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每到一個城市,只要時間允許,我總會去參觀當地的博物館,瞭解和感受一個地方的歷史文化。在幽暗的燈光下,我無數次注視先人留下的一件件器物,想象著人類在遙遠歲月的生活,在心裡默默地和消逝的時光作無聲的對話。這些被今人稱之為“文物”的器物,吸附著豐富的信息:它們出自誰的製作?它們從何而來為誰所有?在漫長的歷史時空裡又有著怎樣的經歷?這些疑問為參觀者增添了興趣,也留下了追問、探尋的空間。那次我有機會在湖南省博物館看到“皿天全方罍”,得知了它“身首合一,完璧歸湘”的曲折經過,心中頓生感慨。

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由於行程安排比較緊張,那天我們在博物館的時間只有一個小時。在參觀了名聞遐邇的馬王堆古屍“辛追夫人”之後,解說員將我們引導到一尊青銅方罍面前。只見方罍器形高大,造型雄渾,通體集立雕、浮雕、線雕於一身,四角和四面中間共飾八條粗大扉稜,以雲雷紋襯地,肩、腹分別以大獸面紋為主紋,空隙處填夔龍紋,在主紋和扉稜上再飾雲紋,前後兩面正中,上下排列兩立體獸首,左右兩面肩部各有一獸首銜環。在燈光的照射下,青銅方罍周身散發著金褐色的光暈,精美大氣、富麗堂皇。我聽到參觀的人群中發出了“嘖嘖”的讚歎之聲,但隨著解說員對這尊青銅方罍前世今生的介紹,讚歎很快變成了感嘆。

罍,是古代用於盛酒的大型禮器,在王公貴族的宴會上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青銅罍誕生於商周而止於戰國,流行的時間短,傳於後世的更是數量稀少,因此尤顯珍貴。這尊方罍鑄造於商代晚期,因器口留有銘文“皿天全乍(作)父己尊彝”,被後人命名為“皿天全方罍”。“皿”是器主的族氏名,“天全”是器主名字,“己”是器主“天全”先父受祭拜的廟號之名。“皿天全方罍”是至今發現最大的商周時期方罍,堪稱“方罍之王”。

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關於這尊方罍的發現有多種傳說,流傳最廣的版本是從1922年的一場大雨說起。這場急驟的暴雨將湖南省桃源縣漆家河村的山坡衝出了一道溝坎。一個艾姓農夫雨後上山,看到泥溝中有一個黝黑的物件,挖出一瞧頗為好看,便帶回家中作儲物之用。湖北的一個石姓商人聞訊而來,看到精美至極的方罍,當即出價400塊銀元購買。農夫惟恐有詐,派長子抱著方罍蓋到小學校找鍾姓校長詢問。鍾校長見方罍蓋絕非一般古物,當即決定用800塊銀元購買,並將方罍蓋留下,讓農夫之子回家把器身取來。小夥子得知此物可賣如此高價,驚喜若狂,一路奔跑一路呼叫。石某聽到呼叫,知道遇到了識貨之人,便丟下400大洋,抱著方罍器身匆忙離去。

如果將方罍的蓋和身比作兄弟,從此哥倆天各一方;如果將方罍的蓋和身視作一體,從此身首分離異處。

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鍾校長獲得方罍蓋後,呈請桃源駐軍團長周磐“緝拿奸商”,希望能得到全器。數月後,石某也託人找周磐欲購方罍之蓋,出價四五萬塊銀元,但周磐並未應允。後來石某又去常德求助駐軍師長賀耀祖,賀派兵到鍾所在學校搜尋方罍蓋而未果。受到驚嚇的鐘校長向周磐求助,願將方罍蓋捐獻給國家,但希望能資助興學。周磐立即給鍾校長5000塊銀元,並給期票5000元,方罍蓋遂歸周磐。當時的段祺瑞政府獲知方罍出土,曾“嚴令追繳”,湖南省長趙恆惕也揚言要追繳至省政府保管,周磐採取拖延策略,使段、趙追繳均未成功。據說後來獲得方罍器身的美國煤油大王洛克菲勒曾託石某以14萬銀元欲購方罍之蓋,石某再次到桃源活動,卻被賀耀祖的軍隊抓捕入獄。此後,洛克菲勒又託人欲以20萬塊銀元購買方罍蓋,但周磐索價50萬美金,終未成交。1952年周磐被捕,交待了方罍出土和流傳的詳細過程,並獻出方罍蓋,以期“立功贖罪”。方罍蓋便由湖南省文管會保存,1956年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保藏至今。

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方罍器身則顛沛流離,輾轉他鄉。先是石某以高價轉售給上海的古董商,後又流徙國外。經過多位古董商及藏家之手,方罍器身最後到了日本,被淺野梅吉收藏,後又到了新田棟一手中。1992年,時任上海博物館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應邀到日本訪問,在新田棟一家中與方罍器身不期而遇,便告知這尊方罍還有器蓋,且珍藏在中國湖南省博物館。新田棟一得知器蓋的消息後興奮不已,專程來到中國,表示願意出資30萬美元為湖南省博物館新建一座陳列館,以及贈送一件中國西周早期青銅器器蓋,以換取方罍器蓋,但終未成功。

2001年,新田棟一因遭遇事業與家庭變故的雙重打擊,決定將方罍器身出售。上海博物館與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聞訊後,聯合籌集一筆鉅款前往美國參加競買,期望能使這尊身首異處的中國青銅瑰寶完整合一。不料,一位法國買主竟以高出中方近四成的價格將其競拍而得,致使方罍再次失去了身首合一的機會。

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直至13年後的2014年,方罍器身再度出現在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品拍賣會的目錄上。這一次,湖南文博界、企業界和收藏界代表組團赴美,決心要讓方罍“身首合一,完璧歸湘”。但跟賣家洽談後,對方開出5000萬美元高價,如果繼續走拍賣程序,還可能拍出更高價。為了降低國寶回國的風險,湖南省博物館最終決定發函給佳士得亞洲區總裁,要求洽購;國內拍行和買家也紛紛呼籲華人個人藏家放棄購買,兩岸三地藏家更聯名發表公開信,支持國寶迴歸:“懇請海內外華人藏家在拍場中以大局為重,萬勿以個人好惡哄抬價格,期待全球華人藏界和衷共濟,為後世子孫計,促成此次國寶回家的盛舉,成就中華收藏的又一佳話。”當代表團將從長沙帶到紐約的3D打印器蓋模型非常契合地蓋上器身時,佳士得公司和賣方,都已經認同了方罍的最終歸宿。最後,在各方善意的促成下,代表團以低於預計拍賣成交價一半左右的價格,與賣方及佳士得公司達成了購買協議。購買方在協議中承諾,此方罍將由湖南省博物館永久收藏,永遠不再出現在拍賣會上。

異處近百年的方罍終於身首合一;分離近百年的兄弟終於在故鄉團聚。

一件國寶的坎坷回國路:千萬裡我追尋著你

參觀的人群已經跟隨解說員轉往其他展臺,我卻還在“皿天全方罍”前久久佇立。眼前這尊經歷了3600多年風雨洗禮的青銅方罍,不僅展現了高超的鑄造技藝,更是有著攝人心魄的氣勢,站在它的跟前,神秘、久遠的歷史氣息和一種不可撼動的威嚴與霸氣撲面而來。我們的祖先,製作了比自身更偉大、更長久的器物,而在這些器物之上,是社會,是文化,是文明的痕跡。我端詳著方罍上的紋飾和銘文,在外國人眼裡,這些線條和文字無非說明了中國青銅技藝的高超;可對中國人來說,這每一個字、每一根線條中蘊含的故事,都在告訴我們這些後人,祖先曾經崇拜什麼,信仰什麼。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文物迴歸的原因。十多年前,我在倫敦大英博物館33號展廳看到了滿屋中國文物,而且這僅僅是該博物館收藏的2.3萬件中國曆代稀世珍寶中的很少部分。雖然明白這些文物來源不一,並不一定全都是從中國掠奪而來,但我總覺得它們就像漂泊異國的遊子,在等待著回到祖國的懷抱。近些年,隨著中國國力的強大和文物意識的增強,國家逐步探索、建立起了綜合使用外交斡旋、協商談判、執法合作、司法訴訟等方式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體系,民間出資、競拍贖回文物的消息也時有耳聞。有日益強大的後盾作依託,相信更多文物將回歸祖國。我想起了一部描寫馬家窯文化的視頻,在視頻的結尾有這樣一段文字——“不管有多遠,漂洋過海接你回來;不管有多遠,跋山涉水只為多看你一眼。我們的祖先,從遠古時代走來,開啟靈智,在這片土地上棲居。高山大河,歲月悠悠,陶罐上的紋飾,歸來的文物,即是我們找回自己曾經缺失的皈依……”這既是對文物迴歸的深情呼喚,也是每個中國人對於中華優秀歷史文化的自信與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