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番茄苗期和收穫期的細菌性斑點病,危害症狀有哪些,如何防治?

萬榮果果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危害症狀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病,幼苗期主要為害葉片,成株期可同時為害葉片、莖稈、果實等,不同發病部位症狀變化多樣。

苗期葉片染病,產生圓形或近圓形暗褐色斑,有黃色暈圈,嚴重時整株枯死;成株期葉片染病,下部老熟葉片先發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在發病葉片上,初期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後期連成片,最終整個枝條幹枯;若葉脈發病,可沿葉脈連續串生多個病斑,導致葉片畸型。


葉柄和莖稈發病症狀與葉部症狀相似,初期產生黑色斑點,而後逐漸擴大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部變黑。


花蕾及果實發病症狀 花蕾染病時,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黑點連片時,萼片乾枯,不能正常開花。幼嫩果實發病初期,有黑色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引種抗病、耐病高產良種。選擇沒有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發病史的地區進行育種留苗,並採取嚴格隔離措施,防止種子感染病原菌。

2、播種前做好種子處理,用50℃溫水浸種25分鐘,可有效減少種子上的病原菌基數。

3、 輪作 ,重發病田塊與其他作物(穀類等)實行2~3 年輪作,減少田間病原菌基數。

3、加強田間管理 避免過早播種定植,定植後田間開好排水溝,合理密植,適時打開風口通風換氣,降低棚內溼度,增施磷、鉀肥。發病初期及時整枝打杈,摘除病葉、老葉,並帶出田外深埋或燒燬。收穫後清理田園,深翻土壤,保護地灌水悶棚,可以減少再侵染菌源。

4、 化學防治, 要做到早發現,及時防治。可在發病初期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53.8%可殺得2000幹懸浮劑600倍液、20%噻菌靈(龍可菌)懸浮劑500倍液、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或0.3%~0.5%氫氧化銅溶液噴霧防治,每隔10天左右噴1次,連噴3~4次。施藥時,銅製劑應與其他藥劑輪換使用,防治效果會更好,且避免抗藥性的產生。


xiulingZhang


  • 細菌性斑點病是番茄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在番茄的生長全程均可發病,主要為害番茄的莖基,葉面,果柄和果實,造成番茄倒伏,葉面黃化,落葉,枯萎,落花落果,果實黴霜等現象,如不及時治理,會給西紅柿帶來品質和產量下降的風險,並影響土地產能和經濟效益;西紅柿斑點病可採用間作輪作,優選品種,浸種消毒,苗床及營養土滅菌,田園消毒,土壤消毒,合理密植,高壟培植,溫溼度管理,水肥管理,化學施治等措施,可有效預防和抑制番茄斑點病的發生。

番茄斑點病的主要症狀

  • 一,苗期症狀;番茄斑點病在苗期的症狀主要表現在葉面上,初始可見葉面有圓形或者橢圓形的褐色斑點,後進展成帶有黃色暈圈的斑塊,斑塊組織逐漸枯萎,並蔓延整個葉面後枯萎落葉。

  • 二,生長期症狀;番茄生長期斑點病症狀主要表現在莖杆和葉片上;在莖基部可見水漬狀斑點,擴展後形成圓形或者橢圓形暗綠色病斑,病斑周圍有不規則隆起;如果葉片感染斑點病,初始出現水漬狀病點,後擴大到暗褐色病斑,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病斑可轉化成黑色枯萎狀葉面,感染規律為底部葉片逐漸向上蔓延。

  • 三,果期症狀;番茄斑點病在果期主要為害植株的果柄和果實;初始在果柄和果實上可見水漬狀斑點,後轉化成不規則圓形病斑,病斑可進展成瘡痂狀褐色或者黑色纖維物。

番茄斑點病的發生原因與感染途徑

  • 一,種子帶菌;如果番茄種子採集到感染斑點病病株果實,或者在採集過程中遭到斑點病病菌的感染,或者種子未經消毒浸種,都可致使番茄種子在播種過程中將斑點病病菌帶入土壤,形成菌核孢子感染源,為害當季或者下一季番茄植株。

  • 二,土壤帶菌;如果種植地曾經有植株感染斑點病,或者種植地土壤曾經感染斑點病,且有斑點病菌核在土壤中或者寄體內越冬,當第二年在適宜環境下,菌核孢子分株擴散並繼續感染番茄植株。

  • 三,重茬連作;重茬連作是番茄斑點病感染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番茄連作種植,土壤無興奮點和刺激點,土壤對作物新鮮感降低,形成相對的活力疲勞期,造成土壤性能下降,容易受到各種病害的浸染。

  • 四,陰雨高溼;番茄斑點病誘發原因之一就是連續陰雨形成高溼環境,斑點病分生孢子會通過雨水飛濺的泥土,落到番茄植株上,或者雨水積水不能及時排除,水漬裡混合斑點病菌核,孢子會直接侵入番茄植株毛細孔,形成感染事實。
  • 五,媒介傳播;番茄斑點病菌核會通過風媒,和昆蟲傳播到植株上,或者澆灌的水源,田間勞動工具,動物穿行毛髮所帶的菌核,以及勞動者的衣物鞋墊,都可將斑點病菌核孢子感染給植株。

番茄斑點病的防治措施

  • 一,間作輪作;番茄種植可以和蔥蒜類作物間作,或者歇茬三年以上,或者輪作其它非茄果類作物,可有效預防和抑制斑點病的發生。

  • 二,優選種源;可以選取高度抗病性品種;如果是自採種子,避免採集已經感染病害植株的果實作為種源,避免在採集儲存過程中受到斑點病菌核的感染;建議到正規種子輸出機構購買農業植保科研部門研發培育的優質種源。

  • 三,浸種消毒;可將種子放置到涼水裡浸泡4小時,然後使用1%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泡15分鐘撈出後,避光保溼保溫催芽;或者使用40度的溫水浸泡3小時,然後使用1%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5分鐘撈出,催芽過程同上。

  • 四,苗床及營養土滅菌;預防番茄斑點病,需要對播種的苗床及營養土作滅菌處理;對於苗床,可以使用30%的鹼式硫酸銅500倍液噴施苗床;對營養土使用50%琥珀硫酸銅500倍液噴施攪拌均勻。
  • 五,田園滅菌;對於番茄種植田園,需經過滅菌處理後才可以種植,特別是封閉種植地,更需滅菌處理,首先將上一季腐殖物清理出田園,然後使用14%的絡安酮300倍水溶液噴施土壤表層和相關附屬設施。
  • 六,土壤滅菌;對於番茄種植基地土壤,可採取覆膜高溫滅除土壤中的病菌,然後在耕作之前,對土壤表層均勻噴施77%的可得殺可溼粉劑500倍液,或者使用47%的加瑞農可溼粉劑800倍液噴施滅除土壤斑點病菌核。
  • 七,合理密植;番茄種植,合理密植可預防和抑制斑點病的發生;一般情況下,番茄種植的株距保持在40釐米,行距保持在80釐米即可。
  • 八,高壟培植;番茄種植採取高壟培植可改善植株之間的通風條件,增加單位面積的光照程度,保持土壤見幹見溼,提升田間排水條件,可減少斑點病的發生幾率。
  • 九,控溫控溼;番茄斑點病在氣溫20至25度之間容易高發,而連續陰雨和高溼環境更為斑點病創造誘發條件,所以,儘量避開斑點病的誘發溫度和環境是抑制斑點病發生的有效途徑之一。
  • 十,水肥管理;番茄田間管理,適度澆水,禁止漫灌,保持土壤見幹見溼即可;重施有機肥,合理氮肥,增施磷鉀硼肥,增加土壤有機含量,改良土壤板結程度,提升土壤通透性和活性,可預防和抑制斑點病的發生。
  • 十一,清理病株;如果發現種植地有感染斑點病植株,應及時拔除帶出田間,並在遠離田間的安全地帶深埋,或者焚燒作無害化處理;並對感染病株周圍的植株採取化學防控。
  • 十二,化學防控;對於已經感染斑點病的植株,可以使用50%的多菌靈1000倍液加75%的百菌清1000倍液噴施,會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種植戶還可以使用50%的甲基硫菌靈800倍液,或者40%的多硫懸浮劑800倍液噴施,對番茄的斑點病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結論

  • 番茄斑點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它主要為害番茄的莖基,葉面,果梗和果實;可造成番茄植株倒伏,葉面枯萎並落葉,落花落果,果實黑斑,會影響番茄的品質和產量;番茄斑點病可通過間作輪作,優選品種,浸種消毒,苗床及營養土消毒,淨園滅菌,土壤滅菌,合理密植,高壟培植,控溫控溼,水肥管理,藥物防控等手段,可預防和抑制番茄斑點病的發生。


鄉音鄉情


東東在農村很高興為你解答: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由帶菌種子通過調運遠距離傳播病害的主要途徑,播種帶菌種子後,幼苗期即可染病,病菌隨殘體病株遺留田間越冬,而且病菌在乾燥病殘組織中可以長時間成活,成為翌年的初侵染源。田間發病後,病原細菌通過雨水、灌溉水、昆蟲、農事操作等途徑進一步傳播,形成再次侵染,最終造成田間病害流行。在我國北方冬季保護地番茄上,該病菌可平安越冬。往往成為鄰作番茄病害的初侵染來源。病害多數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暴風雨會給植株造成傷口而有利於病菌侵入。通常雨季早的年份發病率也早,多雨年份或地區發病嚴重。在25度以下的溫度和相對溼度80%以上利於發病。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危害症狀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可以在番茄苗期和收穫期的整個生長季節造成危害,主要危害番茄、葉、莖、花、葉柄和果實。葉片感染產生深褐色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為2/4毫米,斑點周圍有黃色

暈圈,嚴重時後期常穿孔。莖杆發病初期先出現較小而數量比較多的圓形、水漬狀、褐色病斑,但病斑四周沒有黃色暈圈,病斑容易連成病塊,後期嚴重時可使一段莖部變黑。果柄受害症狀和莖部相似,黑點密集較小,常造成落花,後期果柄都會變黑。危害花蕾時,在萼片上形成很多黑點,連片時,萼片乾枯。幼嫩果實初期小斑點稍隆起,快成熟時病斑四周往往仍然保持很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中間形成木栓化瘡痂,病斑四周為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發病原因


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屬薄壁菌門假單胞菌屬。菌體呈短桿狀,有一至數根極生鞭毛,無莢膜,無芽孢,革蘭氏染色陰性。該菌在KB培育基礎上培養48小時後形成乳白色圓形菌落,菌落直徑為2/3毫米,全緣不透明,表面光滑黏稠狀,在紫外燈下觀察有黃綠色熒光。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農業防治和藥劑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方法


(1)加強檢疫:因為該病是一種重要的種傳病害,所以要加強種子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


(2)選用無病種苗:建立無病留種田,採用無病種苗;在番茄播種前,可使用55度溫水泡種30分鐘,撈出後再放入冷水中冷卻後再催芽,或者用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浸種30分鐘,洗乾淨後再播種。


(3)適時輪作:與非茄科蔬菜實行2年以上的輪作方式。以降低初侵染源。


(4)加強田間管理:假如保護地番茄發生過此病,在罷園時每畝使用2/3千克硫磺,將秧子連同病株一起燻煙後,在拔出病株,同時做好病殘株的處理,切勿隨地亂扔

;在發病初期,防治前應先清除掉病葉、病莖和病果;灌溉、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中要注意,以免將病害傳播開來;儘量採取滴灌,防止大水漫灌。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藥劑防治方法


發病初期噴灑37.5%氫氧化銅懸浮劑600/800倍液,或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4.1%王銅可溼性粉劑400/600倍液等,每隔10天1次;防治1/2次。也可以噴施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2%春雷黴素液劑400/500倍液,10天噴施1次,連續噴3/4次即可。


東東在農村


你好,農學博士教種植 為您解答。番茄的細菌性斑點病又被稱為細菌性斑疹病或葉斑病,是嚴重危害番茄產量和品質的一種世界性病害。自從1933年,首次報道以來,這種病害在北美、南美以及歐洲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和地區逐漸發生流行。

最近幾年,隨著我國番茄保護地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這種病害發生有上升趨勢,一般可造成減產10%-30%,危害嚴重的地塊,減產甚至在50%以上,對我國番茄種植業構成了嚴重威脅。

主要症狀

在番茄苗期至收穫期的整個生長季節,均會造成危害,主要為害番茄植株的葉、莖、花、葉柄和果實。在葉片感染的時候,會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一般在2-4毫米,斑點周圍會有黃色暈圈,在危害嚴重時,後期常常穿孔。植株的莖稈發病的時候,初期先出現小而數量較多的圓形、水漬狀、褐色病斑,病斑周圍無明顯黃色暈圈,病斑容易連成斑塊,後期嚴重時可使一段莖部變黑。番茄果柄受害症狀與莖部相似,但黑點密集而小,常常造成落花,後期果柄部直接變黑。在為害花蕾的時候,會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萼片直接乾枯。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接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中央形成木栓化瘡痂,病斑周圍呈現黑色,中間色淺並伴有輕微凹陷。

防治措施

1、加強檢疫

由於這種病害主要種傳病害。因此,我們首先要加強種子檢疫,以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

2、選用無病種子

建立無病留種田,採用無病種苗;在番茄播種之前,我們最好用55度的溫湯浸種20-30分鐘,移入冷水中冷卻後再進行催芽,或者用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浸種30分鐘,在洗淨後即可播種。

3、適時輪作

一般要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以有效減少初侵染源。

4、加強田間管理

如果保護地番茄發生過這種病害,在清園時,每一畝地用2-3公斤硫磺,將秧子連同病株一起燻煙後,再拔除病株,同時做好病殘株處理,切勿隨地亂扔。儘量採用滴灌,防止大水漫灌。

5、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可以噴灑37.5%氫氧化銅懸浮劑600-800倍液、77%氫氧化銅可溼性粉劑600-800倍液或84.1%王銅可溼性粉劑400-800倍液等,間隔10天左右施用1次,連續防治1-2次。當然,我們也可噴施3%中生菌素可溼性粉劑600-1000倍液或2%春雷黴素液劑400-500倍液,10天噴1次,連續防治3-4次即可。

[我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的一名農學專業博士,點擊右上角可以關注我!每天更新農業種植知識,推廣植物高產技術,歡迎大家評批指正!]

農學博士教種植


番茄的細菌性斑點病,是一種種子和土傳細菌性病害,在幼苗和成株均可發病,主要為害莖、葉、葉柄和果實,一旦受到侵染,幼苗會造成莖基軟腐倒伏,成株葉片乾枯穿孔,抑制光合作用,莖杆染病縱裂腐爛,整株倒伏枯死,果實染病,病斑腐爛,品質變劣,產量降低,如不提前預防和及時防治,將會造成毀滅性損失。

一,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病源及發病規律:

細菌性斑點病,主要由種子、土壤帶菌傳染,也可通過土肥、昆蟲、雨水傳播,從傷口、氣孔侵入危害,當溫度、溼度適宜時,可再循環侵染危害,溼度大、多雨、害蟲多,也是引發斑點病發病重的重要因素。





二,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病害症狀:

苗期染病:幼苗受害,莖基部初為綠色水浸狀小斑點,漸漸退綠變褐,繼而軟腐倒伏,溼度大時病基部有白色珠狀菌膿溢出,如不及時防治,擴散傳染,會殃及大片幼苗軟腐死亡,造成很大損失。

成株葉片染病:初為綠色水浸狀小病斑點,顏色逐漸變淡為褐色,後變灰褐或黃褐,溼度大時葉背面會溢出白色的菌膿,乾燥後有白痕,病斑質脆,常會引起穿孔。

莖、葉柄染病:出現水浸狀小點,會沿莖、柄溝縱向擴展,呈短條狀,溼度大時,同樣有白色菌膿,發病嚴重的會縱向開裂,呈水浸狀腐爛,變褐乾枯,表層殘有白痕。

果實染病:出現水浸狀斑點,擴展後大小不一或連片,嚴重時病部腐爛,會溢出大量白色菌膿。




三,細菌性斑點病的防治措施:

1,選抗病品種、種子消毒處理,殺滅病菌:

首先選用抗病品種,是提高抗病能力,減少病害最基礎省工的防病措施,其次就是在播種前對種子作一系列殺菌消毒處理後再催芽播種,如先用50~55℃溫湯浸種,可殺死種子所帶病菌,然後用福爾馬林、高錳酸鉀或多菌靈浸泡,進一步消毒滅菌處理,可預防番茄苗期細菌性病害及其它多種病害。

2,播種床土殺菌消毒除蟲及移栽田土壤處理,預防病害:

為防止番茄苗期病害,及苗期蟲害傷口,切斷細菌入侵途徑,可對播種床土進行消毒、殺蟲處理,可用50%福美雙和辛硫磷各180克左右,拌成毒土30千克撒施,後用塑料膜密悶1周,殺滅病菌、蟲卵,然後再播種育苗。出苗後根據情況,也可噴霧1次40%百菌清400倍液,還可預防苗期其它病害。

移栽前對土壤消菌殺蟲處理,可用上述辦法拌毒土,撒施在種植溝內,或配兌藥液噴霧畦面後再移栽定植,移栽時還是首先要選擇株高25釐米、8~9片葉、莖粗節間短,長勢中庸的無病健康苗,成活率高,抗病性強。

3,輪作倒茬,降低病蟲害:

切忌連作和茄科作物重茬,因為連作、重茬可破壞養分平衡,降低土壤肥力,不但會使土壤養分失衡,植株生長勢弱,抗病能力降低,而且還會使病菌、害蟲的數量積累增加,病蟲害逐年加重。所以輪作倒茬,可改善番茄生長環境,不僅使土壤中的養分能得到均衡利用,而且植株也生長健壯,抗病蟲能力增強,蟲傷口減少,從而可降低細菌病害。

4,加強蟲害防治,切斷細菌入侵途徑,減少病害:

番茄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蝨、煙粉蝨、潛葉蠅等,都會侵食或刺吸汁液,危害幼嫩莖葉及果實,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口,致使細菌伺機入侵危害,因此,從番茄苗期至成熟期,都要加強這些蟲害的防治工作,可針對性的噴藥滅除,也可結合噴殺菌藥液,混合噴霧預防。


5,加強肥水及整枝管理,提高抗逆能力:

①,肥料方面:適控氮肥,防止徒長,以防只長個結果少,而且抗病能力降低;增施磷鉀肥,促進植株健壯,增強抗病能力,減少病害;有機肥必須徹底完全腐熟後施用,以防生肥帶菌帶蟲卵,發現植株黃葉多脫肥時,要及時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溶液,改善營養條件,提高抗病抗逆能力。

②,水分方面: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即可,如果土壤水分不足,可小水澆灌,切忌大水漫灌或過多,過多會造成地溫降低,尤期大棚番茄種植,水過多會使棚內溼度增大,容易誘發細菌性病害,不幹不澆,澆時小水適量。露地種植在澆水後或降雨後,應及時排出積水,降低土壤溼度,防止細菌性病害。

③,整枝摘葉:

當番茄植株長到一定高度時,要及時吊蔓,既有利於植株直立生長、開花結果,還能提高通風透光性,同時經常摘除下部老葉、黃葉、病葉及無效側枝,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增溫通風減溼,降低細菌病害。

6,藥劑防治:

發病初,可用琥珀.乙磷鋁600倍液,或40%的甲霜銅400倍液,或40%百菌清400倍液噴霧防治,對發病較重的植株整枝拔除,較重葉及果實可剪除,遠離深埋處理。





總結:番茄細菌性斑點病,主要因種子、土傳病菌侵染所致,而且還可借昆蟲、雨水從傷口傳播,再循環侵染危害,因而應採取以上綜合防治措施,才能將病害損失降止最低。


基層農人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你對種植很專業,一般人說不出“細菌性斑點病”這個病名。針對問題所說的“症狀”和“防治”與你交流學習。

一、番茄細菌性斑疹病的症狀:

番茄細菌性斑疹病又稱細菌性微斑病。主要為害葉、莖、花、葉柄和果實,尤以葉緣及未成熟果實最明顯。

葉片染病,產生深褐色至黑色斑點,四周常具黃色暈圈;

葉柄和莖染病,產生黑色斑點;

幼嫩綠果染病,初現稍隆起的小斑點,果實近成熟時,圍繞斑點的組織仍保持較長時間綠色,別於其他細菌斑點病。

二、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在種子上、病殘體及土壤裡越冬,播種帶菌種子,幼苗即染病。

病苗定植後開始傳入大田,並通過雨水飛濺或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進行傳播或再侵染。

潮溼、冷涼條件和低溫多雨及噴灌有利發病。通常病情的擴展,葉面需保溫24小時,在採用噴灌技術的乾旱地區易發病,滴灌或溝灌地區發病輕。

三、防治辦法:

(大田種植防治):

1、選用耐病品種。

2、在乾旱地區採用滴灌或溝灌,儘可能避免噴灌。

3、發病初期噴灑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或14%絡氨銅水劑300倍液、12%綠乳銅乳油500倍液、50%琥膠肥酸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1:1:200倍式波爾多液等,隔10天左右1次,防治1次或2次。

(大棚種植防治):

1、對症下藥。預防性的用百菌清,治療性的用多菌靈、氟硅唑、苯醚甲環唑等,可根據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

2、早防早治。番茄葉黴病屬氣流傳播病害,病菌一旦侵染產生病斑,只要棚內有足夠的溼度,病害就會很快蔓延開來。

預防番茄葉黴病,應從育苗期開始,每隔10天噴一次預防性藥;番茄第一至第二穗花坐果期應加強預防,每隔7天噴一次藥。下部葉片出現病斑後,及早噴施治療性藥劑。

3、噴藥部位。番茄葉黴病多從植株下部葉片開始發生,通常是位於南面棚角處的植株最先發病。因此,噴藥預防的重點是植株下部葉片和大棚南面的植株。重點噴藥保護中上部功能葉。

4、嚴防藥害。很多唑類殺菌劑對番茄葉黴病都有較高的防效,但這類殺菌劑(除苯醚甲環唑外)通常對番茄有抑制生長的作用。因此,番茄果實膨大期不能連續大量噴施唑類殺菌劑,以免抑制果實膨大。

希望回答的你能滿意!有用!


來地球打醬油的DYR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又稱番茄細菌性葉斑病、斑疹病,是一種細菌性病害,主要危害番茄。其寄主為番茄和辣椒,番茄細菌性斑點病是一種世界性病害,近幾年在我國北方有日趨嚴重之勢。2005年筆者在定州發現有該病發生。番茄染病後,植株發育遲緩,果實膨大受阻或幼果開裂,一般減產10%~30%,嚴重的減產50%以上,對番茄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望廣大菜農提高警惕,做好播前種子處理及以後的預防和防治工作。

病原病狀

番茄細菌性斑點病病原為丁香假單胞菌番茄致病變種。番茄細菌性斑點病主要危害番茄葉片、莖、果實和果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葉片感染,由,下部老熟葉片先發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發病初始先產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規則斑點,直徑2~4毫米,斑點周圍有或無黃色暈圈。葉柄和莖稈症狀和葉部症狀相似,產生黑色斑點,但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病斑易連成斑塊,嚴重時可使一段莖部變黑。為害花蕾時,在萼片上形成許多黑點,連片時,使萼片乾枯,不能正常開花。幼嫩果實初期的小斑點稍隆起,果實近成熟時病斑周圍往往仍保持較長時間的綠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圍黑色,中間色淺並有輕微凹陷。細菌性斑點病症狀與番茄細菌性瘡痂病的症狀相似,應注意區分。本病與細菌性瘡痂病的主要區別是番茄受該病侵染後果實不腐爛,莖稈、葉片發病維管束系統、木質部不變褐。

發生規律

種子帶菌是最主要的初侵染源,病菌在乾燥的種子上可存活20年。播種帶菌的種子,幼苗即可發病,之後傳人大田,並隨雨水、農事操作傳播。在田間只要最初有10%的植株發病,就可傳染到整個地塊以至造成流行。25℃以下的溫度和相對溼度80%以上的條件有利發病,因此對冬、春保護地番茄往往造成嚴重的危害。通常葉面保溼24小時以上有利於病情的擴展,在採用噴灌技術的乾旱地區易發病。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種子、病殘體、*壤和雜草上越冬(不顯症),由於該菌在北方冬季保護地番茄上可以平安越冬,因此往往直接來源於鄰近的病田。

防治方法

加強檢疫,防止帶菌種子傳入非疫區。

選用抗病品種,建立無病種子田,採用無病種苗。

種子處理播前要做好種子處理,可用55℃溫湯浸種20分鐘後移入冷水中冷卻,撈出晾乾後催芽播種。

與非茄科蔬菜實行3年以上的輪作。

灌溉、整枝、打杈、採收等農事操作中要注意避免病害的傳播。儘量採用滴灌或溝灌,儘可能避免噴灌。

化學防治在發病初期開始噴藥,每隔7~10天噴藥1次,連續防治2~3次。藥劑可選30%DT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世高)水分散粒劑2000倍液,也可選用77%可殺得可溼性粉劑400~500倍液,1000萬單位農用鏈黴素2000~3000倍液等藥劑防治。





小路的農村生活


土壤裡預埋多菌靈


木木jun帶你孵小雞


會整株枯萎!一般用多菌靈兌水噴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