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陶行知墓,紀念誕辰128週年:“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今年10月18日,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誕辰128週年。陶行知1891年出生於安徽歙縣一個貧寒的教師之家,他先後在南京匯文書院、金陵大學、美國伊裡諾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求學,是中國近現代著名的教育家和詩人,被毛澤東評價為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

走訪陶行知墓,紀念誕辰128週年:“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由於陶行知一直生活在中國的最底層,所以他了解最底層人民的人間疾苦,他一生致力於宣傳新式教育,並針對中國落後的情況進行了具體分析,極力倡導平民教育。他曾說:“中國以農立國,人民十有八九住在鄉下。平民教育就是到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只有農民的教育水平提高了,中國的整體水平才會有發展。”為此,陶行知放棄了優越的生活與各種名譽,30年如一日的堅守在鄉村教育的第一線上。

走訪陶行知墓,紀念誕辰128週年:“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他以鄉村教育是“立國之大本”的高瞻遠矚,懷著“愛中華民族中最多數而最不幸的農人”的崇高感情創辦了曉莊學校、山海工學團、勞工幼兒團等,並主張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而這個理念直到今天也是非常適用的在武漢、重慶、上海、南京,有陶行知先生的地方,就有平民教育的希望。他為中國教育的崛起一直在路上奔波,因長期勞累過度,於1946年不幸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走訪陶行知墓,紀念誕辰128週年:“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陶行知先生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對我國教育的現代化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為了紀念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北郊曉莊的勞山腳下修建了行知園,裡面景點包含有陶行知墓碑、陶行知紀念館,曉莊烈士紀念碑等。現一起走訪陶行知墓,紀念誕辰128週年:“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走訪陶行知墓,紀念誕辰128週年:“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陶行知墓建於1946年12月,面朝東南,墓前有墓碑和牌坊。碑高2米,上刻沈鈞儒題字——“陶行知先生之墓”,下署“中國五十三人民團體公葬”。牌坊立於1946年12月,高5米,寬4米,坊額刻有陶行知手跡:“愛滿天下”;坊柱聯語為郭沫若書寫的陶行知遺教:“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走訪陶行知墓,紀念誕辰128週年:“教育為公,以達天下為公”

“人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陶行知這句話正是他為人類、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宣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