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01

去年,人民網發佈了一條讓人哭笑不得的新聞,五年級小學生留下書信離家出走去探險。

原來,孩子留書離家出走,只因為作業沒寫完怕被媽媽罵。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幸運的是,孩子被警察找到了,沒遇到任何危險。可是我們卻不得不感嘆,家長隨口吼罵幾句,對孩子來說可不是小問題。有的家長希望通過吼叫的方式讓孩子變得乖巧聽話,希望孩子越來越聰明,殊不知你越吼孩子就越笨。

國外一項研究顯示,88%的父母曾在孩子出生後的前幾年朝他們吼叫過,在7歲孩子的父母中,這個比例高達98%

“吼孩子不好”的道理我們都懂,但奈何臣妾做不到啊。於是總在“忍不住——吼罵——後悔——改不了”的死循環裡走不出來。

和痛打一頓相比,吼罵給孩子造成的傷害並不會輕太多。

布朗大學斯蒂芬妮·帕拉德教授領導的一項為期15年的研究顯示,兒時父母通過吼罵來管教的孩子,成年後與戀人或配偶的關係普遍不夠理想。

教育孩子就得靠吼?當然不是。用對了方法,不吼不叫也能養好孩子!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02

吼孩子的本質是控制不了情緒

很多時候父母都會覺得是孩子不聽話,所以才吼,但本質上,其實是因為大人無法正確管理好情緒,只能通過吼罵發洩。

衝孩子吼罵的3個原因:

1、無法控制情緒

換句話說就是天生“氣點”比較低。遇到孩子哭了、弄髒衣服、沒完成作業等自己看不慣的行為,沒有思考原因,一瞬間怒氣就爆發了。

《爸爸去哪兒》裡陳小春就是這樣一個“容易生氣”的人,兒子坐車動幾下要吼,說幾句話要吼,就連走得慢也要拉下臉吼幾嗓子:“快快快,你怎麼回事!”完全沒有考慮小朋友的步伐是不可能跟上大人的。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本能好好說話卻硬要吼罵,就是無法控制情緒的表現。

2、缺乏教育孩子的方法

孩子一出錯,大腦立刻反應出責怪的話,而不是解決方案。

水果非得捏成黏黏糊糊的抹得到處都是,你怎麼這麼煩?

吃飯磨磨蹭蹭,還一定要看著動畫片,什麼臭毛病?

著急送他上學,卻賴著就是不起床,一點不懂事;

......

沒有好的對策,只能是用吼罵來壓制孩子了。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3、復刻原生家庭的模式

每對吼罵孩子的暴躁父母,其實都在復刻自己童年受到的教育方式。

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這種能力在人5歲前就初步形成了。但由於很多父母不能做到正確的言傳身教,就會使孩子壓抑扭曲自己的情緒,長大後以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別人,成為“不會管理情緒”的人。

我們那一輩的父母,都很信奉“吼吼更健康”原則。等到我們面對自己的孩子時,遇到的問題似曾相識,壓抑許久的情緒終於有了宣洩口,於是乎又父母上身,開始大吼大叫。

只有能正面管理自己情緒的父母,才能教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03

如何不吼不叫管孩子?

1、三步法,快速緩解壞情緒

管教孩子前,平息情緒最重要。教大家一個“三步法”,可以在短期內幫助緩解壞情緒。

第1步,想一想生氣的原因。

很多人都會否認自己生氣了,這就給孩子造成一種誤解,沒生氣還要吼我,那一定是不愛我。我們要接受自己的情緒,才能再找辦法解決。

第2步,換一種積極思維看問題。

比如,孩子這麼堅持,是有主見的表現吧;他搶那個玩具是因為真的喜歡,我也不喜歡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不要遇到點小事就一下聯想到孩子這輩子就完了。

強調一下,換一個積極角度,說的是要儘量看到孩子的優點,進行引導,可不是一味溺愛,無條件縱容孩子犯錯哦。

第3步,為自己的情緒找個發洩口。

如果情緒很糟糕,這一步可以放到第1步進行。

給自己找件能用來發洩情緒的事做,深呼吸、跑步、壓枕頭、寫日記,都是不錯的方法,每個人愛好不同,比如我就喜歡淘米。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2、就事論事,讓孩子為後果負責

看見孩子犯錯了,爸媽總覺得提高分貝吼一通才能讓他長記性,其實啥也沒說到點上。

新加坡的教育喜劇《小孩不笨2》裡說:

大人經常以為,和我們說很多話,就是溝通了,其實,他們都是自己講,自己爽。

無意義的吼叫,對教育孩子無用,還徒增傷害。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2歲前的孩子,是不大能理解什麼是規矩,什麼是體統的。他們不會表達,就用小手來探索世界,一不小心就會“作妖”。到了3歲,自控能力有了,可是自尊心也隨之更強烈。

所以,在表達自己的“生氣點”時,我們不妨將指令說清楚一些,將孩子要承擔的後果也說清楚。比如:

用“媽媽在休息,你要小點聲音”來代替“別吵了!煩死了!”

用“書看完了,你要全收回書架上”來代替“你又亂扔,說了多少次”

用“這個玩具摔壞了就不能再玩了,要好好保護它”來代替“你這個敗家子,爸媽掙錢容易嗎?”

這個過程中不要用指責、嘲諷的語氣。重點是,你提到的後果,只要在能承受範圍內,一定要讓孩子自己負責。比如說不想吃飯,就餓一頓;故意破壞的東西,不是必需品就不再買新的。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要自己負責。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3、讓孩子參與管教過程

讓孩子去收拾自己的爛攤子,非常難,相信很多家長過了上面那關,這一關又忍不住要發火。這時候不妨試試尋找一些孩子喜歡的管教方案,讓他自己做選擇。

比如:

孩子亂扔積木書本,可以說:積木和書不能扔著玩,我們玩扔球好嗎?吃飯時孩子要吃零食,可以說:媽媽知道你要吃零食,而現在是吃飯時間,你想想怎麼辦?

楊絳先生說,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自覺。

讓孩子參與進來,不一定能立刻改掉壞行為,引導他反思才是目的,這樣更利於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建立。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4、用愛和肯定替代指責

如果什麼方法都不好使,或者遇上原則性錯誤,就要直接告訴孩子媽媽還是很愛你,但你這樣做媽媽覺得很不舒服。

“零吼叫”父母不是不能生氣,不能批評,而是要用對方式方法,避免語言暴力。孩子怕被罵,無非是擔心爸爸媽媽不愛自己了。孩子感覺到尊重,才會積極改變。

如果我們對孩子莫名發了脾氣,要主動道歉,給孩子愛的抱抱。想想發火帶給孩子的影響,面子算什麼呀!主動道歉勇於承擔,更利於樹立家長的榜樣形象。

西爾斯說,歡笑是治癒憤怒的特效藥。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難免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怎樣管教,他們便擁有怎樣的情緒和處事方式。所以我們更要堅持“去情緒化”,用溫柔與理解去引導孩子、教育孩子。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因溫柔的力量健康成長,不因憤怒迷失方向。

——END——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對孩子“吼”,孩子不但逆反還會變笨,你相信嗎?在家早教課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