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害怕……


妈妈,我害怕……


今天,讲三个小故事。

1

听家人说,我小时候特别的suo,就是“反”的意思,更书面一点就是能闹腾。

“闹腾”到什么程度呢?上墙爬屋,追鸡撵狗,并且喜欢打架,特别是与男孩子。女孩子嘛,不用提了。

“能”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我们村支书(那时还不是村支书)的二儿子,外号“二愣子”的,见着我就跑,从别的街道回家,不敢与我照面。

这些都是我长大后,家里所有亲人对我津津乐道的话题,说我就是一个“假小子”。我呢,当然一点也不记得了,那时,我已经很文静了。我一度怀疑他们杜撰,但是,我发现“二愣子”的确不喜欢我,不与我讲话,躲我远远的,虽然我们同龄,一起上学。然后我觉得可能真的有另外一个我在某一段时空里招惹过他。

那又怎么办,我那时还小,不记得自己做过的事:追过的鸡,撵过的狗,打过的人,还有满街疯跑的一个小丫头是个什么样子。

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害怕,说的就是我,胆子变得不如老鼠大。这也是真的,我清楚的记得,别人不知道。

那时候,晚上我经常一个人在家,有时吃饭,有时睡觉,偶尔写写作业(也可能没有写过,一二年级,从不写作业,成绩很差,等二年级留了级,学习才一跃名列前茅,那时开始上晚自习)。八十年代的农村,一到晚上,万籁静寂,屋外一片黑暗,屋里灯光昏暗,没电的夜晚一点芯火在不断的摇曳。

当屋里一点声音也没有时,我就特别地害怕,吃饭不敢大声咀嚼,睡觉不敢大声喘气,连风吹过,灯火不断乱晃,我都紧张地看看窗外。

我怕什么呢?不知道,就是害怕。

后来,记得怕老鼠。

当时,我还小,不知道越是安静,越是黑暗,老鼠才越出来。因为担心老鼠听到我的动静,看到我的人,所以我把灯吹灭,一个人缩在被窝里,大气不敢出一口。

在寂静的黑暗中,我能听到老鼠(们)窸窸窣窣的声音,嗖嗖的跑动声,还有啃干煎饼的嗤啦声……

那时候,老鼠以为屋里没有人,因为除了它们自己制造的声音,没有任何别的动静,他们大胆的跑来跑去,有时还会拖我的鞋子,或者撕扯着什么……

我身体绷得紧紧的,精力高度集中,注意力全在老鼠的身上。

只有当母亲的脚步声走近,当当的敲门声响起,我才全身松弛,长长的舒一口气,而老鼠也全部跑回了洞里。

我飞快的跑去开门,然后再飞快的跑回被窝,立刻就进入了梦乡。


妈妈,我害怕……

2

在儿子大约上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他让我帮忙查字典,我找到那一页,给他看,没想到他立刻尖叫着跳起来,跑到另一个屋里,并且大哭起来。我感到莫名其妙,字典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我紧紧抱住他,不断安抚他,等他慢慢地安静下来。

然后,他指着字典说:妈妈,你看看那张纸上有什么?

我翻到那一页,除了字,就是一张画有人体器官的图,别的什么也没有,我当时还以为有虫子呢!我拿给他看,问是什么,他连连后退,让我拿远点再看,我实在找不到哪里有值得他怕成那样子的东西,最后,他才说,你看那张图上画着什么。

心脏,肝胆胰脾肾,大肠,小肠……图像栩栩如生,全部坦露在外,还有标注。

原来,孩子怕看到的是人体器官,怪不得他总是让我查字典,自己不查,我还以为他懒,批评他。当时,我心里很难过,也很担心,孩子是因为什么对器官怕成这样?甚至连名字都不敢说,一定是有原因的,可我这个妈妈并不知道。

我能做的,就是把字典里所有带器官图的纸用胶纸粘起来,防止他再看到,受到惊吓。

我学过心理学,这种现象很可能是受了某种刺激,让他遇到同样的情景时产生恐惧,心理学上说可以用“脱敏疗法”治疗,就是用同样的刺激源反复的刺激他,让他产生心理上的“抗体”,变得不再害怕。

但他还是个孩子,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可取,只能适得其反,他现在需要的是认同,是理解,而不是急于让他克服这种恐惧。

我问他:你怕老鼠吗?

他说:不怕,老鼠有什么可怕的。

我说:可是,妈妈小时候就特别特别地害怕老鼠,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的东西,这很正常,等长大了,就慢慢地不害怕了。

我问:你为什么害怕呢?

但是,他始终不肯说原因,因为不敢涉及这个话题,我也就不再问了。

后来去医院,如果在医生的屋里有人体器官的挂图,他就拽拽我的手,头也不抬的用手往上指,我一看就明白了,让他去走廊的椅子上坐着,不在屋里待着。等看诊的时候替他挡着,医生看完病立即让他出去。

我从来没有因此斥责过他,更不可能嘲笑,只是呵护着他在这方面的感受。

有一次,在老家的河里玩,孩子的脚被扎伤了,我们去医务室消毒包扎,因为当时比较着急,我没注意屋里的情况,等他包扎结束出来后,

他问我:“妈妈,你看见墙上挂着什么了吗?”

我说:“没有啊,刚才只顾着你的伤了,哪里注意他们挂着什么。”

孩子说:“你回去看看。”我一看,图在墙上。

我问:“你不害怕了?怎么没看你有啥反应呢?”

“不是很害怕了。”孩子平静地说。

前段时间,上初一的儿子,让我给他提问生物:心脏有两个心室,两个心房……肾小球……血小板,还画了一个血液循环系统图。

而我曾经担心,如果上了初中,上生物课怎么办呢?

妈妈,我害怕……


3

很久以前,我曾经看过一部美剧,是关于一个家庭教育的连续短剧,当时只看了几集,忘记了名字。后来,我找了很久,都没有再找到。

在这部剧里,有一个小男孩,他很害怕过桥,不管是什么桥,只要是桥,他就不过。

在其中一集里,他的爸爸妈妈想尽了各种办法让他过桥。

他爸爸让他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等过了桥一看,后座已经没人了,他在桥的那头站着微笑。

他爸爸让他坐在前座上,随时看着他,可就在走到桥中央的时候,他跐溜一下钻了下去,把爸爸吓一跳。

爸爸妈妈把他放在汽车里,这样肯定跑不了了,可是等过了桥,爸爸妈妈沾沾自喜的时候,车的后盖开着。

……具体还有哪些方法,我不记得了,但是结果就是,爸妈始终没有让他从桥上过去,他的爸爸妈妈只好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突然有一天,孩子站在一座桥上向爸爸妈妈挥手,然后不紧不慢的走过了桥。

我经常对孩子讲这个故事(孩子后来敢于说出来,可能与这个也有关系),也经常回忆起短剧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他们有很多方面充满了幽默与智慧,对孩子的很多异常行为心怀宽容,这也是我后来想再看的原因。


妈妈,我害怕……


4

故事的结尾。

长大后,我明白了,我根本不怕老鼠,我对周围出现的动物都不害怕,我只是怕在寂静的黑暗中出现的任何有声音的事物,除了母亲的脚步声。而我最怕的动物只有一样,就是——人。

后来有一天,儿子对我说,有一次他自己在家里看电视,镜头中出现了一个杀人的场面,肠子都出来了,血流了一地。

美剧中,当孩子过桥后,放了一个片段:孩子很小的时候,自己在看电视,电视中一座大桥坍塌,桥上的许多车辆与人都掉进了河里,孩子的眼睛挣得大大的。

我很心疼儿子。

我们都曾经是父母的孩子,我们也都是孩子的父母,可是,有时候,我们无法一直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