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經濟”爆發 新消費崛起

疫情下,餐飲、旅遊等行業遭受衝擊,但圍繞“宅經濟”發展起來的生鮮配送、遠程辦公、在線醫療和在線教育等行業卻迎來“風口”

“宅經濟”爆發 新消費崛起


“宅經濟”爆發 新消費崛起


買菜靠配送、看病在線問診、上課用網絡直播、健身也能遠程……疫情影響下,“宅在家”的人們將戶外消費轉移到“宅內”進行,生鮮外賣、在線教育、在線醫療、在線辦公成了部分宅家一族的日常生活組成,“宅經濟”迅猛增長,並展現出強大的成長潛力。

到底什麼是“宅經濟”?它催生了哪些消費新形式?它是曇花一現還是有更大的增長空間?火爆的“宅經濟”會帶來哪些商機?又該如何把握?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疫情之下,“宅經濟”火爆升溫

4月22日7點,在通勤車上,市民王麗麗拿起手機,在大慶九佰街社區團上下單購買了蔬菜、水果和牛肉,並約定了送貨時間。

8點,大慶市百年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諸奎打開電腦,開啟新一天的“遠程辦公”。

9點,通過龍南醫院的“在線問診”,市民高慶國就自己的眼疾問題與當班醫生進行了溝通。

同樣是在9點,準備雅思考試的大學生王雨菲,開始了當天的第一堂“網課”。

“我們宅,但我們也拉動了GDP。”雖然足不出戶,“宅在家”的人們將戶外消費轉移到了線上進行,在線辦公、雲端上課、線上消費等“宅經濟”迅猛崛起,並快速增長。

孟麗娜是學服裝設計專業的,去年大學畢業後沒有回大慶,而是去了北京。幾番投遞簡歷後,最終在一所教育機構落下腳,當起了美術老師。本想寒假結束前返回學校,可疫情讓開學變得遙遙無期。按照課節拿工資的她,因為無課可上,很快就“捉襟見肘”了。後來,她發揮自己的特長,在網上開起了服裝店,也算是臨時再就業了。可與別人只賣衣服不同,她更以搭配為主,通過對客戶身材、膚色、職業的把握,推薦適合他們的穿戴。營業兩個多月來,通過直播平臺和朋友圈,她收穫了一大批粉絲。孟麗娜很開心,他決定不再返回北京,就守在家門口創業了。“宅在家裡也挺好。”孟麗娜覺得這是“宅”出來的生產力。

大慶師範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副院長孫偉仁博士告訴記者,“宅經濟”就是“宅”在家裡的經濟,包括居家消費和居家工作。“宅經濟”本質上是互聯網經濟,無論是在家經商,還是兼職,或是辦公、消費,其基礎都是網絡化。

孫偉仁說,“宅經濟”興起於2009年,火爆於2020年。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對線上購物的需求激增。電商平臺數據顯示,生鮮類產品銷售大幅增長,京東到家的糧油副食商品、肉品銷售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7倍,每日優鮮交易額同比去年春節增長約4倍,蘇寧到家業務規模同比去年春節增長4倍。除生鮮電商外,寵物生活、遊戲設備和健身訓練類等商品品類的成交額也都同比增長了兩倍以上。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醫療等行業也出現了爆發式增長。

從學習到辦公,從醫療到教育,從娛樂到消費,每個人都能在這段特殊時期感受到網絡創新的便利、技術變革的紅利。

“宅經濟”催生消費新形式

疫情下,被迫“宅”在家中的市民,短期內消費需求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催生了不少“宅經濟”的消費新形式。

在家上班,互聯網辦公。

隨著復工復產,“雲辦公”“雲會議”成為新時尚。這幾天,因為疫情管控再次升級,在高新區一家軟件公司上班的小李,又開始了“居家辦公”。他告訴記者,每天上午9時,會通過在線辦公軟件“釘釘”閱讀同事共享的文檔,如果有需要討論的問題,他們還會發起會議直播。“我們公司100多名員工全部接入使用企業微信,實現遠程辦公開會。”

王諸奎也表示,做為IT軟件的服務商,他們在家同樣可以辦公和學習,受疫情影響不會太大,並且,他們的業務相比去年同期還有了一定的增長。“現在,很多企事業單位在向我們諮詢遠程辦公、雲商城、電子發票、雲稅務、雲採購等項目,我們也期望能為更多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復工復產,減少損失。”

在線購物,“雲端”搶菜。

市民李萌住在東風新村七區,周圍有新瑪特、永輝超市等大型購物中心,蔬菜、瓜果、肉類、調料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但李萌還是選擇“宅”在家裡,需要的生活用品、生鮮都通過網絡平臺購買。

“選擇在線購物主要是害怕人員聚集造成感染,另外通過網絡平臺購物真的很方便。”李萌說,現在從事生鮮配送的網絡平臺不少,但價格適中、服務品質好的不多。評價較好的網絡平臺的賣菜時間不一樣,為了‘搶’還要定好鬧鐘。

記者在毅騰商都永輝超市看到,不時有超市工作人員拿著網上訂單進行配貨並裝好打包。據工作人員介紹,永輝超市推出了永輝生活小程序,顧客可以在線完成下單,並預約送貨時間,最快30分鐘就能送達。

據瞭解,不僅永輝超市,新瑪特、大潤發等超市在疫情防控期間,也都打造了線上購物線下配送的商業模式。

防疫期間,除生鮮類產品銷售大幅增長外,寵物生活、遊戲設備和健身訓練類的商品品類也頗受人們追捧。手遊、直播、網購等以手機為基礎的行業出現增長,新零售行業出現新的變化。

求學就醫,“一網打盡”。

隨著疫情持續,全國多地大中小學陸續宣佈延遲春季開學。與此同時,教育部也號召各地中小學校“停課不停教、不停學”。在線教育隨之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爆發期,幾乎所有在線教育企業都加大了推廣力度,通過免費贈課等方式拉新。“線上教育”也直接帶動了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的大賣。

同樣迎來需求大漲的還有“在線醫療”。在戰“疫”過程中,在線諮詢平臺可以讓患者在家享受到專業醫生的幫助,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疫情開始後不久,我市二級醫院以上醫療機構就開通了網上問診平臺和電話問診諮詢業務,以最安全的方式,給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在看不見的“雲端”,來自我市各醫院兒科、呼吸內科、重症醫學科、全科、急診科等科室的主治醫師以上的專家,報名註冊網上診療,為患者提供免費健康諮詢,織起了一張特殊的疫情防護網。

這是來自大慶市衛健委的一份統計數據:2月6日至3月24日,我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網上問診諮詢數達到12327人次,電話問診人次高達68988人次。

在線遊戲火爆。

“超長的寒假”也讓遊戲機火了起來。梁昊是一名大三學生,因為不能返校,就跟風花了3200元購買了一臺任天堂SWITCH遊戲機,又花了將近400元購買了遊戲《動物森友會》,每天除了上網課,就是在遊戲裡種花、釣魚、串門、賣大頭菜。梁昊告訴記者,疫情期間,很多同學都購買了遊戲機。“我們年輕人喜歡聚會,疫情期間又只能‘宅’在家裡,所以我們會把聚會交流寄託於社交類手游上,比如《玩吧》《我是謎》等遊戲,大家可以在線上組成團隊你畫我猜、推理判案等等,玩得不亦樂乎。”

從“宅生活”到“宅經濟”,市民“宅”出了生產力。

疫情過後,“宅經濟”前景如何

疫情過後,“宅經濟”催生的新業態、消費新形式還會持續火爆嗎?“宅經濟”是曇花一現還是有更大的增長空間?

“隨著生活、工作逐步恢復調整,一些‘宅經濟’業態難免會有所降溫。但此次疫情促使數字技術進入大規模應用階段,也進一步培育了線上消費習慣,相關行業需要進一步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將疫情期間的流量變現,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東北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教授趙俊平表示。

“現在談扭轉生鮮電商行業局勢還為時尚早。當前生鮮配送的火爆,跟防疫期間很多餐飲店暫停門店運營有關,也受制於嚴格的社區進出管理制度,加之避險心理,不少人轉為線上購買。疫情結束後,生鮮電商如何留住用戶、增加‘黏性’,能否真正擁抱行業的‘春天’,還得考驗平臺後續的運營能力。”負責玲瓏百貨線上運營的大慶市穀雨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顯鵬表示。

“疫情客觀上倒逼了電子商務發展,但疫情過去後一切都會正常化,生鮮到家等業態未來會繼續做大,但一些業態可能就沒之前那麼火爆了。比如在線教育,疫情期間線上教育平臺招生引流,不斷拓展業務,搶佔了線下教學的一部分市場份額,但它替代不了面對面、因材施教的線下教學。”大慶市經濟學會會長範海波說。

孫偉仁也給出了他的分析:疫情過後,隨著工作、生活逐步恢復正常,一些“宅經濟”難免會降溫,比如生鮮電商。生鮮電商在此前很多年一直處於燒錢狀態,這次疫情給了該行業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用戶數和銷售額迅猛增長,但也暴露出行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缺貨、價格高,產品質量、配送效率、售後服務等跟不上,用戶的消費體驗不佳等。疫情後,生鮮電商行業將會面臨重新洗牌,一些運營好的企業會有很大的增長空間,而一些運營效率不高的企業就可能會曇花一現,慘遭淘汰。

在線教育本身有一定的發展空間,但一直以來獲客成本較高,疫情期間,線下培訓班全部停課,諸多教育培訓機構以“停課不停學”的名義迅速推出了免費課程,藉由免費服務的方式,獲取海量用戶,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基礎。但由於多種原因,始終替代不了面對面的,因材施教的線下教學。如果線上教育可以做精做細,提高老師的講授能力,優化講授風格,做出線上教育的產品價值,那麼,未來也會繼續火爆。

互聯網醫療的成長空間與發展潛力還是很大的,既是國家政策導向,也是行業發展的一個好的趨勢,有利於破解我國線下醫療看病難的問題。互聯網醫療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作用突出,後疫情時代互聯網醫療仍然會持續發展,但需要互聯網醫療企業的商業模式與創收路徑逐步清晰化,並逐漸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如何搶抓“宅經濟”商機

很多商業機會都是在每一次重大事件下出現的,2003年非典時期出現的以淘寶為主的電商平臺,成就了互聯網創業者。

在疫情下,一些新商機也誕生了。圍繞著“宅經濟”,生鮮配送、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培訓、視頻社交、機器人等都將迎來行業風口。

“宅經濟”火了,我們能抓住哪些商機呢?

第一,跑腿配送服務迎來商機。

孫偉仁表示,快遞配送是“宅經濟”的關鍵支撐。特殊時期,跑腿配送服務受益明顯,配送到家的各種需求快速增長。便利店、生鮮超市可以開網上超市,配送團隊無接觸配送到家,解決了大部分用戶的生活需求,足不出戶也能吃飯買菜。

雖然很多餐飲實體店已經接受堂食,但受“少聚集、少聚餐”影響,很多人還是選擇在家就餐。這些餐飲實體店可以轉型外賣,促進交易。用戶可以在網上店鋪一鍵下單,配送員送到小區門口或者家門口,疫情期間無接觸式配送模式就很受歡迎。最近,隨著配送人員復工,配送上門的各項服務將進一步增長。如果在高校周邊,還可以發力校園周邊的配送服務。

第二,遠程辦公系統成為藍海。

大慶市大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寇明喜告訴記者,在疫情的影響下,許多企事業單位都採用了遠程辦公的方式,但由於受互聯網IPv4地址耗盡的影響,每個人都處於層層局域網中而無法直接聯通,不僅限制了對辦公設備的使用,還限制了對辦公資源、數據、文件的訪問,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安全風險,容易造成資產損失。針對這類情況,大雲科技研發了一款便攜式網絡安全防護盒,用戶可通過盒子與企事業單位網絡及其他同事形成一個直接互聯互通的虛擬專有網絡,不僅屏蔽了外在的安全風險,防範數據和資產外洩,還能夠更加便利地訪問內部資源和設備。目前正在申請相關設備的專利、著作權和公安部銷售許可。

王諸奎也表示,今年疫情,對大部分的行業影響很深,但也推動了企業信息化的進程。現階段,如何在家通過互聯網、移動端實現時時辦公,成為所有企事業單位的硬性需求。

“流程事項的審批、通知通告、公文文件的流轉、在線視頻會議、與客戶溝通都要通過辦公系統來實現,這都為遠程辦公軟件的開發,提供了巨大商機。”王諸奎說。

第三,遠程醫療,家庭醫生或成為剛需。

範海波表示,未來,以家庭醫療保健服務為主的家庭醫生有望和“買菜”一樣,成為剛需。一方面是政策利好,另一方面,這塊市場遠未飽和。隨著老齡化的到來,針對老年人的健康醫療服務終將迎來爆發。

在線培訓、在線教育、遊戲設備和健身訓練等都將迎來無限商機。

“宅經濟”火了,我們該怎麼做?

孫偉仁建議,後疫情時代,在做好復工復產,讓生產生活恢復正常外,我們也應該順勢而為,將疫情視作帶動傳統企業轉型、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一個契機。

相關部門可以研究制定促進“宅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集中培育一批線上零售、在線教育、網絡培訓、居家辦公等功能性服務平臺企業,對一些創新企業依法依規給予稅費減免、創業擔保貸款等扶持,引領“線上下單+無接觸配送”“雲辦公”“雲課堂”“共享員工”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激活居民線上消費潛力。本報記者 戴小民 製圖 李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