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請問彝文書寫有何特點?

Candy愛甜寵文


彝文造字借鑑了漢字,我想書寫也應該跟漢字差不多,但很好的彝文書法作品市場鮮見,可能一是學習彝文的人少,二是會書寫的更少,三是懂書法的又懂彝文的更少。

書寫彝文比之漢字除了基本書寫順序,如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外後內,還有幾點不同:

一是彝文特點圓多,畫圈圈的功夫要到家。

二是點多,連續幾點的平行和規則排列。

三定折撇多,彝文連續三個以折撇字很多,要注意美觀和變化。

四是倒筆,由於彝文有倒置,反置的特點,逆筆成字也有很多,是最有別於漢字的書寫特點。


洪福書畫


彝語在語種上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漢藏語系包括漢、侗傣、苗瑤、藏緬四個語族;藏緬語族包括藏語支、彝語支、景頗語支、緬語支和羌語支;彝語支的親屬有彝語、傈僳語、拉祜語、納西語、哈尼語等語種。

彝語分佈遼闊,地理差異大,因此,彝語同許多民族一樣存在方言分歧。據查,全國彝語共分為:北部方言、東部方言、南部方言、西部方言、東南方言、中部方言六大方言區。涼山彝語屬北部方言區,是全國最大、最集中的彝族聚居區。涼山彝語又分為北部次方言區和南部次方言區。北部次方言區含聖乍、義諾、田壩三個土語,南部次方言區含東部和西部兩個地語區。馬邊屬於北部次方言區義諾土語。1980年國務院批准實施《彝文規範方案》,規定彝語北部方言區統一以“聖乍話”為基礎方言,以喜德音為標準音,使彝族的語言和文字得到了統一。

彝族使用的文字是一種古老的音節文字,一個彝文文字符號表示一個彝語音節,按每個彝文字的讀音確定文字的意義。彝族的文字從圖畫記事、象形文字、會意文字的初級階段,跨入了表音文字的高級發展階段,我們目前使用的彝族文字就是這樣一種非常先進的音節文字。

彝文特點現狀:

彝文是一種十分獨特的文字系統。在外形上獨立成塊,外觀上呈方形和圓形。漢史上常用“狀如蝌蚪”或如“蛇形”來形容彝文文字的形狀。彝文字形結構十分簡單,特別是經過規範以後,一畫的字就有10個,最繁雜的彝文字也只有8畫。彝族文字一般沒有偏旁,筆畫分主筆和付筆,主筆一般只有一畫,佔字形結構的中心位置。付筆一畫到幾畫不等,是主筆的附加修飾的符號。書寫是先寫主筆,再寫付筆,主筆和付筆在字意和字音上沒有必然的聯繫。彝文的筆畫多為直折形或宛曲形,行筆多為平拖直拉,平均用力。書寫要求首尾齊頭,橫平豎直,粗細一致,筆筆成線,看上去整齊平直,自然流暢,古樸美觀。這種寫法與形體大概受彝族先民用羽毛、篾片、木籤書寫的影響有關。

經國務院批准的《彝文規範方案》,確定常用的彝族文字為819個,加上表示次高調音節的文字,常用的彝文字共有1165個,這1165個彝文字是彝文工作者從8000餘個老彝文字中總結規範出來的,這凝結著彝文工作的汗水和心血。沒有收入《彝文規範方案》的彝文字現在還大量留存於畢摩浩繁的典籍裡,成為古老的彝族文字,是我們研究彝族古代歷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據,具有珍貴的文化和史料價值,應繼續予以保護和發掘。

後人傳說孔子右手造漢字,左手造彝文字,因此,漢字的書寫是從右到左,彝文的書寫是從左到右。有學者按這一傳說和彝文字成方形或圓形的特點,推測彝語源自漢文的六書,說彝文字的形成時間大約在秦漢時期,距今不過1000年左右。他們試圖以漢字的象形、會意、指示、形聲等造字系統來詮釋彝文的成字過程,然而彝族的文字已經突破了造字時期的作用和意義,他與漢字的表意系統純屬兩個文字範疇,又與純表音的文字有所區別,發展成為表音的音節文字。因此,持這一觀點的學者,結果都無法自圓其說。也有學者認為,彝文起源於上古,彝族是上古時期氐羌部落的後裔,彝文源自於遠古的氐羌文字。也有人說,彝文與西夏文、商周的甲骨文有著淵源關係。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們認為,彝族文字和漢字都源自遠古時期,只有同源關係,沒有隸屬關係。他們引用人類最初源自高原的學說,以及通過彝文與漢文、與朝鮮文、日本文字進行比較,對這一觀點進行了充分的論證。目前,學術界仍然眾說紛紜,對此爭論不休,給彝族這一古老的文字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彝文早期研究:

早在十八世紀,法國傳教士保羅•維亞爾就深入彝區,對這種神秘的文字著魔似地進行發掘和研究。一八九八年,他以彝、法兩種文字在巴黎出版了由他翻譯的彝文典籍《宇宙源流》一書,第一次向全世界介紹了彝族的文化,受到了世人的廣泛關注。一九0 九年,他又在巴黎編纂出版了第一部法彝字典——《法、倮字典》,成為外國人士研究彝文和彝族文化的工具書。受他的影響,法國學者亨利•科爾迪埃也來到了中國。他深入西南彝族聚居地區,對彝族的文字和彝族文化進行了深入和廣泛的研究,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一九0七年,亨利•科爾迪埃在法國巴黎《通報》發表文章,向世界各國介紹中國彝族及其文化。從保羅•維亞爾、亨利•科爾迪埃開始,許多外國人就不遠萬里,遠涉重洋,來到中國,深入彝族地區,對彝文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中國彝族文化成為外國人研究的對象,世界關注的焦點,彝族的文字和彝族的文化也從此走向了世界。

一九七三年,四川省博物館在郫縣發現了一件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的銅戈,銅戈上有神秘的文字符號。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神秘的文字符號,是一種與漢字迥異的古老文字,斷定屬於古代巴蜀文字,當時沒有人能夠破譯。《涼山彝族奴隸制》編寫組的同志前往識別,他們確能按彝文的識讀方法破譯了這些神秘的文字。同樣,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時期的彩陶,彩陶紅質黑紋,缽口上刻畫著各種各樣的文字和符號。這些符號與貴州威寧中水出土的陶文刻畫驚人相似,其年代距今約6000年左右,涼山和貴州的彝文工作者,分別識別出了其中的部分符號和文字。這不能不讓世人感到震驚,也不得不讓世人對彝族為一古老的文字刮目相看。目前,學術界將彝文起源的年代初步確定在8000——10000年左右,成為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彝文傳說及早期記載:

對於彝文和彝族文化的發展,大小涼山地區還有這樣的一則傳說。傳說著名畢摩畢阿斯拉者的兒子拉則格楚隱居山林,潛心整理彝文經卷,其母不知其故,故意跟蹤,洩漏天機,導致格楚沒法完成經卷,至使彝族失去了醫治麻瘋等病的藥方,令後人為此追悔不已。阿斯拉者及其兒子格楚,成為彝族畢摩中的集大成者。從阿斯拉者、格楚的譜系推算到現在有二十八代,我們按每30年為一代計算,距今約800——900年左右,約在元朝初期。從現存的彝文典籍大多成書於明代看,彝文發展到明代時,進入了一個鼎盛階段。現存最早的彝文碑刻是在貴州大方發現的用彝漢兩種文字鐫刻的《千歲衢碑記》,成字於明代嘉靖丙午年(1546年),距今458年。貴州羅甸水西地區發現著名的彝文刻本《勸善經》,其成書也是在明代。全書2290餘字,是一部大型經卷。在貴州還發現了距今519年的現存最早彝漢銘文銅鐘。在雲南楚雄地區還發現了成書於明代,比《本草綱目》成書時間還早十二年的彝文藥書。據馬學良先生在1985年前的統計,彝文僅北京圖書館收藏的典籍多達659部,1000餘冊。其內容涵蓋歷史、政治、哲學、文學、歷算、宗教、祭儀、占卜等。解放後收集編纂的《西南彝志》就是其中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彝文鉅著。全書共二十一卷,400多個標題,37萬餘字。包括現在大量留存於民間的文學,故事和經文,其大部分成書也都在明代。

彝文是一種非常先進,又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字,是彝族的先民們留給我們的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加強了對彝文的整理和保護工作。整理和規範了彝族文字,翻譯了大量的典藉,豐富了彝文資料。在彝族聚居地區,彝族文字廣泛應用於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領域,彝語文獲得了新的生命。


靜一號普洱茶


彝文跟其他文字一樣,其產生是古人在生產生活中將存在或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物進行描寫、刻畫而成的,凝聚了古人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字的一個重要起源點。

彝文經典《媽媽的女兒》節選

彝文的初創階段是古夷人時期(彝族的哎哺時期至六祖分支時期,大致相當於漢文文獻的伏羲時代至春秋戰國時期)。秦漢以來的彝文文字材料在各地區均有出土。自漢以至宋元時期,彝文處於持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時期是彝文發展的鼎盛期,目前可見的大量彝文文獻證明了明清時期彝文的廣泛用途。

彝文印章

陶片上的彝文

彝文有自己的形體結構和構成方法,其形體結構系統包括筆畫、部首、筆順和書寫結構四部分。其中,筆畫是彝文形體結構的最小單位,在書寫彝文時,由落筆到提筆叫“一筆”或“一畫”,一筆一畫寫出來的各種線條就是筆畫。彝文的基本筆畫可以分為兩大類——直折筆畫和彎曲筆畫。彝文就是由這些基本筆畫組合成字的。

彝文的兩類筆畫

我國西南彝族地區在編制彝文字典時,還把彝文分為若干部首,可以通過部首進行檢字,但是,彝文的部首並不像漢字的部首具有表示類義的作用(亦即同部首的字一般沒有共同語義),而只是根據書寫結構歸納出來的可供檢字的類別。

彝文字典中的彝文部首

彝文字的書寫規則基本上是按照彝文結構體系來進行的。筆畫書寫規則一般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彝文筆順

此外,彝文還有自己的書寫結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彝文書寫結構

以上就是彝文書寫的基本特點。


參考文獻:

馬錦衛:彝文起源及其發展考論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與作者聯繫。


原何


文彝文指的是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的彝族群眾使用的文字,又叫"爨文"、"韙書"。明清兩代不少書裡說,這種文字"字如蝌蚪"、"字母一千八百四十"。根據民間傳說,彝文的歷史非常悠久,但最興盛的時期是從明代以後才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