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木工程界的“奧斯卡”!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獎

中國土木工程界的“奧斯卡”!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獎

中國土木工程界的“奧斯卡”!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獎

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大獎

中国土木工程界的“奥斯卡”!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捧回詹天佑奖

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大獎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26日訊(記者 戴璐嶺)近日,第十七屆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評選結果揭曉,全國共有31項工程登榜,“成都地鐵二號線工程”位列其中。

詹天佑獎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的最高獎項

記者瞭解到,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是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核准,住房城鄉建設部認定,由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和北京詹天佑土木工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主辦,以弘揚科技創新精神,表彰獎勵在科技創新與新技術應用中成績顯著的工程項目為宗旨的年度獎項,也被稱為建築業的“科技創新工程獎”,是中國土木工程領域的最高獎項。

中国土木工程界的“奥斯卡”!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捧回詹天佑奖

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大獎

成都地鐵2號線是當之無愧的“科創霸主”

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是成都市貫穿中心和周邊城區西北至東南方向的地鐵主幹線,線路始於犀浦站,止於龍泉東站,總長約42公里,設32座車站和2個車輛基地,最高運行速度80km/h。該工程地質條件複雜,東西穿越高富水砂卵石地層和膨脹性黏土及泥岩地層;施工戰線長、多次近距離穿越城市老舊建築群等。工程實施重大風險源多、安全管理風險高。針對項目實際,建設伊始,成都軌道集團就確定了科技興安、科技強安建設2號線的科學建設理念。

線路在施工中首創富水砂卵石地層施工期管片結構的內力分析方法與承壓止水檢驗技術。研發了施工期結構力學分析模型和方法,提出了盾構隧道結構抗浮穩定控制技術,結構抗震分析解析方法、結構構造體系和防水綜合技術等;解決了高富水砂卵石地層盾構隧道施工期止水失效、管片開裂乃至隧道結構失穩垮塌的難題,保障了施工及運營期結構安全。

同時,創建了高富水砂卵石地層城市地鐵盾構隧道施工綜合技術。研發了土壓平衡盾構的掘進模擬系統;發明了砂卵石地層的刀盤刀具優化配置與耐磨保護技術;形成了高富水砂卵石地層盾構快速掘進施工技術。首創高富水砂卵石地層土壓平衡盾構帶壓換刀成套技術;形成了砂卵石地層的泡沫改良技術。

另外,構建了城市特殊複雜環境下高富水砂卵石地層地鐵盾構鄰近建(構)築物施工的安全保障技術。創建了鄰近建(構)築物施工安全預測與風險評估技術,形成施工安全預警技術;提出了雙模式盾構掘進、三步式洞內注漿、動態地面加固、出渣量和地表監測值為雙控指標的盾構下穿施工控制技術。

中国土木工程界的“奥斯卡”!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捧回詹天佑奖

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大獎

創新採用新型換乘設計理念實現換乘“零距離”

成都地鐵2號線犀浦站首創地鐵與國鐵線路“零”距離同站臺換乘交通樞紐。犀浦站位於郫縣犀浦鎮老城區與新區交匯處,車站為地鐵與國鐵共用車站,創新採用了交叉換邊技術手段,實現了真正意義上“零”距離同站臺平行換乘。另外,中醫大省醫院車站採用“≠”型換乘型式,通過同臺換乘與多點換乘方式的結合,使得同臺換乘客流在20s內實現換乘,多點換乘最遠端客流在90s內實現換乘。與國內外已建成的三線換乘站相比,“≠”型換乘車站投資節約50%左右。

首創地鐵車站“先橋後站、橋站隧合一”建造技術

成都地鐵2號線實現國內首次地鐵車站零距離斜交下穿既有市政隧道。創造性地提出了“橋站隧合一”的綜合交通節點技術。同時,車站創新地使用了橋站合建、先橋後站的設計型式。立交橋採用雙樁承臺,橋樁兼做車站中柱,為國際上首次採用先橋後站建造技術。

中国土木工程界的“奥斯卡”!成都地铁2号线工程捧回詹天佑奖

成都地鐵2號線工程捧回詹天佑大獎

首創地鐵盾構施工遠程實時監控系統

成都地鐵2號線在全國率先創新採用遠程實時監控系統,通過數據的壓縮和解壓、實時同步傳輸等兩項關鍵技術的運用,實現了對盾構掘進參數、工程現場的遠程實時監控。

另外,2號線還首創環控系統冰蓄冷技術、國內首次統一採用玻璃纖維筋新技術、創新“大管棚+注漿”盾構法隧道工作井外端頭地層加固新結構等一系列創新節能減排措施、綠色環保技術,使2號線成為當之無愧的“科創霸主”。

(圖片由成都軌道集團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