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是小市民,豬八戒是農民,這是怎麼回事

本篇借用了林庚老先生的《西遊記漫話》一題,也因自覺《西遊記》看的不深,所以便不拘形式地隨地談論一下我心中的西遊記吧。

孫悟空是小市民,豬八戒是農民,這是怎麼回事

第一次看到《西遊記》,還是小時候和奶奶坐在電視機前一起候著老版的《西遊記》登場。那時覺得很是喜歡孫悟空,那樣的神通廣大,就算是尖嘴猴腮,在我的心目中也是個頂頂的大英雄。儘管自己是一個女生,也會拿著一根木棍口裡喊著“俺老孫來也!”那時更是害怕那些妖怪,為了師徒四人的九九八十一難的每一難而揪心。後來自己漸漸的長大,也從看電視劇改成了看少兒讀物,再後來竟是零零散散、七七八八的看著,並沒有完整的一次性將它看完。雖然對它讀的也不甚多,但是說到想談的四大名著,心中第一時間冒出來的就是西遊。

我心中的《西遊記》是什麼樣子的?

孫悟空是小市民,豬八戒是農民,這是怎麼回事

第一印象便是神魔妖怪,九九八十一難和孫悟空的七十二變——為取佛經的師徒四人經歷了神魔妖怪帶來的九九八十一難,而這八十一難在孫悟空的神通下也一一解決。在吳承恩先生的筆下一個《西遊記》這樣一個奇妙虛幻的神話世界被創造了。那樣令人大開眼界的妖怪,以及師徒四人都描繪的栩栩如生。特別是孫悟空這樣一個人物形象,從美猴王,到齊天大聖,再到孫行者,這樣的人生路程(……應該是猴生路程)才能塑造出《西遊記》中“英雄”本色。在前七章,孫悟空從美猴王到齊天大聖,再到後來發現天庭眾人對自己的輕視,於是他大鬧天宮,最後落得被如來壓到五指山的下場。

孫悟空是小市民,豬八戒是農民,這是怎麼回事

根據林庚先生的《西遊記》漫話,他說,

孫悟空還原到民間傳奇中來,便是與市井神偷和江湖好漢有著更多的相似之處。

為什麼如此說呢,因為孫悟空他大鬧天宮只是因為天庭眾人對他的一種看輕,而他的大鬧天宮並不是大肆破壞,更像是大鬧了一場。

從他用“偷”這個手段可以看出,“偷蟠桃”、“偷酒”、“竊仙丹”,他所做的一切都只運用了神偷的技巧和靈巧善變的的手段。其實早在孫悟空師從菩提祖師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菩提祖師的言語行為中就可以看出菩提祖師本身就帶有市井氣息,所以被他教出來的孫悟空也是自然如此。

林庚老先生的這番話打開了我看待《西遊記》的另一個角度,孫悟空這樣一個人物並不是作者天馬行空就能構思出來的,他與生俱來就是時代與人民的結合,這樣一個複雜的英雄影響歷來就存在與人民的心中,知道吳承恩先生將他從人民的想象中提煉出來。

除此之外,林庚老先生還有這樣一番言論,他說:“孫悟空不僅帶來了我們所熟悉的江湖好漢的見義勇為的品格和超凡的本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他的出現彷彿正是為著完成一件偉大的歷史使命,那就是西行護僧求法。”

事實上,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往往並不僅僅在於他做了什麼,而在於他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使命,並且全身心的投入他所從事的事業。

他的專注,他的獻身精神,他所表現出來的熱情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百折不饒的毅力,總之是這樣一些非凡的精神品格構成了英雄的重要標誌。而孫悟空無疑具備了上述所有的品格。所以孫悟空這個英雄形象又高於市井小說中的那些行俠仗義的江湖好漢。

孫悟空是小市民,豬八戒是農民,這是怎麼回事

在西遊記中,與孫悟空相對的就是豬八戒了,豬八戒這個“豬”形象甚至在一些人眼中被認為是來搞笑的。好吃懶做,遇事退縮,耍小聰明等等,這些事例無一不體現出豬八戒這種不那麼被人喜歡的性格。

如果說孫悟空是相對於來說的正能量主角,那豬八戒就是帶有反面意味的配角。在西遊記中,經常出現大量的孫悟空戲耍豬八戒,前面根據林老先生的觀點,孫悟空帶有市民的氣質,那豬八戒遇事就說要回高老莊的思想就是帶有典型的依附土地、渴望定居的農民意識和農民思想。

剛進城的農民就算是有一點小聰明也照樣被市民騙得找不著頭腦。而這種喜劇效果也更使得西遊記這部神話小說吸引人的眼球,除了孫悟空調侃豬八戒這樣的戲劇性關係之外,小說中的言語、外貌等描述中也是充滿著俏皮與幽默。

早在西遊記成書之前,西天取經的故事就已經被人述說,像《唐三藏西天取經》、《西遊記雜劇》等,這些戲曲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西遊記》的行程。而與這些書相對的,就是《西遊記》中增添了豬八戒這樣一個形象。

孫悟空是小市民,豬八戒是農民,這是怎麼回事

他的近似丑角的表現及其與孫悟空調笑滑稽的喜劇性關係,可以明顯的看出戲曲影響的結果。


孫悟空是小市民,豬八戒是農民,這是怎麼回事

取經路上九九八十一難在吳承恩先生的筆下描述的更是令人驚心動魄。師徒四人一路上遇到的神魔鬼怪,遭遇的種種危機,可是吳承恩先生卻把斬妖除魔,九九八十一難比作一遊,西遊,西遊裡面含著多少人生!嗤笑天下蒼生,喜怒哀樂總缺乏。生活不該太單調,但是哪怕再高潮的再驚心動魄的人生,也要瀟灑面對;人生也不過只是一場遊戲,可能是悲的,可能是喜的,也可能是喜從悲來的。只是讀懂的人都知道,他們每個角色都像是一個活生生的心,這就是我們敬嘆西遊記之處。我們的心是會成長的,隨著你不管怎樣的深度閱讀,它會越跳越快,越來越鮮活。可是故事是死的,但是吳承恩先生的境界,以西遊記三字來概括,不為過。他寫了一手好戲劇,也笑了千千萬萬人的嘴臉。只是笑的那千千萬萬,都不是讀書人。西遊記,這三個字,就足以清醒一世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