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扶苏自杀,是孝还是愚?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巡游途中。而令我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便是“秦始皇有没有立诏书呢”?毕竟这是秦帝国第一次最高权力交接的重要诏书,关系到整个国家的交替兴亡。“立储立嫡,无嫡立长”这是古代宗法制度的礼仪准则。我们都知道,封建帝国政权交接的时候,新帝一般都是凭借先帝的诏书继位,称之为名正言顺。但是对于秦帝国来说,问题就卡在这里了。秦始皇生前并没有立皇后,也没有立太子。据记载,秦始皇多达23位儿子,在这些儿子中间,他最器重的便是长子扶苏了。但是扶苏在坑术士事件中,公开出来劝阻始皇,秦始皇恼怒之下便把扶苏派到了蒙恬的长城军团,做监军,守边防去了,也就永远的离开了政治中心。

公子扶苏自杀,是孝还是愚?

饰演扶苏


秦始皇在病重时,曾口授并且加盖了皇帝玺印的诏书并没有发出来。《史记》中两次都记载了让长子扶苏回来主持丧事,但是关键一点提到了“未授使者”。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秦始皇要把权力交接给长子扶苏了。而“未授使者”可以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诏书写好,还没来得及发,秦始皇就死了;二是秦始皇没有让使者去发;三是有人从中作梗,导致诏书没有发。无论是哪种解释,这“未授使者”带来的后果不可计量。

俗话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秦始皇死了,随行人员李斯,赵高,以及儿子胡亥便像猴子一样出来蹦跶了,各有各的利益衡量,心怀鬼胎。在没有明确太子之位这一巨大政治漏洞之下,这3人密谋策划,不仅联合起来“篡改”诏书,还在诏书中增加赐死扶苏一项内容。那么扶苏对待这个被篡改的诏书态度如何呢?扶苏在群臣和外族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又在秦军主力部队中做监军,如果扶苏不相信遗诏或者不接受自己被赐死的命运,沙丘政变也一样不能成功。

可悲的是扶苏在读完诏书之后,《史记》中记载:“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看到这里,各位有什么感觉?觉得扶苏单纯得令人可笑可敬?还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呢?他当即自杀了。留下一句“父赐子死,何能复请”的话,而这句话,并不是用一个“孝”字可以解释的了。在这一点上,扶苏只能算是一个合法的继承人,不能算是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另外同时被赐死的蒙恬做法跟扶苏截然相反,他并不是深信不疑,而是抗旨不遵,坚决不自杀,而且还劝阻扶苏,给出以下几点建议:陛下没有立太子;我们在外有重任在身;我们怎么能知道里面没有阴谋?建议先请示陛下再做打算。从这一点来说,蒙恬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政治头脑。扶苏死后,赵高等人很高兴,铲除了前进道路上面的一大政治障碍,马上着手相关措施,拥护胡亥上位。

公子扶苏自杀,是孝还是愚?

饰演扶苏自杀


扶苏其名来自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赐予此名,显示出他的喜爱以及对扶苏的器重。扶苏自杀,那么是孝,还是愚呢?我们先来看看古人对他的评价。司马迁《史记》:“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称赞扶苏的仁厚。苏轼评价扶苏,认为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才算孝。而张居正却认为,扶苏虽然“仁”,却是愚蠢之极,愚蠢之孝,是怯儒的表现,后世不应该效仿。对于扶苏的自杀行为,小编认为,扶苏在当时是深受儒家学说的影响,根深蒂固,是一种崇尚,一种观念,算不得蠢,只能说他没有政治眼光罢了。

公子扶苏自杀,是孝还是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