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者”“仁心”……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仁”?

“仁义礼智信”,儒家五常,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强调一个人的道德要求。

而“仁”居五常之首。“‘仁’是孔学的根本范畴,是人性结构的理想。”“孔子通由仁而开始塑造一个文化心理结构体,说得耸人听闻一点,也就是在塑造中国人的心灵。”(李泽厚语)

“仁者”“仁心”……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仁”?

孔子与弟子论行己处世之道,最重“仁”字。仁者,从二人,犹言人与人相处,多人相处也。人生不能不多人相处。自其内部言之,则人与人相处所共有之同情曰“仁心”。自其外部言之,则人与人相处所公行之大道曰“仁道”。凡能具仁心而行仁道者曰“仁人”。

1.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译文:先生说:“仁者,只要自己想立,便也帮助人能立。自己想达,便也帮助人能达。能在切近处把来相譬,这就可说是仁的方向了。”

2.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译文:曾子说:“一个士,不可不弘大而强毅,因他担负重而道路远。把全人群的大道来做自己的负担,不重吗?这个担子须到死才放下,不远吗?”

3.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译文:颜渊问仁如何般求?先生说:“约束我自己来践行礼,那就是仁了。只要一天能这样,便见天下尽归入我心之仁了。为仁完全由自己,哪在外人呀!”颜渊说:“请问详细的节目。”先生说:“凡属非礼的便不看,凡属非礼的便不听,凡属非礼的便不说,凡属非礼的便不行。”

4.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

译文:仲弓问仁。先生说:“平常出门像见大宾般,居上使民像临大祭般。自己所不欲的,莫要施于人。在邦国中,在家族中,该能无所怨。”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10-2页)

译文:樊迟问如何是仁。先生说:“爱人。”

6.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子路》

译文:樊迟问仁道。先生说:“平常独居当能恭,执行有事当能敬,待人要能忠。这几项,就使去夷狄之邦,也不可弃去不行呀。”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

子张问仁道于孔子。先生说:“能行五事于天下,是仁了。”子张请问是哪五事。先生说:“恭、宽、信、敏、惠。能恭近,便不为人所侮慢。能宽大,便易得众心。能守信,便得人信任。能应事敏速,便易有成功。能对人有恩惠,便易使命人。”


“仁者”“仁心”……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仁”?

注:译文出自钱穆先生《论语新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