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丨你我曾是星辰——《苏菲的世界》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

想象一下,当你的左手握住右手,或许是遥隔了一百三十八亿年的再一次相见;想象一下,你的左脚和银河系一样古老,你的右足曾在二十二万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漫步;想象一下,我们和太阳一般,一同飞越过宇宙。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象,何以识之?”

………

当我们谈哲学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说什么?仅仅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吗,仅仅是关于社会主义美好的设想吗?我们很难作出回答,因为大众的理解中哲学似乎和神学一般虚无缥缈。


书评丨你我曾是星辰——《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这样一本书,他将哲学从高高的宝座上拉下,将它从神的国度拉回至世俗,可以这样说,这是一本哲学入门读物,也可以这样说,这是一本哲学教材,这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也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书。

《苏菲的世界》之所以被称为哲学入门读物,并非因其思想不如罗素的《西方哲学史》般深沉,而在于其形式。《苏菲的世界》创新的以小说的形式,在书中讲述了一位哲学导师与14岁少女苏菲的故事,借两个人之间的接触对话以及一些奇妙的遭遇来向读者阐述一部厚重的哲学史,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从柏拉图到弗洛伊德,从雅典到法国,从他们到我们。借由这本书,我们可以知道,从泰利斯(历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到21世纪,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人类究竟迸发了多少奇怪却又巧妙地猜想。

德谟克里特斯同意前面几位哲学家的看法,认为自然界的转变不是因为任何事物真的有所“改变”。他相信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微小的积木所组成,而每一块积木都是永恒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把这些最小的单位称为原子。

原子(atom)这个字的本意是“不可分割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证明组成各种事物的单位不可能被无限制分割成更小的单位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每一个组成各种事物的单位都可以被分割成更小的单位,则大自然将开始像不断被稀释的汤一般消失了。

更重要的是,大自然的积木必须是永恒的,因为没有一件事物会来自虚无。在这方面,他同意帕梅尼德斯与伊利亚地区那些哲学家的看法,也认为所有的原子都是坚硬结实的,但却非完全一样。他说,如果所有原子都一模一样,则我们将无法圆满解释它们何以能够聚合成像罂粟花、橄榄树、羊皮、人发等各种不同的东西。

德谟克里特斯相信,大自然是由无数形状各异的原子组成的。其中有些是平滑的圆形,有些是不规则的锯齿形。正因为它们形状如此不同,才可以组合在一起,成为各种不同的物体。然而,无论它们的数量和形状多么无穷无尽,它们都是永恒不变、不可被分割的。

难以想象,早在两千多年前便有原子论之说,那个时代的人只是凭借观察归纳便得到了两千年后才真正得到证实的猜想,这难道不是一件奇妙并且伟大的事吗?

将《苏菲的世界》说成是小说体的哲学史,我更愿意叫他一本哲学盎然的童话书。

故事开始于一位叫苏菲(Sophie)的14岁女孩,有一天她遇上了一位叫艾伯特的中年大叔,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哲学启蒙。


书评丨你我曾是星辰——《苏菲的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苏菲的世界》中小说主人公的名姓也极具隐喻,苏菲(Sophie)在希腊语中意味着爱智,并且在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也叫做苏菲亚,而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伯克莱则恰巧与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伯克莱重名,而后者开创了主观唯心主义,这又恰巧与虚构的小说情节契合。

小说的主体情节是艾伯特与苏菲的每一次上课,章节名称也是以醒目的哲学家来命名,例如柏拉图,例如康德。但我更愿意讨论埋在主题情节之下的关于作者乔斯坦•贾德的哲学观,在小说中,苏菲是一位在联合国服役的一位上校笔下的人物,通过艾伯特的指引,苏菲终于从上校所写的书中逃脱,但其实上校也不过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这像是一个循环,但似乎更是一种讽喻,这让所有书前的读者都在想这么一个问题,我是否也不过是笔下的人物呢?


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史,这也是一本富有深度的小说。

我突然想问这么一个问题,今天,我们还需要哲学吗?例如,我们知道或不知道萨特的存在主义会影响我们依旧乐观地为每一天奋斗吗?例如,我们知道或不知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影响我们每天做梦睡觉吗?例如,我们知道或不知道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影响我们在国家政府的体制下生活吗?似乎并无什么影响,无论知道还是不知道。

但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所讲的一般:

“那些困扰我们的,是我们疑难、困惑的问题也曾经发生在所有聪明人心上;一个问题都没有漏掉,而且每一个聪明人都回答过它们,按照各自的能力,用各自的话和生活。“

书评丨你我曾是星辰——《苏菲的世界》

这或许就是哲学的用处。


当你深夜久卧不睡,当你在夜深人静时独自思考或者究竟有什么意义,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相信我,你会感到莫名的恐惧,这是深植于我们基因之下的恐惧,但哲学说,别怕,即使生来就是死也并不意味着一切便是虚无,正是因为活着本身毫无意义,为了对抗毫无意义的生命,所以我们努力活着。这个哲学叫萨特的存在主义。

当你第二天醒来,依稀记得昨晚梦见长久不见的朋友,然后正想打个电话慰问的时候朋友的电话先到了,这让你觉得惊异。但或许,昨天电台放了一首你和朋友学生时代都很喜欢的歌曲,这让他昨晚也梦到了你,于是第二天给你打了一个电话。这也是一个哲学,这个哲学叫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当你与朋友打完电话时,你瞥见奥巴马的禁枪演讲,但与你认同不一样的是,台下的人并不在支持,反而大喊着:“come and take it。”你想,枪这种邪恶的东西为什么不禁了呢?为什么还有人反对禁枪。但或许,还有一个声音在这样说,枪是公民推翻政府的权力,这也是哲学,这个哲学叫霍布斯、叫洛克。

书评丨你我曾是星辰——《苏菲的世界》

今天的我们将哲学放到了上帝的地方,但其实,这一直是世俗的东西。当我们讨论哲学的时候,我们其实就在谈论人与活着本身,就如在谈论明天的午饭吃什么一般。

最后,用《苏菲的世界》里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作为结尾:

“这是一场魔术表演,台上的魔术师从空荡荡的帽子里拽出了一只兔子,这就是我们的世界,仿若无中生有中来,而我们是什么呢?我们是寄存在兔子细毛中的虫子,我们在这里生存繁衍。有的人向着细毛深处温暖的地方爬去,并终身在其中居住,这是我们,我们大多数,在这广袤的虫子群体之中,有一类叫哲学家的虫子,他们并不满足于长驻于细毛深处,他们沿着细毛努力地向上爬,他们希望有一天爬到细毛的顶端,看一看提出兔子的魔术师的模样。”

书评丨你我曾是星辰——《苏菲的世界》

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

那就努力做一只惊奇的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