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上世紀90年代,作家王朔及其作品曾以“頑主”風格盛行一時。那帶點痞氣的小流氓風格、想挑戰社會規範的反叛姿態和不務正業的瀟灑態度都折射出六十七年代的北京文化。

而如果把時間的指針再向前撥七八十年,我們便能看到一個從傳統的“老北京”市井裡走出的“玩主”——王世襄。

不同於別的“玩主”,這位公子哥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玩出了學問、玩出了文化。事實上,王世襄之所以能從“玩”中開闢出一方天地,和他的家族背景和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一、西清王家務時事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曾如此感慨東晉時期烏衣巷的衰落,卻未曾料到在六百多年後,又有一支王氏家族憑藉雄厚的商業實力異軍突起,成為福建的名門望族——這便是王世襄的祖上,“西清王氏”一族。

然而王家也未能逃過“盛極必衰”的歷史規律,於是五世祖王慶雲便轉向仕途,並從此使王氏家族走上了一條官宦之路。慶雲公五十歲時就與名臣曾國藩並駕齊驅,在朝廷名重一時,後被載入《清史稿》中。

王世襄的祖父王仁東在清廷為官之時,已是內憂外患之際。於是仕途無望的王仁東只好將滿腔憂憤傾注於詩文中,有《完巢賸稿》傳世。而即便在當時的黑暗朝政中,王世襄的伯祖王仁堪仍屬“清流”一派,恪盡職守,是有名的清官。

王世襄的父親王繼曾是祖父王仁東的第三子,早年進入上海南洋公學學習,接受外語、科技等西方知識。1902年從南洋公學畢業後,王繼曾跟隨中國駐法公使孫寶琦赴法國留學,由此開始了他的外交生涯。在此過程中,王繼曾眼觀各國發展,不斷學習借鑑。

正是這樣全球性的眼光使得他的眼界極為開闊,此後在對兒子王世襄的教育上也顯出高瞻遠矚來。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王繼曾和王世襄

回顧王世襄祖上三代的生平事蹟,不禁感嘆西清王氏家族之人才輩出,而從他們的處世為人中,不難看出王氏一族心繫國家、嚴謹治學並中西融通的家族特質,為日後王世襄的成長和學術發展提供了精神引領。

二、江南金家傳書畫

和王氏家族相似,王世襄母親所在的江南金家也十分注重對後輩的教育,尤其注重文藝的薰陶。

王世襄的母親金章自幼跟著長兄金城習畫,在書法方面更是精益求精。金章後來進入上海著名的貴族學校——中西女塾就讀,在此不僅初步掌握了英語,還熟悉了西方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

1902年,金章跟隨兄弟去英國留學,攻西洋美術,此後畫藝越發精進,還撰寫畫魚的專著《濠梁知樂集》,為填補我國美術史上畫魚技巧的空白作出重要貢獻。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王世襄母親金章

除卻母親金章的言傳身教,三位舅父在藝術方面的各自造詣也對王世襄影響頗深。

大舅金城的繪畫貫通中西,既得傳統工筆畫的深意,又極重視抒發主體情懷,因而畫作氣象廣闊,不拘成規。王世襄在談到大舅金北樓時曾說:

“他功力很深,山水、花鳥、人物無一不能,而且古代名家之作他都臨摹或意擬過,還創立了當時最重要的研習國畫的組織中國畫學研究會。

學生很多,影響很大,還和日本交流畫藝,是畫界的領導人物……如果他活到八九十歲,一定有大成就。”

二舅金紹堂以竹刻聞名於世,技藝與清代著名竹刻家周芷巖難分高下。而四舅金西厓雖是“半路出家”,但憑藉著過人的悟性和持之以恆的努力,他的竹刻藝術竟反超了二哥金紹堂,加之大哥金城的畫作輔助,金西厓在業內聲名鵲起,其作品也廣受讚譽。

王世襄七歲時曾隨母親回到南潯故里暫住,在那期間,年幼的他經常好奇地觀看母親作畫,還不時跑到舅父們那裡,去看片片竹簡如何在他們手中變化出千形萬狀。

後來想起這些童年生活片段時,王老深有感慨地說道:“母親及舅父們,對我的人生軌跡和一生追求之事業,無疑有很深刻的影響,如缺少了這樣的家學,我的人生將可能是另一種方向。”

可以說,母親和舅父們在他後來的藝術道路上扮演了領路人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流逝,江南金家的書香氣息對王世襄的影響也愈加清晰可見。

三、嚴父慈母共栽培

如果把培育一個孩子比作建房子,那麼對於王世襄來說,西清王氏和江南金家就是基石,共同構成了他深厚的家學積澱。而父親王繼曾和母親金章對他的教育則是房子的主體,直接塑造了他的品性和修養。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王世襄與父母合照

王世襄從小就機靈淘氣,老北京的那些玩物更是令他著迷。他曾在晚年時自述道:“我自幼及壯,從小學到大學,始終是玩物喪志,業荒於嬉。秋鬥蟋蟀,冬懷鳴蟲,韛鷹逐兔,挈狗捉獾,皆樂此不疲。”

王世襄之所以能如此自在的嬉戲,主要在於慈愛的母親對他順應天性的教育。於是幼小的王世襄時而在人群中鬥蛐蛐,時而追逐空中飛舞的鴿子,時而又在野外打獵,可謂快活異常。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京城第一玩主”王世襄:書香世家,貴族門風

人們常說,會玩的孩子也同樣會學,這句話放在王世襄身上再適合不過。

儘管他老年自嘲從小到大“玩物喪志”,但他是真正玩出門道來的。這些難登大雅之堂的玩物經過他的學術探究都成為了專門學問,他70多歲時還有《蟋蟀譜集成》《鴿話》《說葫蘆》等問世。

作家龍應臺曾對自己的兒子說:“我覺得不懂得‘玩’,確實是一種缺點。”

大自然所能給予孩子的智慧實際上遠比課堂上的多,母親金章的寬容給了王世襄多姿多彩的童年,更成就了他在文藝領域的碩果。

相較之下,父親王繼曾對王世襄的要求便要嚴格一些。王繼曾深切明白西學的重要性,因此他十分注重對兒子的英語教育。在王世襄十一歲時,他就把兒子送到一所美僑學校唸書,在全程英語教學的環境下,王世襄打下了很好的英文基礎,直到晚年時他還不無得意地回憶說:“我從小就學英語,講得很流利,所以至今用英文演講都沒問題,別人還以為我是在外國長大的呢!”與此同時,王繼曾特地聘請了當時最好的古漢語老師為其輔導。

由此一來,王氏與金家共通的中西融合特點便自然而然地傳承到王世襄身上:一方面,從小在中國傳統文化氛圍中長大的他具備良好的古典根基;另一方面,他又較早地接受了西方教育,中西文化因此得到雜糅統一,為王世襄後來的學術研究奠定了基礎。

縱觀王世襄的一生,從悠遊少年到顛沛中年再到多艱晚年,得失無常但家學積澱卻始終常存。不論是西清王氏的一心為公,還是江南金家的書畫氣息,都一點一滴地構築成他的立人之本、學問之基,更在紛紜世事中為他遮風擋雨。

好的家風,正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一般,滲入家族血液中並世代相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