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1

上学的时候,我的成绩是分层次变化的。

小学成绩还可以,算是比较优秀。初中的时候,学习的积极性比以前高了,但成绩反而不如小学的时候,高中又不如初中。

好在我是那种虽然不是特聪明,但是比较用功的学生,所以最后也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当了老师。

自己上学的时候,除了小学,其他学段虽然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但参加工作以后,也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学生。我们学校是县里的重点中学,这两年自己又教了一个实验班的学生,这些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是班里甚至各个学校里的佼佼者,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优秀学生所具备的一些素质。

儿子这次考完试,与班主任老师交流后对我说:

老师让我问问你的高中学生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

我说:平时我叨叨的都是一些好的习惯啊,你也没有听啊,我现在再给你讲讲?

儿子说:你还是写写吧!

好吧,我就根据我所教的优秀学生的一些特点进行了如下总结。


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2

一名优秀的学生,

首先应该是积极主动、特别自律,做事都有自己的计划。

有计划,就有目标与方向,能清楚地知道每节课、每天自己要做什么,然后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去完成。

目标有了,就会产生动力与效率,知道自己必须解决的问题,不拖延,按时完成,因为明天还会有明天的计划与目标。即使当时完不成,也会自己找时间解决,这样计划与积极主动就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这个过程没人会去监督,全靠自己,那就是自律,越自律越强大。长此以往,就会在这种有计划性的学习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高,学习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其次,是善于思考,动手、动脑能力都特别强。

我们说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积极主动不仅是时间上的主动,还有思考问题上的主动。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能是被动式而是主动式的学习,老师要改变以前那种填鸭式的教学,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归纳问题的答案。

现在的高考命题已经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了,而是一些创新性、实践性的题目,特别是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题已经占了大部分,再靠背背、练练就能拿高分已经不可能。

所以,善于动脑、独立思考问题的学生就会脱颖而出,成为学习上的引领者,将来到了大学、社会上也会表现的出类拔萃,我们现在的社会向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就是有创造力的人才。

再次,就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有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说,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都有自己的关键要求。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习习惯,初中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高中主要是提高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学的时候,就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到了初中、高中就不用再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去教导了,主要是调动兴趣、提高能力就行了。


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那么,学习应该有哪些好的习惯呢?

除了上面讲的积极主动、有计划、善于思考之外,在具体的学习环节上,还应该具备这些素质:学前有预习,学中注意听讲,学后及时总结复习。

每节课前能计划出时间进行预习,了解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哪些自己明白了,哪些还没有明白,作好标记,上课的时候注意听老师讲解,这样才会有的放矢。

在老师讲课过程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不能长时间走神。同时善于记笔记,这个笔记不是什么都记,而是有选择的去记。记得有个学生说,她有一次借一名尖子生的笔记看,发现人家记得笔记都是书上没有而是老师补充的重点,自己记得都是课本上的,终于明白自己与优秀学生的差距在哪里了。

学后有总结复习,这点也很重要,心理学上有一个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清楚的表述了记忆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也就是第一天学的东西,如果不及时复习,第二天大部分就已经忘记了,在没有忘记之前就及时复习,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是事倍功半。


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这些素质之外,作为一名优秀学生还需要在平时积累一些好的习惯。

一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著名的前苏联教育家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曾经说过,解决孩子学习困难的途径没有别的,就是阅读。现在各科的考试,对文字的阅读量要求都在提高,如果一个孩子,没有海量阅读,阅读量与速度达不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各科的学习。

现在的语文高考试题,只有两种题型,一种是阅读,一种是阅读,而这两类都需要平时阅读的积累。英语也是两种题型,阅读与写作,如果连自己的国语文章都不阅读,更别提英语了。

文科类的如历史、政治也都需要阅读理解能力,连理科类数学、物理等也有阅读理解后才会做的题,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是,有开阔的视野。

一个优秀的学生,绝不是只掌握课堂上那点知识,而是有着开阔的视野,卓远的见识。这种见识,需要父母的引导,更需要自己的意识与行动。

报纸、新闻、各种杂志、论坛、旅游……看似无用的活动,都在无形中培养着一种能力,开拓着学生的视野。

在上一级的实验班,经常举行辩论会、课堂演讲,学生自己准备,自己组织,自己当主持人。有两个学生还一路闯关斩将,讲到了市里,代表全县参加辩论,取得了很好的名次。这样会影响学习吗?看似在时间上是少了学习的时间,但是在准备辩论的过程中,自己接触了大量的课外知识,翻阅了很多的资料,实际上让自己的知识更加丰富。实践证明,在成绩上不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还进步了。


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三是,高尚的品质。

我们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否则,学历越高,技术越强,对社会的危害就会越大。

所以,我们看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绝不是只看他的成绩,还要看他的品德。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必定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心怀社会、热爱国家的人。只有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着关爱、热爱之心,才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奉献社会,帮助他人,报效祖国,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从老师的角度看,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一个国家的未来,就担负在这些未来的青少年身上,怎么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怎么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和学生,需要自己、家长与老师学校的不断努力,相信有志者事竟成,也相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