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论语》圣人、仁者、君子之辩

提及圣人,中国人第一反应大概就是孔子了;泱泱中华数千年文明史,造就了至圣孔子、亚圣孟子等璀璨明珠。而提及仁者和君子,历史上的人物就更多了,乃至于咱们每个人身边都有存在。那么,《论语》中圣人、仁者、君子三者之间有何区别呢?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论语》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专著,是研究孔子思想必不可少的文献。在中国文化史上,专门解读《论语》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何晏的《论语集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刘宝楠的《论语正义》、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钱穆的《论语新解》、李泽厚的《论语今读》等可以视为上乘佳作了。这些大学者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对于圣人、仁者、君子三者同样有极具深度的概述,对三者之间的区别也多有讲解,读者也可深加研读。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在整个《论语》中,圣人、仁者、君子三者出现频率极高,仅君子一词就出现了107次。而就三者之间在人格上有无高下之分有多重看法,甚至于两种看法之间颇为矛盾。一种主流看法认为圣人、仁者、君子三者之间在人格上是有高下之分的,总体上是圣人高于仁者、仁者高于君子;另一种主流看法则认为三者之间在人格上无高下之分。而在这两种主流看法之外,台湾学者陈大齐先生则提出来一种折中的看法,即圣人、仁者、君子三者之间区分时要看其词根语境的狭义与广义之分。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一)、人格上圣人高于仁者、仁者高于君子之论

1、圣人高于仁者论。《论语·雍也篇》: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贡所言使绝大多数百姓皆有幸福生活固有理性化之嫌,但孔子却依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孔子所言也非常简单,他在这里所说的"仁者"近乎于咱们今天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圣人"则就更上一层楼了,如果能按照子贡所言使百姓都能幸福生活,那就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了。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在《论语》全书中,"仁"往往是高于"礼、义、忠、信、恭"等的存在;而在此处,"仁者"显然有无法同"圣人"相提并论了。

2、仁者高于君子论。《论语·宪问篇》: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孔子所言君子无仁德之事,在咱们当下社会尤为多见了。深处信息化、碎片化社会的我们,也许因某个新闻认为哪个人是位君子,而后却又因某事得知其人有不仁之举。比如近日大火的"空虚公子",观众面前举止得当,实际上却不仁不义,枉为公众人物!这也许是人设化关系社会的通病吧。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二)、人格上圣人、仁者、君子三者等同论

1、圣人等同君子论。《论语·宪问篇》:

子路问君子。子曰 "修己以敬。"曰 "如斯而已乎?"曰 "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司马迁言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历代儒家皆以尧、舜、禹为圣人。儒家历来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内圣外王",以孔子本段言语论,他认为君子是同尧、舜、禹这些圣人等同的,也就是说圣人与君子都是"内圣外王"的典范。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2、君子等同仁者论。《论语·里仁篇》: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宰我是孔子诸多弟子中比较另类的一位,他经常性提问一些尖锐而又执拗的问题,而孔子的答复则彰显了一位真正师者的风范。在这里,孔子直接将仁者与君子等同,在他的世界观里,仁者并非是大家认为的迂腐不堪之辈。所谓"仁者",大多数时候等同君子,他们既有高尚仁德之情操,同时又有立世为人之智谋,绝非大家认为的"老好人"。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三)、圣人、仁者、君子三者不同语境区分论

在上述两种主流看法之外,还有第三种折中性的看法,这种看法以陈大齐先生为代表。他认为:"理想人格可分三级,君子一名则可用作广狭二种不同的意义。君子用作狭义时、次于圣人,且次于仁者,只表示理想人格的第三级,用作广义时、则为理想人格的通称,上摄圣人,下摄未达仁者境地的君子。孔子所用君子一名、有若干处系就社会地位而言,非指理想的人格。其指理想人格的,仅有少数、可自其上下文揣知其为狭义或广义,其大多数、则究系用作狭义抑或广义,殊不易判别。君子既可用作广义,故以君子为孔子理想人格的代表名称,当无不可。"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儒家思想尤其是先秦儒家思想是极具理想化却又极具变通性的通世哲学,这一点一定要同后世"书儒"之辈区分开来。孔子一生求仕,屡屡受挫而又始终不忘救民之心;而在他执政鲁国之时,却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对鲁国的相关政务做出合理得当的处理,这是其"权变"思想的具体体现。而这种上限趋于理想化、实际处世过程中又能积极变通的思想,在孔子对于"孝"的思想阐述上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多位孔门弟子问及如何是"孝",孔子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所谓师者,为人师表却能因人而异;胸怀"大同"天下之志又能立于实,这大概就是孔子其人能历经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吧!

论语丨君子、仁者、圣人,孔子人格修炼三重境界,三者有何区别?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圣人之泽,历世不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