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往事——小烧烤

古人云:大金链子小金表,一天三顿小烧烤。也不知道是哪位古人云的,估计是一位姓古的人云的吧。上一次咱们说了烤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食,估计这个烤串就是烤肉的一种衍生体。似乎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无处不浮现着烧烤的身影,烧烤可谓是一种昼伏夜出的产物,很少见到哪家烧烤店是上午开门营业、晚上上板关门的,大多是入夜才开、拂晓才关的。

东北往事——小烧烤

烧烤的起源无从考究,据考古专家考证,发现在东汉就已经有了烤串这样的产物了,现代的烧烤,也就是BBQ一词应该是源自于加勒比海地区,名字是舶来品,但这串儿可是土生土长的东西。有一个纪录片《人生一串》,全方位的讲述了这个串儿的精华,东北的烤各种(猪牛羊鸡的各种部位),西南的烤奇怪(猪眼、鸡屁股)、东南的烤海鲜、西北的烤纯肉,各有千秋。

东北往事——小烧烤

就我这些年走过南闯过北(至今还未上过山挖过煤)的经历,烧烤只爱东北和新疆(西安的还没吃过呢)。东北的烧烤于我来说是一种乡愁,新疆的烧烤于我来说是一种纯爱,咱们一样一样道来。这回咱们先说东北的烧烤。

19岁,离开故土,来到北京求学,在东北的生活的小二十年,老家的烧烤是每每回家,必须复习的功课。记得儿时,家的楼下就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烧烤摊。那时候我想吃个烤串,要等老爹出差,才能偷着吃一口,因为老爷子一直觉得这种肉不好、不干净。记得那时候串儿是2毛钱一串,很小,但味道很足,用自行车辐条串的,师傅手里一把串,炭火里面几分钟就好了,如果就这么吃,一定是外行,我们那最地道的吃法是5个小串,一个烤饼,这个烤饼只有当地有,两面撒料,烤的焦香,然后中间剖开,把五个小串中间一夹,抽掉签子,烤饼烤串混合着吃,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时到如今,每次回老家,烤饼夹串都是必吃,只不过这会老爷子再不会干涉我吃这个了,毕竟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了。

东北往事——小烧烤

说起老家的烧烤,那品种可谓丰富多彩,除了传统的牛羊肉串以外,还有生筋、熟筋、鸡脆骨、掌中宝、鸡头、鸡脖子、鸡皮、鸡爪子、五花肉、猪皮、猪排、羊排、蚕蛹…………等等,数不胜数,还有涮肚、冷面、朝鲜拌菜、烤饼……的确是花钱不多、吃的太多了。这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最能代表沈阳烧烤的鸡架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鸡架子成了人们趋之若鹜的美食,全身上下没有一两肉,但味道十足,也许正因如此,迎合了人们喝酒得有下酒菜的消费需求。

东北往事——小烧烤

东北的烧烤,烤的不是肉,更多是一种情怀,入夜以后,人们褪去日间游走于工作中的假面,把真性情,透过酒肉宣泄出来;东北的烧烤代表着东北的人,猛火快烤——性格直爽,酱料浓厚——热情奔放,滋味十足——粗中有细,回味绵长——友谊天长地久!

也许有一天,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这些躲避在背街小巷里的烧烤摊将不复存在,但驻留在心中的那一份情怀和味道,将永恒的深铸在那里,永远不会离去。

说过了东北边陲的烧烤,下一次,咱们聊聊新疆的烧烤,准确的说是新疆的烤串,领略西北边陲的异域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