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必备|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文读懂

临床必备|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文读懂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分布(通常在骨盆的相关部分和卵巢)对雌性激素的刺激表现出增生、出血、粘连,并最终发生致密瘢痕组织的变化。至确诊时平均病程为10 年。通过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避孕药而确诊。

根据子宫内膜异位沉积的部位和严重程度,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和妇科功能的丧失。妊娠是有益的,但可能导致病情复发。

1 临床特点

➤发病率10%.

➤从青春期到围绝经期都可能发病,25~35岁为高峰期。

➤继发性痛经。

➤不孕。

➤性交痛。

➤非特异性盆腔疼痛。

➤月经过多。

➤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引起的急性疼痛。

➤月经期前有点滴出血。

诊断提示:痛经+月经过多+腹部/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

2 可能的体征

➤子宫后倾固定。

➤在道格拉斯/阴道后凹有压痛和结节。

➤子宫增大并有压痛。

子宫腺肌病是影响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肌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症状类似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扩大的子宫触痛。

3 鉴别诊断

➤盆腔炎,参见表94.4。

➤卵巢囊肿或肿瘤。

➤子宫肌瘤。

表94.4 盆腔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特征的比较

临床必备|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文读懂

4 诊断

➤只有在腹腔镜(金标准)或开腹手术直视下检查致病灶才能作出诊断。

➤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

➤刮宫可发现子宫内膜有小的C类感觉神经纤维。

➤仔细解释。

➤基础镇痛药。

(1)药物,包括诱导闭经(只有2/3的人对药物有反应):

—复方口服避孕药:每日1次,连续6个月左右。

—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甲孕酮),10mg,口服,每日2次,长达6个月。

—GnRH类似物(如戈舍瑞林3.6mg,皮下注射,持续6个月。或使用那法瑞林)。

在青少年中可以初步尝试卵巢抑制试验。

(2)外科

外科措施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症状和计划生育情况。激光手术和显微外科手术可以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实施。

临床必备|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文读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