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在開始“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這個話題前,雁影先介紹一下什麼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現在應該算是比較火的一個話題了,特別是家有孩子的,這個話題可以說是隨時都能產生共鳴。

百科辭典這麼解釋: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者家中長輩對年輕一代或者家庭成員進行教育,而且這種教育是在有目的、有意識的前提下進行的。家庭教育也有廣義和狹義的分別:

· 廣義家庭教育:指除自己以外的家庭成員對自我有目的、有意識的影響。這種教育通常久遠,甚至影響一生。

· 狹義家庭教育:指一個人成年之前,父母或家裡的長輩對其進行有目的、有意識的教育。

人民日報也曾刊登過文章《教育改革要從家庭教育開始》,在這篇文章中把家長分為了五層:

第一層:捨得給孩子花錢;

第二層:捨得為孩子花時間;

第三層:開始思考教育的目標問題;

第四層:為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層:鼓勵和支持孩子成為最好、最真實的自己。

(這個關於家長的五個層次在家長中間廣為流轉,雁影在這裡就不在贅述)

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 好的教育——無痕教育

何為“無痕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同時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央視《媽媽洗腳》這一 公益廣告。當小男孩抬著一盆水從遠處走來,一句“媽媽洗腳”讓人淚目。媽媽對奶奶的孝,反映到了孩子對媽媽的孝,這就是“無痕教育”。

成就孩子一生的八大品格:愛心、誠實、責任、堅毅、勇氣、勤奮、寬容、感恩

這八大品格的養成,直接來自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如果父母的待人處事是睚眥必報、斤斤計較、小肚雞腸,那麼孩子就學不會寬容、感恩;如果父母吝嗇、言而無信,那麼孩子同樣不會擁有愛心和誠實;如果父母遇困難就萎靡、牢騷滿腹,那麼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也不會有勇氣去面對,就更談不上責任、勇氣和勤奮。因此,家庭教育,特別是父母的無痕教育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極其重要。

以前老人常說:“3歲看老”,就在昨天雁影又聽到了這麼一句話:“6歲以前定乾坤”,這句話足以證明“家庭教育很重要”。而孩子在6歲以前的這段性格養成期裡,是否能養成好的習慣,家長的做為至關重要!我們在要求孩子做到的之前,我們家長就必須要提前做到,這就是所謂的“榜樣的力量”,因為父母的以身作則孩子也在無形中學會並永不會忘記。

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 教小兒易嚴,嚴氣足以平躁氣

雁影對於教育孩子信奉這麼一句話:“教小兒易嚴,嚴氣足以平躁氣”(出自《圍爐夜話》【清】王永彬 著)。何意?小孩子生性活潑好動,這就導致了不能安心坐下來學習,久之不良習氣也就隨之而來,嚴格的管教能平復、糾正這些不良習氣。不過在這育兒過程中,該佛系時佛系,該虎爸虎媽虎爺爺虎奶奶時就得虎起來絕不能心慈,老話說“慈母多敗兒”不是沒有道理的。


※ 好習慣,貴養成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虧,想改也不容易了!”

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好習慣,受用終身!

雁影在兒子2歲時,給他買了《生活學習記錄表》也就是俗稱的自律表,和他一起選擇要記錄的選項、一起設定獎懲條列。待一切弄好後,我對他說:“兒子,這是你自己設定的規矩,你必須要說話算話要做到,否則你就不是小男子漢,不是合格的小小兵。”兒子挺著他的小胸脯說:“我肯定能做到,因為我不要媽媽把我的小汽車和小兵人收走,我是小小兵。”隨後的時間裡,小傢伙絕大多數時間都做的不錯,但有時因為年紀尚小也會“躁氣”上升,記得有一次我讓自律表上的哭臉貼了一個月,在這一個月裡不准他玩小汽車和他最喜歡的小兵人,最後小傢伙哭著保證再也不亂髮脾氣和亂扔東西,這個哭臉才又被大拇指所代替。就因如此,兒子3年幼兒園生活幾乎沒怎麼讓老師操心過,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服鞋子,到了中班還自己疊被子,大班時還能幫老師做一些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9月兒子上一年級,因為有了前面這幾年的習慣培養做為鋪墊,兒子上學不像別的孩子弄的是雞飛狗跳各種不適應,他基本上能算是一個合格的一年級學生了,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自己收拾文具;按照課表自己收書包,不丟三落四;會管理自己的時間,主動去閱讀等等。做為新晉小學生家長,因為他的好習慣,我輕鬆了不少。


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 與孩子共成長,不斷提升和完善自己,不管是從知識還是情商。

經過這幾年與兒子的鬥智鬥勇,對於上面所提的家長第四層:為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雁影是深有感觸。我們經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教育孩子上這句話同樣適用。現在的孩子聰明、想象力豐富、極具創造力。信息時代,孩子們獲取的知識面太多太廣,這往往就造成了我們家長與孩子有時會出現雞同鴨講根本跟不上他們的思路。為此,雁影看了太多關於教育孩子方面的文章,這其中很多都在說不要“吼”孩子,可是有孩子的人都清楚,被孩子惹到極致時那一聲“吼”是怎麼都忍不住的。事後看著孩子在那一把鼻涕一把淚,心裡又開始自責,為什麼就不能再忍一忍;然後開始不停的反思自己是不是心太急了畢竟孩子還小,語氣上是不是太兇,是不是沒把道理給講清楚;最後下定決心,下次絕不再吼,可是通常這個決心下了沒多久,就會再一次因為孩子的頑劣又一次爆發。經過幾次和兒子的交鋒使我身心俱疲,於是我開始學著轉變策略。在和兒子 一起聊天的時候,我就對兒子說:“兒子,媽媽是不是你的好朋友?”兒子說:“是呀,可是你吼我的時候就不是我的好朋友”“那,我們做個好朋友之間的約定可以嗎”“什麼約定”“很簡單,只要你不亂使性子、不亂扔東西、自己的玩具和書自己收回原位,媽媽就保證不吼你兇你,可以嗎?”兒子想了想說“好吧,我保證,但媽媽也不許兇我,再吼我,我就不要媽媽做我的好朋友了。我們拉鉤,說話不算話就是小狗狗”。接下來的收效還算不錯,畢竟孩子小心性不定,反覆再所難免但也沒約定前那麼頑劣。對待現在的孩子,我們不能再沿用以前的方式方法,而是要根據孩子不斷的求新求變,這就要求我們做為家長要不斷的學習和接收新的育兒方略(注:要陽光、要滿滿正能量的方略,而不是以快樂童年、弘揚個性為藉口的各種放縱式放養)。

◆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只需要參與,針對一些狀況適時的給予一些建議,而不是干涉!

雁影注意到現在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和寵溺,這不讓做那不讓碰全都家長包辦,導致孩子依賴性強什麼都不會,致使人是上了小學了但心智還停留在幼兒園,另外過度保護和寵溺直接導致孩子玻璃心抗挫能力太差;還有的家長過度專制,整天擺出一副“父為子綱”的樣子,說實話雁影很討厭這樣的相處模式。雁影認為孩子和家長之間是平等的,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和空間,孩子和家長之間的相處應該是建立在平等、尊重、寬容、鼓勵,同時又不失原則的基礎上。給孩子定立規矩,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但定立規矩並不是家長的一家之言,而是要和孩子 一起,讓孩子參與到這個定立過程來,這樣的規矩才會被孩子去接受並自願遵守(注:必須由父母定立的行為準則除外,這些行為準則是屬於強制孩子遵守的)。

做為家長,我們只需要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當孩子遇到問題時,適時的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一些建議。

做為家長,我們應該不去束縛他們的思想、不束縛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不獨斷專行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孩子身上,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自由發揮自己。

做為家長,我們應該教會孩子 ——

愛心、誠實、責任、堅毅、勇氣、勤奮、寬容、感恩

做為家長,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在規則之下讓孩子自由發揮書寫自己的人生!

做為家長,陪伴的同時還要提升陪伴的品質,做好孩子的榜樣,因為你是孩子的鏡子!

做為家長,不要把所有責任推給老師和社會,因為你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且是最好的老師!

以上是雁影和兒子相處中的一些感觸和心得,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最後祝所有大孩子小孩子:健康成長、快樂學習、自律又不失個性、青春綻放!

與孩子共成長 · 讓孩子成為最真的自己

(注:本文為雁影歸零原創首發,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另文中圖片均來自圖庫,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