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鼎立在孫權去世後很快就結束的原因

導語: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往往會出現許多優秀的英雄人物,這些人在這個大時代中互相成就,最終造就了一個輝煌的大世。可以說,這是時代與人的相互成就,但也因為如此,整個天地都不再平靜了,戰火連天,分分合合,綿延了數百年。

三國時期作為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間段,對於整個歷史來說並不是很長時間。原本應該很穩定的三足鼎立的局面為何這麼快就結束了呢?尤其是在東吳國主孫權去世之後,情勢急轉直下,完成統一隻用了28年的時間,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東吳衰弱

東吳作為存在了很久的勢力,看過了漢末各路軍閥的混戰,在真正的亂世來臨前就完成了統一與穩定的問題,按理說應該會強勢很長一段時期,為何如此快的衰弱了呢?

其實我們這裡講的是三國時期的吳國,他已經褪去了曾經的輝煌。雖然東吳的領導者一直都是孫權,但不同時期的孫權是有不同的想法的。

剛掌控東吳的孫權要的是穩定和時間,這樣他才能將父兄留下來的基業完整的繼承下來,這個時候他最怕的就是敵人的進攻。

三國鼎立在孫權去世後很快就結束的原因

三國局勢圖

而稱帝后的孫權,他需要的就是絕對的控制力,因為他的帝位來路不正,是自己給自己封的,不能號稱是正統。雖然對於東吳這一畝三分地來說,他是絕對的正統,但想要爭霸天下,是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認的,這就需要花費更多的功夫。

所以,對內統治就需要殘酷一點,來保持整個國家的穩定。在三足鼎立的情況下,沒有絕對的盟友,盟友隨時都會變成吃人的猛獸,所以對國家的滲透是免不了的。

就如同之前赤壁之戰魯肅勸孫權的話:誰都可以降,唯君不可。坐上了皇位,就要忍受它帶來的惡果,猜忌就是心中去不掉的病。

有這樣的領導人,東吳是不可能強大起來的,對於一個大一統的王朝來說就是在固步自封,對於當時的吳國來說就是在衰弱。

朝局不穩

那麼,衰弱的吳國對於三國很快的消亡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中間的聯繫可大了,東吳在後期的統一之戰中聲音很小,吳蜀二國聯手抗曹都有點打不過,現在一吳國忽然沒聲音了,蜀國怎麼扛得住呢?各個擊破就成為了必然的結果。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爭權奪利是家常便飯,沒有這些內容這個國家都有點不完整了。但很明顯,吳國的一些動作已經動搖了國本,導致吳國在統一戰爭時期基本上沒有聲音。

其實,孫權之前做的還是很不錯的,無論是曹操時期自衛反擊還是吳蜀夷陵之戰,孫權都打得不錯,充分展示了一代雄主的霸氣。

三國鼎立在孫權去世後很快就結束的原因

孫權畫像

但稱帝后的孫權,在國際上的聲音逐漸減小,在國內的聲音逐漸變大。簡單來說,就是一門心思整頓內政去了,沒心思去征戰天下了。

不僅如此,孫權對於兵權更加的看中了。自古以來,最危險的事情就是手握重兵的大將謀反,其次就是和皇子聯合。孫權就是因為這個,或直接或間接地逼死了包括陸遜在內的數十位大臣。

以我們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是在自毀長城,那些立下了汗馬功勞的臣子們,就這樣被送上了黃泉路,對他們來說是可悲的。但對於孫權來說,是空虛複雜的,畢竟他也會後悔,但對他已經沒有了多大的意義,因為在必要時他仍然會這樣做。

權臣誤國

自古以來,奸臣誤國的事情層出不窮,與之相對應的權臣也不在少數。對於東吳來說,不僅是孫權的政治清洗給吳國帶來了災難,後續的權臣也讓這個國家荒廢了八年。

具體來說就是在孫權去世之後,有權臣把持了國家大權,將整個國家攪的不得安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蜀國的壓力,也為曹魏的進攻放出了明顯的信號。最終取曹魏而代之的司馬氏抓住了這次機會,將這兩個國家分而殲之。

三國鼎立在孫權去世後很快就結束的原因

諸葛恪劇照圖

這就是孫權死後諸葛恪和孫竣、孫琳先後把持朝政的結果,也是孫權將權力放給這幾個人的後果,他們讓吳國和當時的主流社會脫節了,沒有發現當是時局的變化。

同時,他們廢立皇帝的事情也帶來了很不好的影響,這就像先後把持漢朝政權的董卓、曹操一般,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君臣的矛盾,為孫皓的殘暴提供了理由。

三國鼎立在孫權去世後很快就結束的原因

孫竣劇照圖

這些權臣肆意的使用國家權力,讓皇帝不安,也讓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皇族中人感到不安。最終發生了一場大清洗,吳國的精英力量再次損耗一批。

所以說,權臣誤國,將一個好好的吳國拖入了深淵,在蜀國進攻曹魏和司馬氏入侵蜀國的時候,吳國的反應都很慢。

這不是他們不想快起來,而是整個國家已經不適應這種快速的戰鬥了。人家戰爭都結束了,他們還在打探消息考慮出兵的問題,整個國家都被耽誤了。

總結分析

總的來說,吳國的暫時離場給三國時代判了死刑,讓所有心存僥倖的人面對最終的絕望。這也是一種折磨,但也讓中國快速的統一了,但沒有足夠的磨合時間,最終新王朝很快就分崩離析了,這也是高壓政策帶來的後遺症之一。

在三國時期,最重要的就是三個國家之間保持穩定的壓迫,這才真正形成了三國鼎立的態勢,一旦有一方的壓迫變小,平衡立刻打破,必然會有付出代價的一方。

這就是為什麼,在孫權死後三國時期很快就結束了,不僅是天時地原因,畢竟只要拖下去還會有變數存在,但因為人為的因素,導致了整個局面的崩毀。

三國鼎立在孫權去世後很快就結束的原因

三國鼎立

最終形成了倒卷珠簾的大勢,吳蜀二國最終亡於大勢之下,對於他們來說這個結果是必然的,但從時間上來講也是突然的。

所以說,種種原因加在了一起,最終造就了司馬氏的天下。大家都是在為別人打工罷了,尤其是吳國,不知不覺之間就把自己的機會給玩沒了。

結束語:沒有皇帝可以真正的放心臣子,也沒有臣子會輕易的放棄權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