该回家的时候孩子却怎么也不肯走,这个时候家长们就会使出各种招式。需要知道的是,哄孩子是需要注意方法的,有的时候用力过度,可能会酿成惨祸。

“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

傍晚,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3岁的孩子出去散步,天快黑了,孩子还磨磨蹭蹭地不肯回家。妈妈急着赶回家做饭,孩子却执意还要在外面玩,最后妈妈忍无可忍,给孩子下了“最后通牒”:“你不走就自己在这玩吧,我走了!”说完就准备往回走。

“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谁知孩子也是个倔性子,妈妈越是吼她她就越不听,她看了妈妈一眼,又继续玩,妈妈看到孩子这样,更生气了,头也不回地走了。大概走出去十几米后,孩子看到妈妈真的走了才大哭着跟上来。

妈妈在前面走着,心里正庆幸“赢”了孩子呢,没想到后面突然传来一声巨大的刹车声。母爱的本能促使她连忙回头看,却看见孩子已经被一辆疾行而来的车撞倒,尽管周围人以最快的速度拨打了报警和急救电话,孩子最后还是因为伤势过重没能抢救回来。

“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可以想象得到,事后孩子妈妈会有多么后悔自己跟孩子“赌气”这种幼稚的行为,但是再后悔也换不回活蹦乱跳的孩子了。

分析

其实,对于孩子喊不动叫不走的事情在生活中很常见,采用上述案例中妈妈做法的人也不在少数,可能当下对孩子来说是有效的,但却不是正确的方法,不幸时还有可能像上述案例中一样酿成大错。

针对上述案例中孩子叫不走的问题,小编给出以下建议。

“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 不要跟孩子“赌气”,耐心跟孩子讲道理

在孩子任性不听话时,父母生气是很正常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父母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耐下心来给孩子讲道理,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妈妈要回去给宝贝做饭了,宝贝不走的话就吃不到妈妈做的可口的饭菜了哦!”

小孩子的内心都是非常单纯的,在听到这样的话时一定会重新权衡利弊,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孩子有时也是会有逆反心理的,你越是跟她赌气,她就越不听,所以以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反而会适得其反。

“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 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就先放置一会儿

当与孩子产生情绪上的问题时,我们最好选择把问题放置一会儿,等到双方火气全部都消除之后再去解决问题。

人在过激的情绪下是无法保持理智的,所以不妨冷静一下思考问题出在了哪里。

如果真是孩子的错误,我们不妨让他们自己反思一下,这样的话要比我们当面戳穿他们的错误要高明的多;如果是我们的错误,那就需要及时改正然后采用正确的方法。一味地赌气是没有效果的,所以还是得及时反省错误才是。

“你不走,我走了”,妈妈和3岁女儿赌气,赢了“赌局”丢了孩子

抚养孩子是一个艰辛而又充满成就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也要多多学习,找到与孩子相处的正确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