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海沒有 BAT?

這又是老書記那個“上海為什麼出不了馬雲”的世紀之問的翻版。這個問題總在陸家嘴的茶水間流傳。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唱衰上海的話題出來。就像每隔一段時間,就有唱衰中產階級的、唱衰房價、唱衰中國的話題出來是一樣的。


為什麼上海沒有 BAT?


說觀點:

1.上海互聯網不弱,只是被更強大的金融等行業搶去了榮光;

2.上海壓根不覺得BAT是優質企業的唯一代表;

3.互聯網狂飆突進與信貸週期分不開,信貸週期逆轉,誰又知道誰是對的?


不過有一點要說,人們時常感覺杭州互聯網企業很多,當你請他背10個名字出來的時候,也許他只能說出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


讓我們還是用數據說話:


上海的互聯網企業其實不少。雖和北京無法相比,但是體量並不在杭州、深圳之後。


102家互聯網上市企業中,上海註冊的佔比18.6%,位居第二,是深圳的兩倍,是杭州的四倍;獲得官方認可的77家獨角獸中,上海佔比23.4%,僅次於北京的41.6%。


2017年新晉的18個獨角獸裡,北京佔了12家,上海有三家,深圳珠海杭州各一家。


如果互聯網企業再多點的話,黃浦江上都要造房子給硬盤住了。


由此可見,

上海的確沒有BAT,但上海的一線互聯網公司其實很多,一點不遜色任何城市。


至於為什麼沒有BAT。除了很多人要提的政策政治、文化等等一堆一堆的東西,有一個點其實值得去關注,

上海有上百年成型的商業文明,這種文明最大的特徵是關注生意本身的利潤,而不是估值。換句話說,他們更熱愛“悶聲發大財”。


2017年的最後一天,某達的電商部門就經歷了塌方式的失敗。它曾經被BAT中的兩家加持,曾被寄予百億利潤的目標。數千員工被裁,這個時候大家才會感受到這種商業文明的力量,穩定盈利而不是燒錢擴張,正是邏輯的核心。


也許,除了餓了麼,上海的互聯網公司沒有靠燒錢燒出來的。


一個關注穩定盈利的老財主跟狂飆突進的互聯網終究氣質有那麼一點點不符。


為什麼上海沒有 BAT?


當我們認為狂飆突進的互聯網代表浪潮,代表正義的時候,自然會問上海為什麼沒有BAT?


但其實很有意思,公司估值與房地產價格本質都是資產價格,但是當資產泡沫變大的時候,我們為BAT歡欣鼓舞,卻對房價深惡痛絕。為什麼沒有人來問《杭州為什麼會錯過房地產的大機遇》、《廣州為什麼錯過房地產的大機遇》、《成都為什麼會錯過房地產的大機遇》呢?


其實前些年的互聯網瘋狂擴張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瘋狂的貨幣放水,大水漫灌,錢追著項目走,眼看著我們將走入5-10年的加息週期,試看還有幾個互聯網項目能迅速成長起來 。


時代變了! 也許過幾年回頭看,大家會覺得上海這種看似簡單的商業文明才極具威力,誰知道呢?


再給這些上海的小巨頭們多一點時間,多一點耐心,好不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