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驢得水》是由周申、劉露編劇並執導的喜劇劇情類電影。該片改編自二位的同名話劇作品。本片由任素汐、大力、劉帥良等聯袂主演。影片於2016年10月28日公映。影片講述了在民國時期的一所偏遠學校中,一群掙扎在貧困線上的“知識分子”將一頭驢虛報成老師,從而冒領薪水的故事。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一群品行不端卻懷揣教育夢想的大學教師,他們從大城市來到偏遠的鄉村開辦了一所小學。學校的待遇非常慘淡,生活艱苦,為了多領薪水,他們將一頭驢謊報人頭。然而教育部特派員要來突擊檢查,就在所有人擔心事情要敗露的時候,銅匠出現了,但是真正的麻煩還在後面。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在一個架空的封閉世界裡,因一個“借驢吃空餉”的謊言而掀起了一場鬧劇,為了圓謊,他們只能繼續用謊言填補真實的縫隙,最終鬧成一場悲劇。這其中,有人試圖堅守原則奮力反抗,但是信念在利益、強權和武力面前一文不值,他們很快束手就擒。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本片的敘事主要是靠教育部特派員的兩次探訪推動的,圍繞兩次探訪所觸發的一連串事件,引發了關於“知識分子”對慾望、權力、愛情的拷問。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無論是氣喘吁吁的孫教授、虛榮膨脹的裴魁山,還是認命認慫的周鐵男、飛揚跋扈的特派員,這些人真實地存在於這是世界當中。他們無奈世道對他們的碾壓,他們只能冒死苟活。而最單純又最悲慘的人莫過於張一曼,以及被當做“牲口”對待的銅匠。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驢得水》脫胎於同名舞臺劇,舞臺劇表達的思想空間一定要比電影更加廣闊,但是電影不僅實現了有限場景的無限延伸,而且還完成了對角色的鮮明刻畫。教室的明暗變化、人物的虛實處理,以及特寫與長鏡頭的運用都讓影片不再侷限於有限的場景,特寫鏡頭能夠將人物的內心掙扎表現得非常明確,觀感更為強烈。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一曼是劇中最為精彩的人物,她代表著很西方的知識分子,她為人真誠、個性解放,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她不想跟任何人過日子,也不想破壞別人的日子,這也是她後來傷害鐵匠的必然結果。非常有戲劇感的地方是在一曼剪頭的時候,她靜靜地坐著,沒有反抗,當她的頭髮被剪光後,她心裡美好的東西也隨著頭髮一同去了,這正是印證了那句“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銅匠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人物,一開始他是一個淳樸的人,一曼打開他的慾望之門,又將他推向地獄,於是銅匠心中的惡被釋放了出來。他對受辱給出了他本能的反應,他想從一曼那拿走她的全部尊嚴。

《驢得水》,一部把人講哭的笑話,這部電影到底好在哪裡?

雖然影片的情節和衝突有很重的人為設計感,目的就是為了揭露人性,但至少影片做的非常成功,作為一部具有商業性質的喜劇電影,這份刻意或許可以將它忽視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