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醫生怎麼看病?必須會開兩張處方!

原創 藥療君 英紐林 2017-05-08


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部署了未來5-10年的慢性病防治工作,降低疾病負擔,提出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為核心,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控制慢性病危險因素、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為重點,以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為手段,提升全民健康素質,降低高危人群發病風險,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少可預防的慢性病發病、死亡和殘疾,實現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未來醫生怎麼看病?必須會開兩張處方!



原衛生部長陳竺提出,未來醫生必須會開兩張處方:一張是針對病情開具的藥方;另一張是膳食營養處方。未來的醫生必須具備營養學的知識,針對慢性病,特別要發揮營養治療的作用。我們的健康取決於每一天均衡的營養,營養保健食品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必然的產物。


未來醫生怎麼看病?必須會開兩張處方!


今年4月中旬,在營養與疾病預防全國醫生繼續教育大會上,原衛生部副部長再一次強調醫生也要懂營養知識。


中國保健協會理事長秦小明曾指出“健康不只是治病就可以了,醫療對健康的促進作用不到10%,而營養狀況佔80%。”



我國糖尿病患者高達1億以上,每年有30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每年癌症的發病人數約為300萬,死於癌症的人數超過240萬,全國血脂異常患者已達1.6億人,3.5億人超重和肥胖人群,1.6億人患高血壓…


據統計,中國亞健康人群已突破10億,數字還在不斷擴大。有多少人是自然老死的?大多數人都是病死的,這是一個可怕的事實。


未來醫生怎麼看病?必須會開兩張處方!


在慢性病的防治過程中,膳食營養的改善至關重要,營養治療和宣傳對強化居民均衡營養觀念、改善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近日,京津冀啟動了“營養治療進社區”項目,旨在改善居民營養健康觀念,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倡導營養健康理念,指導居民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同時提升社區和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臨床營養治療水平,全面推動臨床營養學科的發展。


中華醫學會副會長、北京醫學會會長金大鵬強調,目前我國傳統意義上的“骨瘦如柴”型“營養不良”已不多見,隨之而來的是如今的“膀大腰圓”型“營養不良”,特別是在高收入、高學歷、高層次的“三高”人群中,營養不良的比例更大,最終導致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這“三高”人群迅速蔓延,成為今天的非傳染性流行病,這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致死和致殘的首要原因,目前我國各類慢病患者已達到了3億以上,並呈快速上升和年輕化趨勢,且治療的達標率低,病情控制效果不理想,醫療花費大,加重了民眾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未來醫生怎麼看病?必須會開兩張處方!


如果把健康比作一條河,那麼,得了疾病就是這條河流的水被汙染了。治療醫學的辦法是在下游打撈垃圾;營養保健的作用是在上游控制汙染源頭。治病是“亡羊補牢”,通過營養來養生保健是“未雨綢繆”。你說哪個成本更高?效果更好呢?因此,防控慢性病刻不容緩。


俗話說“疾病三分治,七分養”,營養即在其中。對患者來說,合理平衡的營養飲食極為重要。“醫食同源,藥食同根”,表明營養飲食和藥物對於治療疾病有異曲同工之處。合理的營養飲食可有助於消除疲勞,保持良好的運動機能和健康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