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是小市民,猪八戒是农民,这是怎么回事

本篇借用了林庚老先生的《西游记漫话》一题,也因自觉《西游记》看的不深,所以便不拘形式地随地谈论一下我心中的西游记吧。

孙悟空是小市民,猪八戒是农民,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次看到《西游记》,还是小时候和奶奶坐在电视机前一起候着老版的《西游记》登场。那时觉得很是喜欢孙悟空,那样的神通广大,就算是尖嘴猴腮,在我的心目中也是个顶顶的大英雄。尽管自己是一个女生,也会拿着一根木棍口里喊着“俺老孙来也!”那时更是害怕那些妖怪,为了师徒四人的九九八十一难的每一难而揪心。后来自己渐渐的长大,也从看电视剧改成了看少儿读物,再后来竟是零零散散、七七八八的看着,并没有完整的一次性将它看完。虽然对它读的也不甚多,但是说到想谈的四大名著,心中第一时间冒出来的就是西游。

我心中的《西游记》是什么样子的?

孙悟空是小市民,猪八戒是农民,这是怎么回事

第一印象便是神魔妖怪,九九八十一难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为取佛经的师徒四人经历了神魔妖怪带来的九九八十一难,而这八十一难在孙悟空的神通下也一一解决。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一个《西游记》这样一个奇妙虚幻的神话世界被创造了。那样令人大开眼界的妖怪,以及师徒四人都描绘的栩栩如生。特别是孙悟空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孙行者,这样的人生路程(……应该是猴生路程)才能塑造出《西游记》中“英雄”本色。在前七章,孙悟空从美猴王到齐天大圣,再到后来发现天庭众人对自己的轻视,于是他大闹天宫,最后落得被如来压到五指山的下场。

孙悟空是小市民,猪八戒是农民,这是怎么回事

根据林庚先生的《西游记》漫话,他说,

孙悟空还原到民间传奇中来,便是与市井神偷和江湖好汉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

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孙悟空他大闹天宫只是因为天庭众人对他的一种看轻,而他的大闹天宫并不是大肆破坏,更像是大闹了一场。

从他用“偷”这个手段可以看出,“偷蟠桃”、“偷酒”、“窃仙丹”,他所做的一切都只运用了神偷的技巧和灵巧善变的的手段。其实早在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从菩提祖师的言语行为中就可以看出菩提祖师本身就带有市井气息,所以被他教出来的孙悟空也是自然如此。

林庚老先生的这番话打开了我看待《西游记》的另一个角度,孙悟空这样一个人物并不是作者天马行空就能构思出来的,他与生俱来就是时代与人民的结合,这样一个复杂的英雄影响历来就存在与人民的心中,知道吴承恩先生将他从人民的想象中提炼出来。

除此之外,林庚老先生还有这样一番言论,他说:“孙悟空不仅带来了我们所熟悉的江湖好汉的见义勇为的品格和超凡的本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出现仿佛正是为着完成一件伟大的历史使命,那就是西行护僧求法。”

事实上,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往往并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使命,并且全身心的投入他所从事的事业。

他的专注,他的献身精神,他所表现出来的热情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百折不饶的毅力,总之是这样一些非凡的精神品格构成了英雄的重要标志。而孙悟空无疑具备了上述所有的品格。所以孙悟空这个英雄形象又高于市井小说中的那些行侠仗义的江湖好汉。

孙悟空是小市民,猪八戒是农民,这是怎么回事

在西游记中,与孙悟空相对的就是猪八戒了,猪八戒这个“猪”形象甚至在一些人眼中被认为是来搞笑的。好吃懒做,遇事退缩,耍小聪明等等,这些事例无一不体现出猪八戒这种不那么被人喜欢的性格。

如果说孙悟空是相对于来说的正能量主角,那猪八戒就是带有反面意味的配角。在西游记中,经常出现大量的孙悟空戏耍猪八戒,前面根据林老先生的观点,孙悟空带有市民的气质,那猪八戒遇事就说要回高老庄的思想就是带有典型的依附土地、渴望定居的农民意识和农民思想。

刚进城的农民就算是有一点小聪明也照样被市民骗得找不着头脑。而这种喜剧效果也更使得西游记这部神话小说吸引人的眼球,除了孙悟空调侃猪八戒这样的戏剧性关系之外,小说中的言语、外貌等描述中也是充满着俏皮与幽默。

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西天取经的故事就已经被人述说,像《唐三藏西天取经》、《西游记杂剧》等,这些戏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游记》的行程。而与这些书相对的,就是《西游记》中增添了猪八戒这样一个形象。

孙悟空是小市民,猪八戒是农民,这是怎么回事

他的近似丑角的表现及其与孙悟空调笑滑稽的喜剧性关系,可以明显的看出戏曲影响的结果。


孙悟空是小市民,猪八戒是农民,这是怎么回事

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在吴承恩先生的笔下描述的更是令人惊心动魄。师徒四人一路上遇到的神魔鬼怪,遭遇的种种危机,可是吴承恩先生却把斩妖除魔,九九八十一难比作一游,西游,西游里面含着多少人生!嗤笑天下苍生,喜怒哀乐总缺乏。生活不该太单调,但是哪怕再高潮的再惊心动魄的人生,也要潇洒面对;人生也不过只是一场游戏,可能是悲的,可能是喜的,也可能是喜从悲来的。只是读懂的人都知道,他们每个角色都像是一个活生生的心,这就是我们敬叹西游记之处。我们的心是会成长的,随着你不管怎样的深度阅读,它会越跳越快,越来越鲜活。可是故事是死的,但是吴承恩先生的境界,以西游记三字来概括,不为过。他写了一手好戏剧,也笑了千千万万人的嘴脸。只是笑的那千千万万,都不是读书人。西游记,这三个字,就足以清醒一世繁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