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宫并立:《清平乐》中的刘太后与李宸妃

最近正午剧《清平乐》热播,剧情的开始,宋仁宗因年幼无法处理朝政,遂由嫡母刘太后垂帘听政。起初,宋仁宗认为自己的生母就是刘太后,也就没有什么小心思,但后来从八皇叔赵元俨那儿得知自己的生母原来另有他人,心中的小火苗开始燃烧,想将生母迎回皇宫的念头,为此一度与嫡母关系紧张。

事实上,固然有因生母问题而致与嫡母关系紧张,但根源在于仁宗已经成人,出于皇帝的尊严,已经不愿再屈居嫡母之下。由此借迎回生母这件事来彰显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

一、狸猫换太子:宋仁宗身世之谜

与宋代水浒传等故事相比,“狸猫换太子”大家同样不陌生。这个故事的梗概是:传说宋真宗的两个妃子刘氏和李氏同时怀有身孕,因为当时真宗皇后郭氏已经去世,而真宗尚未有在世皇子,所以这时候谁能够诞下皇子,谁就有可能入主后宫成为皇后。刘氏因此和产婆及宦官串通,用一只剥掉皮毛的狸猫换走刚出生的皇子,真宗遂以为李氏所生为妖孽,将其打入冷宫,而刘氏在自己的儿子夭折之后则将李氏生的皇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并凭借此而成为皇后。李氏后来辗转逃往民间,在真宗去世之后,流落民间的李氏遇到了包拯,并在包拯的协助下还原事实真相,李氏得以与已经当了皇帝的儿子仁宗相认,已成为太后的刘氏惊厥而死。

两宫并立:《清平乐》中的刘太后与李宸妃

京剧《狸猫换太子》剧照(图源网络,侵权请删,下同)

这个故事其实是两个故事柔和而成,一个是元无名氏所撰《抱妆盒》中内容,名为“ 李美人御园拾弹丸,金水桥陈琳抱妆盒”,仅涉及李妃如何与子相认的故事,另一个故事是主推清官断案,以包拯为主角,讲述其如何抽丝剥茧为李氏平反,目前可见该系统最早的文本为明成化说唱词话《新刊全相说唱足本仁宗认母传》。后来两个版本融合,成为一个新的故事,现代上映的电视剧《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传奇》就是两个版本的融合。

两宫并立:《清平乐》中的刘太后与李宸妃

电视剧《大宋奇案狸猫换太子传奇》海报

显然,这个故事真实性值得怀疑,如包拯出仕时间在景祐四年,此时故事主角刘氏、李氏已去世四五年;再如李氏本身就是刘氏的侍女,在地位上根本无法与刘氏抗衡。但故事也并非完全是错误的,如仁宗生母为李氏及出生后由嫡母刘氏抚养等,基本上也是史诗。可能正是因为真真假假,所以故事才能流传下来。

二、仁宗亲生母子不能相认的原因

电视剧第一集中,仁宗一时冲动直接跑到永定陵,希望见到为父亲真宗皇帝守皇陵的亲生母亲,这里将镜头切换到了真宗,对仁宗生母李氏说“若两宫并立,你让他如何自处?他处置不好,朝廷就要乱、天下就要乱。”

两宫并立:《清平乐》中的刘太后与李宸妃

其实依据史书记载,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仁宗在襁褓,章献以为己子,使杨淑妃保视之……终太后世,仁宗不自知为妃所出也。”(《宋史·李宸妃传》)但真宗对李氏所言却并非没有道理,其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两宫太后并立。

在历史上,有很多皇子并非是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庶子继位,若嫡母(也就是父亲的皇后)不在世,显然就可以就生母尊为皇太后,但若嫡母与生母均在世,嫡母自然为皇太后,但生母却并不能轻易尊为皇太后。宋之前,为解决生母称号问题曾有多种方法,如嫡母为皇太后、生母为帝太后(汉哀帝刘欣),或嫡母为皇太后、生母为皇太妃(北魏孝明帝等)。

但皇帝对生母的感情一般要比嫡母更为真挚,以宋真宗自己来说,至道三年(997年)三月继位,四月尊尚在世的嫡母李氏为皇太后,五月将已经去世的生母李氏追封为贤妃,十二月,最终将生母李氏追封为皇太后,谥号元德。并最终将生母李氏也配享太庙,打破传统一帝一后的传统。

两宫并立:《清平乐》中的刘太后与李宸妃

真宗、仁宗后妃

虽然囿于礼法,生母地位低于嫡母,但因皇帝偏袒,两宫太后很可能出现对抗,尤其在皇帝年幼时,两宫太后为争夺权利相互倾轧很容易造成朝野的动荡。如东汉哀帝刘欣,其嫡祖母王氏尊为太皇太后,本身祖母傅氏被尊为皇太太后,傅氏即借助孙子的权势不断挑战王氏权威。

也正是基于此,无论真宗是与仁宗生母李氏是否有过一段对话,对真宗来说,绝不希望朝野出现动荡,而且进一步说,刘氏与李氏比较,真宗无疑更喜欢刘氏,从刘氏出身贫寒,但四十三岁还能成为皇后就可以看出真宗对其喜爱。换言之,仁宗对真相的迷惑未尝不是真宗皇帝以个人权威造成的。

三、宋代以后的两宫太后并尊现象

仁宗之后,北宋哲宗也出现两宫并尊的现象,哲宗称嫡母向氏为皇太后,而称圣母朱氏为皇太妃。这种情况在明代出现变化。明正德十四年,英宗被俘,其弟郕王继位,是为景泰帝,其时景泰嫡母孙氏与生母吴氏均健在,为了提高生母地位,将生母尊为皇太后,而将嫡母尊为上圣皇太后,以示区分,这是明代两宫皇太后并立局面之始。此后如宪宗尊嫡母钱氏为慈懿皇太后、生母周氏为皇太后等,均以徽号不同以示区别,“天子立,尊皇后为皇太后,若有生母称太后者,则加徽号以别之。”(《明史·孝定李太后传》)至神宗时期,称嫡母陈氏为“仁圣皇太后”,生母立氏“慈圣皇太后”,则生母与嫡母在徽号上的不同也取消了。

两宫并立:《清平乐》中的刘太后与李宸妃

慈禧皇太后

清代两宫并尊现象仅出现三次,顺治帝嫡母为孝端文皇后、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康熙帝嫡母、生母并尊皇太后,以及同治朝,嫡母称慈安皇太后、生母称慈禧皇太后。但生母地位是低于嫡母的,如慈禧与慈安,慈安地位要高于慈禧,这从咸丰临终前将自己的两枚私印“御赏”和“同道堂”分别授与慈安和同治而非慈安和慈禧就可以看出来。


参考文献

1、王瑞来:《“ 狸猫换太子”传说的虚与实——— 后真宗时代:宋代士大夫政治下的权力博弈》,《文史哲》2016年第2期

2、毛劼:《狸猫换太子两个故事系统的并立与融合》,《北京社会科学》2019年第7期

3、常强:《历史上的两宫帝母并尊》,《紫禁城》2010年第5期

4、祁红伟:《以庶子身份即位皇帝生母袝庙探析——基于北宋四帝的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17年第2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