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不知什麼時候,葡萄酒開始進入中國民眾的視野。

其實早在漢朝,葡萄酒就隨著張騫出使被帶回來,但它來自異域,勝在“新奇”,並沒有在漢朝生根發芽,流傳開來。

直到現在,因為各種訊息渠道,葡萄酒才逐漸被我國民眾所接受,有種遍地開花的趨勢。但葡萄酒還是有那麼一些“高高在上”,與普通大眾還隔著點距離。普通大眾不僅不瞭解,還對葡萄酒有些誤解。

說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一慣用“紅酒”來稱呼葡萄酒,實際上這是種偷懶的叫法。因為“葡萄酒”只是種統稱,葡萄酒家族還包含了其他的一些酒類,比如起泡酒、乾白酒、粉紅酒、波特酒等。

將葡萄酒用紅酒來代稱,這也算是葡萄酒入鄉隨俗吧,是我國特有的“紅酒文化”。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葡萄酒在我國興起的時間不長,能夠真正懂得品葡萄酒,懂得葡萄酒知識的人並不多。

而《微醺之美》的作者林殿理,就是國內少有的、懂得葡萄酒文化並以此為職業的人。他不僅是國外很多葡萄酒產區協會的認證和授權講師,還是國外葡萄酒和烈酒賽事的評委,也長期進行著葡萄酒文化的推廣。

這本《微醺之美》,就是本葡萄酒小知識分享,帶領大家領略葡萄酒文化。跟著這本書,倒是知道了一些相對冷門的相關知識,很有意思。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一 服務生?不,侍酒師!

我們常在影視劇裡看到,西餐廳裡用餐時,會有一個侍者模樣的人給客人推薦酒並倒酒。

如果以為他們是服務生那就錯了。他們有個名字,叫“侍酒師”。這是一個很專業的職業,需要對葡萄酒,還有菜品,都有很深的瞭解。

西餐是一道一道菜依次上來,侍酒師會根據不同的菜色和味道,推薦和安排不同的酒,讓用餐的人體驗更好。甚至有些餐廳,還會根據酒來調整當天的菜品。這也需要侍酒師對酒特別的熟悉,侍酒師和大廚需要互相配合。

西方人會把葡萄酒和菜的搭配比喻成“婚姻”。好的“婚姻”,雙方應該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差異,彼此結合相得益彰,能激發出更美妙的味道。

侍酒師還會為餐廳設計酒單,酒單的水平,也關乎這家餐廳的形象和等級水平。

而侍酒師給客人的推薦和建議,不僅考慮酒的情況,還要結合客人的需求,比如個人喜好,用餐目的和預算等,讓客人的體驗更愉快和美好。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但是在中國,侍酒師這一職業就要受到挑戰。

因為西餐和中餐的飲食完全迥異。西餐是一道菜一道菜的單獨上,客人用餐的順序是預知的,所以可以根據每道菜搭配不同的酒。

而中式餐則是所有的菜一齊上來,很難單獨為每道菜來搭配酒,何況中餐的烹飪方法,煎炸蒸煮,利用各自烹飪方法將食材的特性完全發揮出來,對味道的追求已經飽和。

讓葡萄酒和中式菜品結合,對侍酒師是個巨大的考驗。

因著歷史和現實的各種原因,侍酒師這個職業,在中國依然是不多見的。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二 專屬飲酒杯

品紅酒用專門的杯子比較好,而常人知道的也就只有高腳杯。但實際上,像葡萄酒包含很多種類一樣,飲酒杯也有很多。

一般品酒,建議必備的酒杯,是波爾多杯、勃艮第杯和香檳杯。

波爾多杯的一般形狀就像鬱金香,杯身較高,能夠中等程度地保留香氣,適合香氣濃郁的波爾多酒。

勃艮第杯比波爾多杯矮胖,肚子大而杯口直徑小,有利於保留勃艮第酒細緻飄逸的香氣。

香檳杯則有兩種,一種是常見的用來堆香檳塔的寬口淺杯,另一種是瘦瘦高高的笛形杯。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是不是覺得眼花繚亂?不都是玻璃杯嗎,有沒有必要弄這麼多杯子?

永遠在追求更好口感的人們,已經發現了,杯形會影響酒的氣味和口感。比如同一種酒,倒在不同杯子裡,酒的揮發程度和層次不同,口感也受到影響。

杯子的形狀除了對特定的氣味起到凸顯和柔化的作用,杯緣弧度對喝酒時仰頭的角度有影響,而點點的差異,導致酒入口的流動速率、接觸口腔深淺,從而影響人們對酒的感受度。

因此國外酒杯廠,針對各種酒研發出專屬的杯子。而愛酒的人,同樣也會對酒杯有要求。

“葡萄美酒夜光杯”,想想這場景,好酒配上好杯,不僅是視覺的藝術,味覺的藝術,更是美的藝術。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三 大自然的特殊饋贈,價比黃金的“貴腐酒”

葡萄好不好,直接影響著葡萄酒的好壞。所以人們挑選好的葡萄品種種植,並利用各種技術和手段來保證葡萄的生長和成熟,期望結出的葡萄品質上佳。

唯獨有一種葡萄生長不正常的情況,人們不僅不會擔心和懊惱, 反而會欣喜。

葡萄被貴腐黴菌感染!這聽起來似乎是種不好的狀況,畢竟貴腐黴菌是一種黴菌。但是葡萄被貴腐黴感染,是釀造“貴腐酒”的必要條件。

貴腐酒,被稱為香甜的液體黃金,滴滴珍貴。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貴腐黴導致葡萄的萎縮

因為它的釀造極其不易和難得,要滿足很多的條件,最後才得到一點成品。

  • 首先葡萄園中必須有天然的貴腐黴。葡萄成熟時它會吸取果肉的營養,導致葡萄逐漸萎縮,類似幹縮的葡萄乾。貴腐酒只能用這樣的葡萄來釀造;
  • 二是要有特殊的氣候。貴腐黴菌要在有溼氣的環境中成長,但在午間時,又要有充足的陽光來降低溼氣。
  • 三採收苛刻。被貴腐黴菌感染的葡萄,沒有采摘,多一天就多一天風險。比如貴腐黴菌會成黑黴菌;碰上了下雨,會稀釋葡萄的甜度;被鳥兒啄食的可能;
  • 同時,貴腐菌感染的程度不同,還要耗費人力分多次揀選採收。

各種條件綜合,一顆葡萄樹也才能得到100毫升的葡萄原汁。一瓶750毫升的貴腐酒,需要8棵果樹。如果收成較差,一瓶貴腐酒大概需要20多棵果樹的果實。

因為這麼多的條件限制,貴腐酒並不是年年都有。再加上釀造時發酵速度比其他酒慢,等待成品的時間會更久,少則一月,多則一年。

在如此重重苛刻的條件下,貴腐酒極為難得。每一滴貴腐酒,都是大自然和老天的珍貴饋贈。

《微醺之美》,一些你不知道的葡萄酒的冷門知識

極品貴腐酒


關於葡萄酒的相關知識和文化,關於葡萄酒的趣聞,數不勝數。可以看出西方對葡萄酒的追求,已經不是簡單的口腹之慾。

從種植到釀造,到儲存,再到品鑑,從傳統手法到科技手段,一直精益求精。仿似將葡萄酒當成一樣“藝術”和“藝術追求”,這也是一種美的生活感受。

附上正確的品酒步驟,我們也可以慢慢品味這微醺之美。

品酒四步驟

  • 1 觀色: 在自然光線充足的環境,白色桌巾或紙張的背景上,側著酒杯觀察酒的澄清度、明亮度、顏色的色澤和濃度。
  • 2.聞香:將鼻子伸進杯中嗅聞酒的香氣(勿用手觸杯肚,以免影響酒的溫度)。判別是否有變質的情況,感受香氣的強度並分辨香氣的種類。如果香氣不夠明顯,可以進行搖杯。
  • 3 品嚐:輕飲一口酒,以酒液能接觸到口中各角落為準。含著酒,接著從嘴唇縫隙中吸入空氣在口中打出氣泡,並做出類似漱口的動作。感受舌尖甜味、舌根回甘、舌中間鹹味,以及舌兩側酸味。試著感受酸甜是否平衡,果味是否飽滿,酒體是否結實,餘味是否悠長。
  • 4 吐酒並總結:如果要品嚐許多酒,最好是能把品嚐的酒都吐掉,以免喝多了影響判斷分析力。最後再根據外觀、香氣、口感和餘味,評論酒的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