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唐帝國通過開明的政治和強大的軍事力量,成為當時世界的中心。從唐初的統一戰爭;盛唐時期所有的對外戰爭;以及平定安史之亂的平叛戰爭;唐刀成為了唐帝國威儀和武力的代表,隨著唐文化的輸出,唐刀對東亞地區刀劍產生了近千年的巨大影響。

接上文......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19)山東博物館藏 徐敏行墓石雕武士像

四、隋、唐刀劍的演變

隋、唐兩朝刀劍有著緊密的聯繫,同時又隨著時間推移逐漸產生變化。山東博物館藏隋開皇四年(公元 584 年)徐敏行墓石雕武士像(圖 19),手中長刀住地,明顯可看出有環首,柄入鞘室,鞘室有雙附耳提掛。河南省博物館藏隋瓷武士像,身穿兩檔甲手住長刀,刀首形制不甚清晰,推測為環首,鞘室有一附耳,鞘室有多節裝飾形式,鞘尾呈圓弧形,朝鞘室開口方向有凹形裝飾。此兩尊塑像中隋刀形制上與北周李賢墓所出佩刀幾乎一致(圖 20),李賢為北周上柱國將軍,公元 568 年卒。此刀銀質裝具,鞘室有較長的筒形銀鞘尾,尾端包銅件,出土時已朽壞。鞘室木質髹漆,雙附耳銀質,柄首鐵質環首,接銀柄束,柄入鞘室,推測柄與刃交界處有一銀柄束。隋朝立國時期禮儀典章都是採用北周制度,刀劍形制也是採用的北周形式,隋朝刀劍至今未見國內考古界公佈,徐敏行墓石雕、隋磁武士是目前相對準確的隋刀形式。孫機先生曾經對此類附耳曾經做過精彩了的論述,總體來說是薩珊風格提掛的東傳影響到中原刀劍的攜掛方式。竇皦墓中的唐刀應該也是此種鞘室風格,筆者曾經在陝西考古研究所和相關人員詢問此刀出土細節,但是由於年代久遠,無資料保存。此類風格的刀都無格。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0)北周李賢墓佩刀



唐橫刀除了這些入鞘類型,武周時期開始出現了較大的變化,開始出現了新型劍格形式,此種劍格形式在唐中期後成為主流。此種劍格形式略呈星型或淺十字形,左右兩端相對較長,此種劍格形式在國內幾個收藏家手中都有收藏(圖 21)、在唐陵中也有較為清晰的表現、在中國的遼系刀劍中也得以繼承。正倉院保存的“金銀鈿裝唐大刀”、“彌陀繪唐大刀”都是此種風格刀格。唐朝此種刀格形式也是受到了明顯的西域文化影響,公元 6 世紀末 7 世紀初期東亞地區,突厥風格的此類格形式,開始從西域傳播至東亞地區,大英博物館保存的丹丹烏里克遺址所出的館藏編號 1907,1111.7 木版畫(圖 22),是斯坦因在新疆丹丹烏里克遺址發現的,1907 年移交至大英博物館。丹丹烏里克唐朝時的本名是傑謝(于闐文 Gayseta),唐朝在此設傑謝鎮,是安西四鎮中於闐軍鎮防禦體系中的一環 。木板畫中的武士佩劍是典型的十字格形式,此種淺十字格在新疆出土的溫泉縣阿爾卡特墓地發現的9-10 世紀的石人中有明確的體現(圖 23)。阿爾卡特墓石人為典型的突厥人形象,此類石雕在蒙古烏布蘇省、南西伯利亞圖瓦盆地、阿爾泰邊疆區、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以及我國新疆境內大量出土,突厥石人身上都能看到雙附耳提掛、淺十字格與長刀的形象。唐朝的此類刀格都是受到突厥文化的影響,突厥又是受到薩珊、粟特文化的影響,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的一件來自庫拉吉什 7-8 世紀的鍍金銀盤中可見此類格的形象(圖 24)。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1)唐刀格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2)大英博物館藏 丹丹烏里克遺址所出的館藏編號1907,1111.7木版畫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3)新疆阿爾卡特墓出土突厥石人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4)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 庫拉吉什7至8世紀鍍金銀盤中的粟特人形象

隋唐刀中的環首在壁畫、雕塑中顯示有素環和龍鳳環,隋稅村壁畫中環首為典型素環,唐長樂公主墓壁畫儀衛武士圖中兩隻唐橫刀的環首明顯有云頭造型。目前國內考古出土的唐環首數量較少,陝西省考古所藏大明宮考古中有摩羯環首、獅子環首出土(圖 25)。廣元皇澤寺摩崖石刻中也有初唐時期鳳環造型(圖 26),此種鳳環與圖(3)一致。說明除了儀刀之外,橫刀環內也裝飾有龍、鳳紋、三葉紋等。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5)唐刀 考古資料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6) 唐 四川廣漢千佛巖繯首刀

目前顯示的考古、壁畫資料中,唐橫刀基本就是這幾種類型,從刀首來看,分有環和無環兩種,無環柄逐漸發展成圭形手柄 ;環有素環和龍鳳環、摩羯環等 ;鞘提掛有雙鞘束型和附耳型 ;刃型有劍形和斜直尖兩種 ;有劍格和無劍格兩種。

儘管環首刀從漢至唐,成為中國早期佩刀中不可替代的形象,甚至成為士人詩詞歌賦的素材,但是隨著唐朝和西域文化的交流日盛,唐朝開始更多的學習西域的佩刀風格,逐漸放棄了具有中國風格的環首形式,採用無環橫刀風格,早期此類刀首隻是做弧形金屬覆蓋,後期逐漸成圭形,圭形逐漸演變成如意型。現在已知的壁畫、陶俑都證明了王援朝、鍾少異在《談昭陵六駿石雕中邱行恭佩器》提出的“唐代短柄長刀又可分為環首刀和無環首刀兩大類”的觀點。

環首唐刀的消亡是個極其緩慢的過程,無環刀的發展也是沿著螺旋式的軌跡上升的,兩者都是唐軍計入典籍的主戰兵器,都曾在唐朝歷史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壁畫和陶俑等文物上來看,在使用數量和出現頻率上,環刀逐漸顯示出頹勢,而無環刀愈發流行。



五、唐刀裝備與製作

作為唐軍短柄佩刀,橫刀的使用率極高,既位居“䪓韘七事”之首,也是府兵的“隨身七事”之一,唐前期府兵制度之下,每個衛士必須配備的制式兵器。據《新唐書·兵志》記載,太宗貞觀十年(公元 636)規定 :“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大觿、氈帽、氈裝、行縢皆一,麥飯九鬥,米二斗,皆自備,並其介冑、戎具藏於庫。有所徵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 。從史料記載可知橫刀是唐初府兵全套裝備中唯一的近戰武器,需要自行購買。

從現有史料來看,唐內庭的唐刀是由少府監製作,少府監主要是為皇室及朝臣服務的,其職責就是提供“天子之服御,百官之儀制”,唐初期造御兵刃之職權轉隸至右尚署,生產刀劍、斧鉞、甲冑、具裝等。比如皇族自行攜帶的“弓刀雜用之物”,皇帝親賜臣下的“佩刀”、“寶刀”等都應來自右尚署 , 其中佩刀應該就是橫刀。

普通橫刀是可以由民間製作,並在市場銷售。吐魯番籍帳《唐天寶二年(743)交河郡市估案》中清晰地記錄了橫刀的品種和價格 :“鑌橫刀壹口鍮石鉸 :上直錢貳阡伍伯文,次貳阡文,下壹阡捌伯文”;“鋼橫刀壹口白鐵鉸:上直錢玖伯文,次捌伯文,下柒伯文”。

在竇皦墓橫刀上錯有“百折百練”四字銘文,這說明隋唐繼承延續的是兩漢以來一直延綿不絕的百鍊鋼技術。此橫刀因為無法研磨,所以不太清楚其鍛造形式。中國傳統鍛造,刀劍都鍛造紋理,唐朝詩文中對當時的鍛造紋理的優美是有極為浪漫的記載,李白《暖酒》詩云:“熱暖將來賓鐵文,暫時不動聚白雲”;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夢四十韻》:“金剛錐透玉,鑌鐵劍吹毛”。刀劍周身如因為摺疊鍛造形成的獨特的紋理與雲氣相似,刀劍經過高級研磨吹毛透風的鋒利形象另詩人用最妙的詞句加以讚頌。北宋劉敞的《公是集》中有一篇《貞觀刀記》,寫的是他收藏的一把貞觀年間的刀,刀背上也錯嵌金字,記載了製作的時間、地點、參與的工匠及監管的官員。其銘曰 :“貞觀十六年∕幷州都督府造鍔∕刀匠蘇四等造∕專當參軍事王某”;劉敞認為:“物勒工名,蓋古制也,其字體勁,金亦精好,足以明當時總核名實,百工所製作,後世鮮及之” 。收藏家江龍先生保存的唐刀(圖27),經過研磨後,才使我們可以一睹唐刀鍛造的神采,也能體會李太白不吝讚美的原因。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圖27)私人研磨唐刀



六、小結

唐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王朝,其刀劍形制的複雜程度遠超過史料記載,史料中隻言片語和考古實物的稀缺造成研究唐武備的困難,從這些史料和考古實物中,我們只能一窺唐制刀劍的鳳毛麟角,遠遠無法觸及唐制武備的核心。目前對橫刀的研究已經相對較為清晰,其他武備類型研究基本都僅限於史料文字和有限的壁畫、陶俑圖像。

《唐六典》中記載的陌刀、障刀目前都無考古實物,尤其是陌刀無出土實物,為大唐開疆拓土,平定內患的這件軍器幾乎就是大唐神武的代表,令人神往不已,至今無法一睹其造型,甚為遺憾。


①《唐六典》李林甫

②《隋書》魏徵

③《新唐書》宋祁、歐陽修、範鎮、呂夏卿

④《太白陰經》李筌

⑤《陝西新出土文物選粹》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編 吳鎮烽主編

⑥《文物藏品定級標準圖例》文物出版社

⑦《中國出土壁畫全集》陝西上卷


圖片提供:龔劍

本文發表於《藝術品鑑》雜誌2019年11期


《藝術品鑑》物志第11期——唐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