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往事——小燒烤

古人云:大金鍊子小金錶,一天三頓小燒烤。也不知道是哪位古人云的,估計是一位姓古的人云的吧。上一次咱們說了烤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美食,估計這個烤串就是烤肉的一種衍生體。似乎中國的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無處不浮現著燒烤的身影,燒烤可謂是一種晝伏夜出的產物,很少見到哪家燒烤店是上午開門營業、晚上上板關門的,大多是入夜才開、拂曉才關的。

東北往事——小燒烤

燒烤的起源無從考究,據考古專家考證,發現在東漢就已經有了烤串這樣的產物了,現代的燒烤,也就是BBQ一詞應該是源自於加勒比海地區,名字是舶來品,但這串兒可是土生土長的東西。有一個紀錄片《人生一串》,全方位的講述了這個串兒的精華,東北的烤各種(豬牛羊雞的各種部位),西南的烤奇怪(豬眼、雞屁股)、東南的烤海鮮、西北的烤純肉,各有千秋。

東北往事——小燒烤

就我這些年走過南闖過北(至今還未上過山挖過煤)的經歷,燒烤只愛東北和新疆(西安的還沒吃過呢)。東北的燒烤於我來說是一種鄉愁,新疆的燒烤於我來說是一種純愛,咱們一樣一樣道來。這回咱們先說東北的燒烤。

19歲,離開故土,來到北京求學,在東北的生活的小二十年,老家的燒烤是每每回家,必須複習的功課。記得兒時,家的樓下就有一個遠近聞名的燒烤攤。那時候我想吃個烤串,要等老爹出差,才能偷著吃一口,因為老爺子一直覺得這種肉不好、不乾淨。記得那時候串兒是2毛錢一串,很小,但味道很足,用自行車輻條串的,師傅手裡一把串,炭火裡面幾分鐘就好了,如果就這麼吃,一定是外行,我們那最地道的吃法是5個小串,一個烤餅,這個烤餅只有當地有,兩面撒料,烤的焦香,然後中間剖開,把五個小串中間一夾,抽掉籤子,烤餅烤串混合著吃,那種幸福感油然而生。時到如今,每次回老家,烤餅夾串都是必吃,只不過這會老爺子再不會干涉我吃這個了,畢竟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了。

東北往事——小燒烤

說起老家的燒烤,那品種可謂豐富多彩,除了傳統的牛羊肉串以外,還有生筋、熟筋、雞脆骨、掌中寶、雞頭、雞脖子、雞皮、雞爪子、五花肉、豬皮、豬排、羊排、蠶蛹…………等等,數不勝數,還有涮肚、冷麵、朝鮮拌菜、烤餅……的確是花錢不多、吃的太多了。這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最能代表瀋陽燒烤的雞架子,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雞架子成了人們趨之若鶩的美食,全身上下沒有一兩肉,但味道十足,也許正因如此,迎合了人們喝酒得有下酒菜的消費需求。

東北往事——小燒烤

東北的燒烤,烤的不是肉,更多是一種情懷,入夜以後,人們褪去日間遊走於工作中的假面,把真性情,透過酒肉宣洩出來;東北的燒烤代表著東北的人,猛火快烤——性格直爽,醬料濃厚——熱情奔放,滋味十足——粗中有細,回味綿長——友誼天長地久!

也許有一天,隨著城市的發展和建設,這些躲避在背街小巷裡的燒烤攤將不復存在,但駐留在心中的那一份情懷和味道,將永恆的深鑄在那裡,永遠不會離去。

說過了東北邊陲的燒烤,下一次,咱們聊聊新疆的燒烤,準確的說是新疆的烤串,領略西北邊陲的異域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