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第一女刺客:十年不忘杀父之仇,手刃军阀,最终后果如何?

自古以来,有一句话“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说一个有志之士报仇要学会隐忍,等待时机。事实上,等待十年报仇何尝容易,既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仇恨,忍受心理上的痛苦与压力,又要不断提升自己,时刻保持警惕,寻求机会。

民国时期就有这样一位女子,她本是传统女性,深居闺阁。一朝父亲被害,她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为父报仇的道路,隐忍十年,最终大仇得报。她就是本文主人公、民国第一女刺客——施剑翘。

民国第一女刺客:十年不忘杀父之仇,手刃军阀,最终后果如何?

施剑翘与孙传芳

年纪轻轻,父亲被害

施剑翘原名施谷兰,1906年出生于安徽桐城。父亲即是施从滨,是奉系军阀张宗昌的部下,任职山东军务帮办。

父亲施从滨性格耿直正义,施剑翘对父亲非常敬佩,父女二人感情也很好。施剑翘是家中长女,下面还有两个妹妹,两个弟弟,小时候她深居闺阁,还缠过足。

13岁时,施剑翘就像一个大人一样开始当家管事,之后又读了几年书,18岁时毕业于天津师范学校。

本就是动荡不安的年代,1925年,奉系军阀张宗昌与北洋军阀孙传芳为抢夺安徽、江苏的地盘打开大战。施从滨作为奉系第二军军长、前敌总指挥率军南下,与孙传芳交战,不幸在皖北固镇交锋被俘。

孙传芳一向迷信武力,好战嗜杀,为树军威,他常常不顾不杀战俘的规矩,对他们大开杀戒。施从滨也未能幸免,孙传芳命人用铁丝绑住他,并将其在蚌埠车站处死,悬首暴尸三天三夜,且不准收尸。

他的做法引起了当地红十字会的强烈不满,红十字会出面将施从滨的尸首草草收敛,之后由施剑翘的三叔以同乡之名,将施从滨运回安徽桐城埋葬。

民国第一女刺客:十年不忘杀父之仇,手刃军阀,最终后果如何?

年轻时的施从滨

坎坷的复仇之路

得知施从滨受到杀害并且下场如此悲惨,施家全家痛不欲生,作为大女儿的施剑翘悲痛之余更是愤怒,她决心要为父亲报仇。当时年仅20岁的施剑翘作诗明志:“被俘牺牲无公理,暴尸悬首灭人情。痛亲谁识儿心苦,誓报父仇不顾身。”只是当时的孙传芳是北洋军阀,想要复仇谈何容易。

施剑翘想求助堂兄施中诚,施中诚童年丧父,投奔施家,之后便在这里长大,与施从滨情同父子,刚从保定学校毕业。并且当时对孙传芳,他也是心怀恨意。只是施中诚官阶卑微,无法接近孙传芳。于是施剑翘的母亲找到施从滨的老上级张宗昌,恳求他提拔关照施中诚。

就这样,施中诚被提拔为了团长,只是复仇之事,他迟迟未提。之后,施中诚又任职烟台警备司令,官阶越来越大,施中诚也越来越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职位,复仇的事情早已被抛开,甚至还劝施剑翘打消复仇的想法。

施剑翘对堂兄很是失望,她写了一封长信标明断绝来往之意,此后几年都没有联络。

民国第一女刺客:十年不忘杀父之仇,手刃军阀,最终后果如何?

施中诚夫妇与施剑翘(两人已和好)

1928年,在施从滨遇害3周年的忌日上,施剑翘面对着父亲的遗像,与母亲抱头痛哭。母女俩的哭声惊动了当时正借住在施家的同乡施靖公。此人当时是山西军阀阎锡山部下,任中校参谋,这次到济南办事,因与施从滨有过往来,便借住在施家。

施靖公向施剑翘母女表示,愿意帮助她们报仇雪恨,于是施剑翘以身相许,随施靖公迁居太原。就这样过了几年,施剑翘已经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了,施靖公毫无复仇之意。此时他官运亨通,升为旅长,每当施剑翘与他提起复仇之事,他总是用各种理由搪塞。

这个时候,施剑翘才明白,别人是靠不住的。她再次写诗明志:“一再牺牲为父仇,年年不报使人愁。痴心愿望求人助,结果仍须自出头。”与丈夫一刀两断,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娘家。

不忘初心,终于如愿以偿

1935年,施剑翘通过手术放开了裹着的双足,并苦练枪法。之后,施剑翘打听到孙传芳兵败寓居天津的消息,于是前往天津。当辗转得知了孙传芳家的住址,施剑翘发现孙家戒备森严,高墙电网,根本无法进入。

就在施谷兰一筹莫展的时候,她去佛堂祈愿,听一个居士说现在的孙传芳已经皈依佛们,每周三、周六都会到天津的“居士林”诵读佛经。

于是施剑翘化名“董慧”,委托一位女居士介绍加入了居士林。施剑翘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孙传芳的身貌、口音,随后便开始为刺杀做准备。

她先是说服弟弟去同学那儿借了一只勃朗宁手枪,两盒子弹;又让弟弟将母亲和孩子带离天津。将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遗嘱印制出来,打算在行刺之后散发;又把11月13日定为替父报仇的日子。

民国第一女刺客:十年不忘杀父之仇,手刃军阀,最终后果如何?

施剑翘与传单

1935年11月13日这天,孙传芳果然来了,他坐在佛堂中央。施剑翘慢慢移至前排,靠近孙传芳。待众居士闭目诵经,施剑翘悄悄拔出勃朗宁手枪,对准孙传芳的后脑勺射出了第一发子弹,紧接着又朝他的太阳穴和腰部各射一枪。

顿时,佛堂大乱,施剑翘将提前准备好的《告国人书》和身穿校服的施从滨的照片撒向人群,同时,她大声宣布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目的,并拨通了警察局的电话,决意自首。

当天下午,天津媒体就报道了“施从滨有女复仇,孙传芳佛堂毙命”的特大新闻,次日,这个消息传遍天津、北平、上海等地。

民国第一女刺客:十年不忘杀父之仇,手刃军阀,最终后果如何?

事发后媒体的报道

遇赦免刑

在法庭上,施剑翘详细陈述了自己艰难的复仇历程,最后说道:“父亲如果战死在两军阵前,我不能拿孙传芳做仇人。他残杀俘虏,死后悬头,我才与他不共戴天。” 当时天津地方法院考虑她的自首情节判刑为十年。

施剑翘的孝心与大义凛然感动着人们,各大媒体纷纷称赞她为"女中豪杰"、"第一女刺客"等等,请求政府特赦。之后,施剑翘被河北省高等法院判处7年监禁。

全国妇女会,江宁、扬州、江都妇女会等等,都纷纷呼吁特设施剑翘。不仅如此,冯玉祥将军也亲问此事,四处奔走。在施剑翘入狱11个月的时候,时任中华民国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国发表公告:决定赦免施剑翘。

民国第一女刺客:十年不忘杀父之仇,手刃军阀,最终后果如何?

施剑翘

特设之后,施剑翘与母亲、弟弟一起生活,积极协助开展革命工作。在战争中,她目睹百姓蒙难,于是呼吁人们捐款,筹募到了三架飞机的资金。之后又在苏州创办私立小学,接收工人城市贫民子弟,以及孤儿和流浪小孩。

施剑翘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十年来不忘杀父之仇,最终如愿以偿。不得不说,施剑翘基于孝道的报仇实乃其"孝女""侠女"风范,却也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次以身试法之举。在舆论压力、并不完善的法律制度、军政要员们的呼吁等等原因之下,施剑翘能够获得特赦,更是为这段经历增加了传奇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