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讀聖賢書 做文明人

――《論語十二章》讀後感


近日,我參加了閱讀聖賢書,作文明人活動。我選讀的是《論語十二章》。《論語十二章》是從《論語》中精選的十二章節。這本書我以前就有讀過,這次有幸又從新溫習,讓我對《論語》有了更深刻的認知,這本書給我的震撼和情感共鳴是深刻的,讓我不由不由衷感嘆古聖先賢的大智慧,感嘆祖國上下五千年國學的真諦。通過誦讀經典,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並稱“四書五經”。


我選讀的《論語十二章》就是《論語》中的經典部分。包含了關於學習、道德修養、為人處世等多方面的原則,在這裡我著重分析一下第一章、第二章以及第九章的內容,談一下自己的讀後感。下面就讓我們共同體驗

《論語》給我們帶來的心靈啟迪吧!


《論語十二章》第一章: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出生於公元前551年,漢族,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南辛鎮)人。宋代著名學者朱熹對此章評價極高,說它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本章提出以學習為樂事,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慍,也就是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嚴格要求自己。


我認為孔子的這個主張非常適合我們文旅人。我們作為群眾文化輔導員,面對社會群眾進行輔導的時候,尤其要注意群眾的素質高低不等,一定要因材施教,學習孔子的治學態度,做到人不知而不慍,學以致用,不求名利,自我進步,這才是我們作為“文旅人”的修養。尤其,2020年的二三月份,面對新冠病毒的突然侵襲,全國人民響應號召居家抗疫,我們“文旅人”全部下沉社區、卡點,協助社區聯防監控。

在聯防監控期間,有不少社區居民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認識不足,不配合社區工作。這時候就發揮了我們“文旅人”的優勢,做到“人不知而不慍”耐心細緻講解新冠病毒的危害,以及我們大力防治病毒的良苦用心。正是通過踐行孔子“人不知而不慍”的處事法則,取得了廣大社區群眾的支持和配合,在抗擊病毒聯防監控上圓滿的完成了工作任務。


《論語十二章》第二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姓曾名參,字子輿,生於公元前505年,魯國人。曾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每天都要多次的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有沒有做到誠實可信?老師交給我的知識我有沒有都學會並且時長溫習?


自我批評是儒家自我修養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們現代人應該踐行的行為準則,自我批評更是我們強身治病、保持肌體健康的銳利武器,就好像我們“天天要洗臉,天天要掃地一樣”;歷史和實踐反覆證明,只有大膽使用、經常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才能及時修正錯誤、堅持真理,凝聚強大力量,始終朝著正確方向前進,不斷增強我們的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論語十二章》第九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這句話最富於哲學意味。話意是:孔子去郊遊,看到流水說:“過去的就像這流水,不分白天晚上都一直在流。” 告訴我們時間一去不復返,讓我們懂得珍惜時間。歷史也像這流水一樣,永遠都不會回頭,不斷的向前湧進。


孔子這句話讓我想到了《易經》裡乾卦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裡的乾代表了天,也代表了天體,用現在的名詞表達出來就是宇宙。周文王告訴我們宇宙永遠在轉,永遠在動,沒有一分一秒停止。我們的人生也是這樣,要不斷求追求進步,即如孔子所說“逝者如斯夫”

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讀聖賢書 做文明人


《論語十二章》的內容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個人素養,而且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包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各個方面的內容。通過閱讀《論語十二章》讓我更加增強了民族自信,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論語》堪稱是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屹立與世界園林的精神之柱和心靈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