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來了,貨幣體系將因此改變?

最近,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在網絡上熱傳。

同時有消息稱,從本月開始,深圳、雄安、成都、蘇州的部分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資、補貼(部分)將通過數字貨幣DCEP形式發放。

央行數字貨幣的測試看似小事,其背後卻隱藏著對人們經濟、生活各個層面有翻天覆地改變的力量。

央行數字貨幣來了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熱議,要從4月14日晚間,一張央行數字貨幣在農行賬戶內測的照片在網絡流傳說起。

4月22日下午,雄安新區召開了法定數字人民幣(DCEP)試點推介會。推介會由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改革發展局組織。包括數字貨幣的研發機構、試點商戶都受邀參加。

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4月17日稱,目前數字人民幣(DCEP)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當前階段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數研所同時表示,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

還有消息稱,從本月開始,深圳、雄安、成都、蘇州的部分機關和事業單位的工資、補貼(部分)將通過數字貨幣DCEP形式發放。

央行數字貨幣一旦推出,肯定會在國內快速的全面鋪開。為什麼呢?

央行數字貨幣擁有法幣地位,按照法律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我國還可以藉助政府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等行政體系推廣央行數字貨幣,例如,近期有消息稱,蘇州相城區各區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工資通過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代發的工作人員,將在近期完成央行數字貨幣數字錢包的安裝工作,其工資中的部分交通補貼將以數字貨幣的形式發放。

現在正在試點測試看似小事,但影響很大。這意味著一旦這種內測逐漸成熟完善,可在廣大政府部門、行政事業單位,甚至國有企業發放員工工資時,逐步推廣央行數字貨幣,並漸漸取代紙幣。

央行數字貨幣來了,貨幣體系將因此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DCEP的首批試點城市,雄安新區與蘇州相城區推廣DCEP所採用的路徑存在較大差異。在蘇州相城區數字貨幣主要用於交通補貼,而雄安的試點推介名單中,卻是以餐飲、零售業企業為主,比如我們熟知的麥當勞、星巴克、京東無人超市……

但是相同的是,各試點都在依照自己的規劃有序開展DCEP的推廣工作。

如果說蘇州相城區以數字貨幣形式發放交通補貼象徵著DCEP首個應用場景的落地,那麼雄安新區本次推介會將加速央行數字貨幣從“試水”到全面推廣的進程。

另外,中國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日前稱:DCEP將在未來的冬奧會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這種國際經濟活動的推廣定會促進DCEP的世界化。

破局的味道

DCEP,這個大家現在還陌生的英文單詞,不久之後將成為中國人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這就是我國央行發行的法定貨幣。

DCEP單詞的組成是兩部分。DC指的是數字貨幣,與人民幣1:1錨定,EP則是電子支付的意思。這款數字貨幣同時結合法幣和支付功能,用於替代M0,即大家口袋中的現金。儘管看似微小,但DCEP有著一份破局的味道。一旦得以實施,未來用支付寶、微信支付付款的行為可能會減少,林立的銀行尤其是中小銀行也可能會消失。

根據普華永道報告,2019年中國移動支付滲透率達86%,高居全球第一,是全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

未來,如果要小額付費,你可能並不需要打開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聯雲閃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或是銀行App,而是一個DCEP錢包。

在網絡中流傳的農行DCEP的內測圖中,App端除了有交易查詢外,還有一個功能“錢包掛靠”,能將其他賬戶關聯在DCEP錢包中。

央行數字貨幣來了,貨幣體系將因此改變?

不妨設想DCEP錢包是所有銀行卡的錢包。比如,你有兩張餘額分別為200元和400元的銀行卡,關聯後DCEP錢包顯示的金額為600元。當你需要支付一筆500元的費用時,你不需要進行兩張銀行卡間轉賬,只需要設定銀行卡消費優先等級,直接刷DCEP錢包即可。

數字貨幣除了支付用還能夠做什麼?

能夠防範黑色、灰色的交易。

舉個例子。最近深圳樓市行情火熱,可是炒樓的資金卻是違規入市。有些企業主以名下房產做抵押,能從銀行處獲得市場價最高70%的貸款,年利率在3.9%至4.5%間。搭配疫情期間國家、市區的補貼,這筆貸款可能會變成低息貸款再買房。

按照相關規定,每筆貸款都有明確的貸款用途,消費貸款、經營貸款已明令禁止用作炒房、炒股。但為何還有這些違規操作產生?

這是因為,雖然在貸前銀行會做審核、風控,但放貸資金流向如何嚴查,仍是目前銀行業面臨的難題。

貸款若以數字貨幣DCEP的形式發放,或許這樣的難題很快能迎刃而解。

就數字貨幣來看,溯源是根本的特性之一。當DCEP以貸款的形式進入用戶賬戶時,用戶如何轉賬、流向哪個賬戶、如何用去這筆錢、又流向哪個賬戶……這些信息都會被記錄保存。因此,這對上述違規行為能起到監控。

同理,用戶有關恐怖主義融資、洗錢、偷漏稅、做假賬、黃賭毒等行為也會被實時記錄,每一筆賬都會被記錄得明明白白。

內、外因素合力推動

央行之所以推出數字貨幣,內部因素、外部因素起到了合力推動的作用。

內因: 技術基礎接近成熟

我國自2014年進行數字貨幣的設計,經過近6年對數字貨幣的深入研究,目前DC/EP在堅持雙層投放、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可以說技術上已經接近成熟。

同時,高層的重視以及第三方支付的普及也為數字貨幣的推廣打下堅實的基礎。

此外,突如其來的疫情也催化了數字貨幣的加速推出。3月3日,在國家發改委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課題研究第九次會議上,十餘位專家學者提及疫情過後國家可能會加大投資與採購力度,央行數字貨幣或將成為流向全程可控的專項資金。這是因為,數字貨幣可以監測貸款流向,能有效疏通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這是其他支付方式目前無法達到的。

外因:Libra敲響警鐘

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宣佈推出數字貨幣Libra,引起多國央行的警惕,成為了央行數字貨幣實踐探索的重要轉折點。

各國警惕Libra一方面是因為Libra的定位是一種超主權數字貨幣,如果推行成功,Libra協會可能會在某種程度上承擔“央行”的責任,這對任何國家的貨幣主權都將是一種挑戰。

另一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由於Libra的未來佈局,Libra背後有龐大的商業合作體系,其背後的主導公司Facebook覆蓋了全球近27億用戶和168個國家,如此大的覆蓋面積和潛在動員能力,對各國未來數字貨幣的推廣都會產生較大阻力。

我國央行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就曾表示,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首要目的是保護貨幣主權。可以說,是Libra 敲響了國家貨幣主權的警鐘。

人民幣國際化的先鋒

央行數字貨幣來了,貨幣體系將因此改變?

最近,人民幣國際化的聲音越來越高,央行數字貨幣或許就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開路先鋒。

目前,美元仍是全球範圍內最主要的結算貨幣,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全球約有58%的外匯儲備以美元計算,全球約40%的債務以美元計價。

對於人民幣國際化而言,DC/EP也意義重大。據瞭解,在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上線之前,人民幣跨境清結算高度依賴美國的SWIFT系統和CHIPS。但高度依賴SWIFT和CHIPS系統存在一定風險,及高收費、低效率等缺陷。

人民幣的國際化有三個重要條件。

1、 人民幣在境外有一定的流通度;

2、 在國際貿易中以人民結算的交易要達到一定的比重;

3、 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成為國際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中央銀行的投資工具。

而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貨幣與金融具有天然的融合性,使用數字貨幣將會極大提高跨境結算的速度,其安全性也比傳統跨境結算高得多。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和海外資本的擴張,DCEP將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徐遠指出,從整個貨幣史的角度看,目前人類社會的貨幣體系經歷了兩個階段——商品貨幣、美元體系。起初是用貝殼等珍貴物品作為貨幣,進入商品時代後逐漸將黃金定為貨幣,1816年英國最先採用金本位,到19世紀後期,歐美主要國家都採用金本位。

2020年如果出現數字化貨幣,在人類貨幣史上又會有何定位呢?

央行數字貨幣是保持了現有的國家信用,並在此基礎上運用更好的技術,用新技術“加持”國家信用。因此,我認為,人類貨幣體系有可能從今年開始,從國家信用轉向“國家信用+技術信用”。如果這樣,在人類貨幣史上,只有兩年可以和2020年相提並論,一是1816年金本位確立,二是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年人類進入貨幣史新紀元。

多年以後回頭看,2020年會因為兩件事情而刻入歷史座標,一是新冠肺炎疫情,一是數字貨幣。基於對貨幣底層邏輯和人類社會發展軌跡的理解,後者的影響可能比前者還要深遠得多。再過二三十年回顧當下的疫情,可能會發現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但數字貨幣落地後,整個人類社會的商業形態、金融形態等都會發生巨大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