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覆滅極具偶然性

封建王朝兩千年曆史,王朝更替、風雲變化,演繹了無數的話題,留待後人評說。這些王朝的覆滅,有的是遭遇外敵入侵,如西晉、兩宋等,有的是被農民起義軍掀翻,如西漢、元朝等,唯獨末代王朝,大清帝國的覆滅,特別有意思。

清朝,作為少數民族進軍中原而建立的王朝,自1644年立國之後,應該說愛新覺羅家族的皇帝們,基本上都挺不錯的,在歷史王朝中,平均表現能算中上等,康熙、雍正、乾隆等都是雄才大略、治國有方,嘉慶、道光皇帝等也算中人之資,即使到了近代,雖然咸豐、同治、光緒個人能力不強,但統治階層的名臣也是倍出,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都是經國治世之才。

清朝一代,面臨了多次的存亡危機,1650年代的南明抗清一度勢大、1670年代的吳三桂三藩之亂也差點掀翻清廷、1840年的第一次鴉片戰爭、1850年代氣勢洶洶的太平天國起義、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城、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清朝都很慘的,甚至1900年的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再度淪陷,南方督撫不聽朝廷號令,東南自保,大半個中國都失控了。

奇怪的是,在這麼多次的危亡之中,清廷一次又一次的挺了過來,度過了危機。在開明的漢族大臣帶領下,實業救國,發展經濟,開化國民,雖然慈禧太后的歷史名聲不佳,但其後期,肯於自我改革,推行憲政等,無論這些出發點是維護本身統治也好,還是真正思想進步了也好,總之到了1900年代之後,尤其在1911年的節點上,清廷是看不出要崩潰的跡象來的,社會、經濟、政治、軍事都算的是基本穩定、可控。

命運歷來神奇,孫中山領導的革命派,多少次流血起義都沒有能成功,一次很偶然的武昌起義,居然成了清廷滅亡的導火索。沒有經過太慘烈的國內戰爭,清廷就在革命黨和袁世凱的共同逼迫下,亡國了。

小編竊認為,1912年的清廷,遠遠未到亡國的崩潰邊緣,清廷不是亡於外敵或內亂,清廷真的是亡於時代了。

交通和信息的進步,國人開始看世界,民主、自由的思想已經在國內蔓延,別說那些出國留洋的革命黨,就是國內的讀書人也好、士大夫也好、官僚體系也好,都已經或多或少的接觸到了世界新思潮,生是皇家人,死是皇家鬼的愚昧思想,在民眾的腦海裡已然消退。

當武昌起義爆發後,國內各個階層蔓延的革命民主情緒,合力拋棄了清朝皇室,大家想的是如何在未來政治格局裡謀取自身利益,,清朝覆滅後,殉國的群體,在歷代都是較少的,可見民眾已經不怎麼在意那個愛新覺羅皇帝了。

清朝的覆滅,也是一個段子了,該亡國的時候,沒亡;不該亡國的時候,轟然坍塌。


清朝覆滅極具偶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