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番茄苗期和收获期的细菌性斑点病,危害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万荣果果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危害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期主要为害叶片,成株期可同时为害叶片、茎秆、果实等,不同发病部位症状变化多样。

苗期叶片染病,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有黄色晕圈,严重时整株枯死;成株期叶片染病,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在发病叶片上,初期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后期连成片,最终整个枝条干枯;若叶脉发病,可沿叶脉连续串生多个病斑,导致叶片畸型。


叶柄和茎秆发病症状与叶部症状相似,初期产生黑色斑点,而后逐渐扩大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部变黑。


花蕾及果实发病症状 花蕾染病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黑点连片时,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幼嫩果实发病初期,有黑色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引种抗病、耐病高产良种。选择没有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史的地区进行育种留苗,并采取严格隔离措施,防止种子感染病原菌。

2、播种前做好种子处理,用50℃温水浸种25分钟,可有效减少种子上的病原菌基数。

3、 轮作 ,重发病田块与其他作物(谷类等)实行2~3 年轮作,减少田间病原菌基数。

3、加强田间管理 避免过早播种定植,定植后田间开好排水沟,合理密植,适时打开风口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增施磷、钾肥。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杈,摘除病叶、老叶,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收获后清理田园,深翻土壤,保护地灌水闷棚,可以减少再侵染菌源。

4、 化学防治, 要做到早发现,及时防治。可在发病初期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600倍液、20%噻菌灵(龙可菌)悬浮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0.3%~0.5%氢氧化铜溶液喷雾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3~4次。施药时,铜制剂应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防治效果会更好,且避免抗药性的产生。


xiulingZhang


  • 细菌性斑点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番茄的生长全程均可发病,主要为害番茄的茎基,叶面,果柄和果实,造成番茄倒伏,叶面黄化,落叶,枯萎,落花落果,果实霉霜等现象,如不及时治理,会给西红柿带来品质和产量下降的风险,并影响土地产能和经济效益;西红柿斑点病可采用间作轮作,优选品种,浸种消毒,苗床及营养土灭菌,田园消毒,土壤消毒,合理密植,高垄培植,温湿度管理,水肥管理,化学施治等措施,可有效预防和抑制番茄斑点病的发生。

番茄斑点病的主要症状

  • 一,苗期症状;番茄斑点病在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面上,初始可见叶面有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褐色斑点,后进展成带有黄色晕圈的斑块,斑块组织逐渐枯萎,并蔓延整个叶面后枯萎落叶。

  • 二,生长期症状;番茄生长期斑点病症状主要表现在茎杆和叶片上;在茎基部可见水渍状斑点,扩展后形成圆形或者椭圆形暗绿色病斑,病斑周围有不规则隆起;如果叶片感染斑点病,初始出现水渍状病点,后扩大到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病斑可转化成黑色枯萎状叶面,感染规律为底部叶片逐渐向上蔓延。

  • 三,果期症状;番茄斑点病在果期主要为害植株的果柄和果实;初始在果柄和果实上可见水渍状斑点,后转化成不规则圆形病斑,病斑可进展成疮痂状褐色或者黑色纤维物。

番茄斑点病的发生原因与感染途径

  • 一,种子带菌;如果番茄种子采集到感染斑点病病株果实,或者在采集过程中遭到斑点病病菌的感染,或者种子未经消毒浸种,都可致使番茄种子在播种过程中将斑点病病菌带入土壤,形成菌核孢子感染源,为害当季或者下一季番茄植株。

  • 二,土壤带菌;如果种植地曾经有植株感染斑点病,或者种植地土壤曾经感染斑点病,且有斑点病菌核在土壤中或者寄体内越冬,当第二年在适宜环境下,菌核孢子分株扩散并继续感染番茄植株。

  • 三,重茬连作;重茬连作是番茄斑点病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番茄连作种植,土壤无兴奋点和刺激点,土壤对作物新鲜感降低,形成相对的活力疲劳期,造成土壤性能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浸染。

  • 四,阴雨高湿;番茄斑点病诱发原因之一就是连续阴雨形成高湿环境,斑点病分生孢子会通过雨水飞溅的泥土,落到番茄植株上,或者雨水积水不能及时排除,水渍里混合斑点病菌核,孢子会直接侵入番茄植株毛细孔,形成感染事实。
  • 五,媒介传播;番茄斑点病菌核会通过风媒,和昆虫传播到植株上,或者浇灌的水源,田间劳动工具,动物穿行毛发所带的菌核,以及劳动者的衣物鞋垫,都可将斑点病菌核孢子感染给植株。

番茄斑点病的防治措施

  • 一,间作轮作;番茄种植可以和葱蒜类作物间作,或者歇茬三年以上,或者轮作其它非茄果类作物,可有效预防和抑制斑点病的发生。

  • 二,优选种源;可以选取高度抗病性品种;如果是自采种子,避免采集已经感染病害植株的果实作为种源,避免在采集储存过程中受到斑点病菌核的感染;建议到正规种子输出机构购买农业植保科研部门研发培育的优质种源。

  • 三,浸种消毒;可将种子放置到凉水里浸泡4小时,然后使用1%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泡15分钟捞出后,避光保湿保温催芽;或者使用40度的温水浸泡3小时,然后使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捞出,催芽过程同上。

  • 四,苗床及营养土灭菌;预防番茄斑点病,需要对播种的苗床及营养土作灭菌处理;对于苗床,可以使用30%的碱式硫酸铜500倍液喷施苗床;对营养土使用50%琥珀硫酸铜500倍液喷施搅拌均匀。
  • 五,田园灭菌;对于番茄种植田园,需经过灭菌处理后才可以种植,特别是封闭种植地,更需灭菌处理,首先将上一季腐殖物清理出田园,然后使用14%的络安酮300倍水溶液喷施土壤表层和相关附属设施。
  • 六,土壤灭菌;对于番茄种植基地土壤,可采取覆膜高温灭除土壤中的病菌,然后在耕作之前,对土壤表层均匀喷施77%的可得杀可湿粉剂500倍液,或者使用47%的加瑞农可湿粉剂800倍液喷施灭除土壤斑点病菌核。
  • 七,合理密植;番茄种植,合理密植可预防和抑制斑点病的发生;一般情况下,番茄种植的株距保持在40厘米,行距保持在80厘米即可。
  • 八,高垄培植;番茄种植采取高垄培植可改善植株之间的通风条件,增加单位面积的光照程度,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提升田间排水条件,可减少斑点病的发生几率。
  • 九,控温控湿;番茄斑点病在气温20至25度之间容易高发,而连续阴雨和高湿环境更为斑点病创造诱发条件,所以,尽量避开斑点病的诱发温度和环境是抑制斑点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
  • 十,水肥管理;番茄田间管理,适度浇水,禁止漫灌,保持土壤见干见湿即可;重施有机肥,合理氮肥,增施磷钾硼肥,增加土壤有机含量,改良土壤板结程度,提升土壤通透性和活性,可预防和抑制斑点病的发生。
  • 十一,清理病株;如果发现种植地有感染斑点病植株,应及时拔除带出田间,并在远离田间的安全地带深埋,或者焚烧作无害化处理;并对感染病株周围的植株采取化学防控。
  • 十二,化学防控;对于已经感染斑点病的植株,可以使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1000倍液喷施,会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种植户还可以使用50%的甲基硫菌灵800倍液,或者40%的多硫悬浮剂800倍液喷施,对番茄的斑点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结论

  • 番茄斑点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它主要为害番茄的茎基,叶面,果梗和果实;可造成番茄植株倒伏,叶面枯萎并落叶,落花落果,果实黑斑,会影响番茄的品质和产量;番茄斑点病可通过间作轮作,优选品种,浸种消毒,苗床及营养土消毒,净园灭菌,土壤灭菌,合理密植,高垄培植,控温控湿,水肥管理,药物防控等手段,可预防和抑制番茄斑点病的发生。


乡音乡情


东东在农村很高兴为你解答: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由带菌种子通过调运远距离传播病害的主要途径,播种带菌种子后,幼苗期即可染病,病菌随残体病株遗留田间越冬,而且病菌在干燥病残组织中可以长时间成活,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间发病后,病原细菌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等途径进一步传播,形成再次侵染,最终造成田间病害流行。在我国北方冬季保护地番茄上,该病菌可平安越冬。往往成为邻作番茄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病害多数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暴风雨会给植株造成伤口而有利于病菌侵入。通常雨季早的年份发病率也早,多雨年份或地区发病严重。在25度以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80%以上利于发病。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危害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可以在番茄苗期和收获期的整个生长季节造成危害,主要危害番茄、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叶片感染产生深褐色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为2/4毫米,斑点周围有黄色

晕圈,严重时后期常穿孔。茎杆发病初期先出现较小而数量比较多的圆形、水渍状、褐色病斑,但病斑四周没有黄色晕圈,病斑容易连成病块,后期严重时可使一段茎部变黑。果柄受害症状和茎部相似,黑点密集较小,常造成落花,后期果柄都会变黑。危害花蕾时,在萼片上形成很多黑点,连片时,萼片干枯。幼嫩果实初期小斑点稍隆起,快成熟时病斑四周往往仍然保持很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中间形成木栓化疮痂,病斑四周为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发病原因


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属薄壁菌门假单胞菌属。菌体呈短杆状,有一至数根极生鞭毛,无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该菌在KB培育基础上培养48小时后形成乳白色圆形菌落,菌落直径为2/3毫米,全缘不透明,表面光滑黏稠状,在紫外灯下观察有黄绿色荧光。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因为该病是一种重要的种传病害,所以要加强种子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


(2)选用无病种苗: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种苗;在番茄播种前,可使用55度温水泡种30分钟,捞出后再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再催芽,或者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干净后再播种。


(3)适时轮作:与非茄科蔬菜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方式。以降低初侵染源。


(4)加强田间管理:假如保护地番茄发生过此病,在罢园时每亩使用2/3千克硫磺,将秧子连同病株一起熏烟后,在拔出病株,同时做好病残株的处理,切勿随地乱扔

;在发病初期,防治前应先清除掉病叶、病茎和病果;灌溉、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以免将病害传播开来;尽量采取滴灌,防止大水漫灌。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药剂防治方法


发病初期喷洒37.5%氢氧化铜悬浮剂600/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4.1%王铜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每隔10天1次;防治1/2次。也可以喷施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液剂400/500倍液,10天喷施1次,连续喷3/4次即可。


东东在农村


你好,农学博士教种植 为您解答。番茄的细菌性斑点病又被称为细菌性斑疹病或叶斑病,是严重危害番茄产量和品质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自从1933年,首次报道以来,这种病害在北美、南美以及欧洲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逐渐发生流行。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番茄保护地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这种病害发生有上升趋势,一般可造成减产10%-30%,危害严重的地块,减产甚至在50%以上,对我国番茄种植业构成了严重威胁。

主要症状

在番茄苗期至收获期的整个生长季节,均会造成危害,主要为害番茄植株的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在叶片感染的时候,会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一般在2-4毫米,斑点周围会有黄色晕圈,在危害严重时,后期常常穿孔。植株的茎秆发病的时候,初期先出现小而数量较多的圆形、水渍状、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无明显黄色晕圈,病斑容易连成斑块,后期严重时可使一段茎部变黑。番茄果柄受害症状与茎部相似,但黑点密集而小,常常造成落花,后期果柄部直接变黑。在为害花蕾的时候,会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萼片直接干枯。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接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病斑周围呈现黑色,中间色浅并伴有轻微凹陷。

防治措施

1、加强检疫

由于这种病害主要种传病害。因此,我们首先要加强种子检疫,以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

2、选用无病种子

建立无病留种田,采用无病种苗;在番茄播种之前,我们最好用55度的温汤浸种20-30分钟,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再进行催芽,或者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浸种30分钟,在洗净后即可播种。

3、适时轮作

一般要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以有效减少初侵染源。

4、加强田间管理

如果保护地番茄发生过这种病害,在清园时,每一亩地用2-3公斤硫磺,将秧子连同病株一起熏烟后,再拔除病株,同时做好病残株处理,切勿随地乱扔。尽量采用滴灌,防止大水漫灌。

5、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以喷洒37.5%氢氧化铜悬浮剂600-800倍液、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84.1%王铜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等,间隔10天左右施用1次,连续防治1-2次。当然,我们也可喷施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液剂400-500倍液,10天喷1次,连续防治3-4次即可。

[我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名农学专业博士,点击右上角可以关注我!每天更新农业种植知识,推广植物高产技术,欢迎大家评批指正!]

农学博士教种植


番茄的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种子和土传细菌性病害,在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主要为害茎、叶、叶柄和果实,一旦受到侵染,幼苗会造成茎基软腐倒伏,成株叶片干枯穿孔,抑制光合作用,茎杆染病纵裂腐烂,整株倒伏枯死,果实染病,病斑腐烂,品质变劣,产量降低,如不提前预防和及时防治,将会造成毁灭性损失。

一,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源及发病规律:

细菌性斑点病,主要由种子、土壤带菌传染,也可通过土肥、昆虫、雨水传播,从伤口、气孔侵入危害,当温度、湿度适宜时,可再循环侵染危害,湿度大、多雨、害虫多,也是引发斑点病发病重的重要因素。





二,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害症状:

苗期染病:幼苗受害,茎基部初为绿色水浸状小斑点,渐渐退绿变褐,继而软腐倒伏,湿度大时病基部有白色珠状菌脓溢出,如不及时防治,扩散传染,会殃及大片幼苗软腐死亡,造成很大损失。

成株叶片染病:初为绿色水浸状小病斑点,颜色逐渐变淡为褐色,后变灰褐或黄褐,湿度大时叶背面会溢出白色的菌脓,干燥后有白痕,病斑质脆,常会引起穿孔。

茎、叶柄染病:出现水浸状小点,会沿茎、柄沟纵向扩展,呈短条状,湿度大时,同样有白色菌脓,发病严重的会纵向开裂,呈水浸状腐烂,变褐干枯,表层残有白痕。

果实染病:出现水浸状斑点,扩展后大小不一或连片,严重时病部腐烂,会溢出大量白色菌脓。




三,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措施:

1,选抗病品种、种子消毒处理,杀灭病菌:

首先选用抗病品种,是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害最基础省工的防病措施,其次就是在播种前对种子作一系列杀菌消毒处理后再催芽播种,如先用50~55℃温汤浸种,可杀死种子所带病菌,然后用福尔马林、高锰酸钾或多菌灵浸泡,进一步消毒灭菌处理,可预防番茄苗期细菌性病害及其它多种病害。

2,播种床土杀菌消毒除虫及移栽田土壤处理,预防病害:

为防止番茄苗期病害,及苗期虫害伤口,切断细菌入侵途径,可对播种床土进行消毒、杀虫处理,可用50%福美双和辛硫磷各180克左右,拌成毒土30千克撒施,后用塑料膜密闷1周,杀灭病菌、虫卵,然后再播种育苗。出苗后根据情况,也可喷雾1次40%百菌清400倍液,还可预防苗期其它病害。

移栽前对土壤消菌杀虫处理,可用上述办法拌毒土,撒施在种植沟内,或配兑药液喷雾畦面后再移栽定植,移栽时还是首先要选择株高25厘米、8~9片叶、茎粗节间短,长势中庸的无病健康苗,成活率高,抗病性强。

3,轮作倒茬,降低病虫害:

切忌连作和茄科作物重茬,因为连作、重茬可破坏养分平衡,降低土壤肥力,不但会使土壤养分失衡,植株生长势弱,抗病能力降低,而且还会使病菌、害虫的数量积累增加,病虫害逐年加重。所以轮作倒茬,可改善番茄生长环境,不仅使土壤中的养分能得到均衡利用,而且植株也生长健壮,抗病虫能力增强,虫伤口减少,从而可降低细菌病害。

4,加强虫害防治,切断细菌入侵途径,减少病害:

番茄虫害主要有蚜虫、白粉虱、烟粉虱、潜叶蝇等,都会侵食或刺吸汁液,危害幼嫩茎叶及果实,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口,致使细菌伺机入侵危害,因此,从番茄苗期至成熟期,都要加强这些虫害的防治工作,可针对性的喷药灭除,也可结合喷杀菌药液,混合喷雾预防。


5,加强肥水及整枝管理,提高抗逆能力:

①,肥料方面:适控氮肥,防止徒长,以防只长个结果少,而且抗病能力降低;增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病害;有机肥必须彻底完全腐熟后施用,以防生肥带菌带虫卵,发现植株黄叶多脱肥时,要及时喷施尿素和磷酸二氢钾溶液,改善营养条件,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②,水分方面: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可小水浇灌,切忌大水漫灌或过多,过多会造成地温降低,尤期大棚番茄种植,水过多会使棚内湿度增大,容易诱发细菌性病害,不干不浇,浇时小水适量。露地种植在浇水后或降雨后,应及时排出积水,降低土壤湿度,防止细菌性病害。

③,整枝摘叶:

当番茄植株长到一定高度时,要及时吊蔓,既有利于植株直立生长、开花结果,还能提高通风透光性,同时经常摘除下部老叶、黄叶、病叶及无效侧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温通风减湿,降低细菌病害。

6,药剂防治:

发病初,可用琥珀.乙磷铝600倍液,或40%的甲霜铜400倍液,或40%百菌清400倍液喷雾防治,对发病较重的植株整枝拔除,较重叶及果实可剪除,远离深埋处理。





总结: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因种子、土传病菌侵染所致,而且还可借昆虫、雨水从伤口传播,再循环侵染危害,因而应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将病害损失降止最低。


基层农人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对种植很专业,一般人说不出“细菌性斑点病”这个病名。针对问题所说的“症状”和“防治”与你交流学习。

一、番茄细菌性斑疹病的症状: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尤以叶缘及未成熟果实最明显。

叶片染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常具黄色晕圈;

叶柄和茎染病,产生黑色斑点;

幼嫩绿果染病,初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别于其他细菌斑点病。

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在种子上、病残体及土壤里越冬,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染病。

病苗定植后开始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飞溅或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进行传播或再侵染。

潮湿、冷凉条件和低温多雨及喷灌有利发病。通常病情的扩展,叶面需保温24小时,在采用喷灌技术的干旱地区易发病,滴灌或沟灌地区发病轻。

三、防治办法:

(大田种植防治):

1、选用耐病品种。

2、在干旱地区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3、发病初期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5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等,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大棚种植防治):

1、对症下药。预防性的用百菌清,治疗性的用多菌灵、氟硅唑、苯醚甲环唑等,可根据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

2、早防早治。番茄叶霉病属气流传播病害,病菌一旦侵染产生病斑,只要棚内有足够的湿度,病害就会很快蔓延开来。

预防番茄叶霉病,应从育苗期开始,每隔10天喷一次预防性药;番茄第一至第二穗花坐果期应加强预防,每隔7天喷一次药。下部叶片出现病斑后,及早喷施治疗性药剂。

3、喷药部位。番茄叶霉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通常是位于南面棚角处的植株最先发病。因此,喷药预防的重点是植株下部叶片和大棚南面的植株。重点喷药保护中上部功能叶。

4、严防药害。很多唑类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都有较高的防效,但这类杀菌剂(除苯醚甲环唑外)通常对番茄有抑制生长的作用。因此,番茄果实膨大期不能连续大量喷施唑类杀菌剂,以免抑制果实膨大。

希望回答的你能满意!有用!


来地球打酱油的DYR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称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斑疹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其寄主为番茄和辣椒,番茄细菌性斑点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近几年在我国北方有日趋严重之势。2005年笔者在定州发现有该病发生。番茄染病后,植株发育迟缓,果实膨大受阻或幼果开裂,一般减产1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对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望广大菜农提高警惕,做好播前种子处理及以后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病原病状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茎、果实和果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叶片感染,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先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叶柄和茎秆症状和叶部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部变黑。为害花蕾时,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细菌性斑点病症状与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的症状相似,应注意区分。本病与细菌性疮痂病的主要区别是番茄受该病侵染后果实不腐烂,茎秆、叶片发病维管束系统、木质部不变褐。

发生规律

种子带菌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播种带菌的种子,幼苗即可发病,之后传人大田,并随雨水、农事操作传播。在田间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以至造成流行。25℃以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有利发病,因此对冬、春保护地番茄往往造成严重的危害。通常叶面保湿24小时以上有利于病情的扩展,在采用喷灌技术的干旱地区易发病。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壤和杂草上越冬(不显症),由于该菌在北方冬季保护地番茄上可以平安越冬,因此往往直接来源于邻近的病田。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防止带菌种子传入非疫区。

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采用无病种苗。

种子处理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用55℃温汤浸种20分钟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与非茄科蔬菜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

灌溉、整枝、打杈、采收等农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传播。尽量采用滴灌或沟灌,尽可能避免喷灌。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3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也可选用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1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2000~3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小路的农村生活


土壤里预埋多菌灵


木木jun带你孵小鸡


会整株枯萎!一般用多菌灵兑水喷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