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帶著歷史味道的熏製美食——記山西四大名薰

□ 趙啟江


那些帶著歷史味道的熏製美食——記山西四大名燻

正熏製的美食

有人說,人生沒有煙火氣,就是一個孤獨的旅程!這樣一個孤獨的旅程,在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提起山西,那個擁有“目”字形版圖的地域,以 5000 年的歷史積澱,從滄海沉浮裡躍然而出,太行山脈、呂梁山脈,那些巍峨挺拔的三晉脊樑,似乎在用滿目的青翠告訴世人山西的古老。其實,世人很少知道,在山西的古老之下,一個獨特的美食風味正在暗香湧動,那就是山西“四大名燻”。


那些帶著歷史味道的熏製美食——記山西四大名燻

排名第一的靈丘燻雞

排在第一位的名燻,非靈丘燻雞莫屬。作為山西省靈丘縣的傳統名菜,靈丘燻雞已有270多年的歷史,回溯歷史,探究美食,美好的食物經過歷史的洗禮,總能讓人垂涎三尺,據《名食掌故》、《特色菜餚》等書記載,清朝雍正年間(1730 年),靈丘縣衙官廚李進才、李有才兄弟,經過苦心研究,製作出燻雞。後來二人在城裡開了一間飯館,專制燻雞出售。隨著時光的更迭流轉,至清朝末年,這個燻雞的製作手藝便代代相傳,李家的後人李運有幸繼承了這一傳統技藝,在前人的技藝基礎上,他又摸索出一套獨特的製作方法, “要想燻雞香,佐料加老湯”便是他製作燻雞的訣竅所在,秉承著這樣一個製作理念,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靈丘燻雞的製作工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因為烹製加工時需要加入多種中藥,以藥入食,以藥養食,這種燻雞便具有了益脾健胃、補虛理氣、養精安神的效用,食用時,刀工的手法也很有講究,需要先把雞從中間切為左右兩半,然後再把前脯、後腿切成細條,腿和翅還要剁成小塊,且吃時趁熱,不走油,不跑味,唯美至極。太原府的半爐雞即由此燻雞發展而成。傳說庚子事變後,慈禧太后至太原,時已深夜,腹中飢餓難忍。但太原府廚房內僅有半隻燻雞、半隻熟白菜和一些冬筍、幹黃瓜,廚師將這些東西湊在一起成菜,取名“半爐雞”。慈禧飢食,稱此味道甚佳。後來廚師們將其精細料理,山西風味菜餚中遂有此菜流傳,成為佐酒或麵條澆頭的上乘佳品。民諺“太原府的半爐雞,太后吃得稱佳品”,一說太原府半爐雞之味美,二說“飽時蜜不甜,餓時糠如蜜” 的道理。

那些帶著歷史味道的熏製美食——記山西四大名燻

市肆名吃吳家燻肉

晉北有靈丘的燻雞美食,晉南則有市肆名吃吳家燻肉。作為晉南的傳統佳餚,吳家燻肉始於清末,至今已有 100 多年的歷史。相傳創始人吳老榔,祖籍河北,以賣山西燻雞為業。清光緒年間,河北巡撫路經吳老榔家鄉時,時任知縣以吳家燻雞招待,巡撫食後大讚,之後便將此獻給清宮,成王室御品,名噪一時。至民國初年,第三代傳人吳宗孟逃難到了山西,落腳於襄汾縣鄧莊鎮,掛起“吳家燻肉”招牌重操舊業,吳家燻肉以雞和豬的心、肝、腸、肚、蹄、口條、頭為主要製作原料。其成品棕色中襯著金黃,“靈”味中夾著草香,肥而不膩,瘦而不柴,後味翻香;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季,蒼蠅不沾,放置三天而不腐。熏製的樹木並非隨意選取,而是專挑果木,熏製時,果木的清香將食材緊密包裹,直至清香入味,因其工藝獨特,製作煮、釀、燻之精良,成為當地名品,百年來經久不衰,燻豬蹄還曾榮獲首屆中國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也是臨汾市唯一家國家認證的中華百年老字號。

那些帶著歷史味道的熏製美食——記山西四大名燻

臨汾燻醋

“面中一點醋,醇香味道足。”“家中二兩醋,不用去藥鋪”“總在山西住,哪能不愛醋”。山西人喜歡吃醋是出了名的。山西人無論走到哪裡,醋總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調味品。臨汾除了吳家燻肉外,燻醋也是一絕,更是山西醋中的奇品。相傳 300 多年前平陽府“祥泰盛”醬菜園,一缸醋醅被緊鄰的一隻取暖用的火爐,烤成亮晶晶的深紫色,香氣襲人,淋出來的醋有撲鼻的薰香味,酸甜柔和,汁濃色亮,別具一格。掌櫃如獲至寶,從此改為生產高粱燻醋出售,名揚三晉。解放後,“祥泰盛” 更名為臨汾第一釀造廠,生產的燻醋曾獲國家優質產品銀獎。臨汾燻醋以優質高粱為原料,選取春夏秋三季制粬,制粬時採用傳統的人工踩制,因為每一滴醋都是人工的辛勤勞作,故醋之薰香濃厚,至今太原東湖、寧化府的醋類裡,還保留著這一燻醋的製做工藝,促使著更多的匠人將堯地醋味的遠古遺風繼往開來。

那些帶著歷史味道的熏製美食——記山西四大名燻

太谷燻鴿

離開臨汾燻醋的醋香回甘,晉中太谷的燻鴿也是山西四燻的代表。更是舊時晉商招待客商政要的上等莊菜。“莊菜”是指源於晉中地區的富商巨賈、錢莊票號等,專供自己享用的菜餚通稱。“莊菜”的廚師是從各地聘請來的名廚,用來伺候東家、掌櫃以及接待業務關係較為密切的往來客商,烹製的菜餚極為講究,用料也極為考究,製作精細,注重養生保健,是晉菜傳統菜餚中不可多得的精華,而晉中太谷的燻鴿便是莊菜的典型代表。到清末流傳於市肆經營,尤以太谷城內西大街南門樓的“隆盛昌”和太谷南門外“三盛園”最負盛名。1933年,孔祥熙在太原辦了一個“全晉號”飲食店,太谷名廚喜元子與孔祥熙從江南聘來的廚師,對“燻鴿”進行了改良,借鑑西餐做法,推出了脆皮乳鴿,並以燻鴿製法推出了名吃燻魚,傳播於全國各地。上個世紀 90 年代,太原江南酒樓傳承了這一脆皮乳鴿與燻魚,使其再度成為了太原的金牌名吃,至今暢銷不衰。

從晉北、晉南到晉中,一路食來,山西美食中的四大名燻,從歷史的傳承中走來,帶著獨特的傳說和故事,上演著人間的悲歡離合的同時,結局也各不同,有興盛之時,有頹廢之勢,歷史的大形勢面前,每一樣美食都承載著自己獨有的使命和責任,但無論是怎樣的結果,那種帶給人味蕾上的感受和融進人骨子裡的那份情感,都為山西的美食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使山西的美食在中國,乃至全世界熠熠生光!

把自己獨特的做法一輩一輩的傳了下來,所以形成了地域鮮明的民間地方美食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