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小朋友叛逆背後,有這麼多種原因!支招三做法

小朋友叛逆,滿滿的乾貨來襲。

一位媽媽在廚房炒菜,小女孩在一旁好奇地看。媽媽說:“燙哦,不能碰!”沒想到小女孩一邊笑眯眯地看著媽媽,一邊伸出食指慢慢地靠近火燙的鍋邊。直到媽媽尖叫“別碰”,小女孩才笑嘻嘻地跑開了。

這位媽媽說:“真是好氣人,孩子故意唱反調。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到底是任由她呢?還是需要好好教育呢?”


沒想到,小朋友叛逆背後,有這麼多種原因!支招三做法


經常也有父母問類似的問題,

例如小孩把酸奶倒床上,父母勸阻不聽;

小孩踩壞玩具,父母勸阻不聽;

小孩故意不睡,即使已經打瞌睡,父母勸阻不聽;

小孩打人,父母勸阻不聽;

小孩把繪本撕掉,父母勸阻不聽……

這是小孩的叛逆行為表現。

孩子叛逆期?你家孩子處於哪個階段?

2-3歲,寶寶叛逆期,典型特徵是愛說“不”,“我不要”;

7-9歲,兒童叛逆期,典型特徵是不理會他人,拖拉磨蹭;

12-18歲,青春叛逆期,典型特徵是彰顯自我,企圖擺脫爸媽控制。


沒想到,小朋友叛逆背後,有這麼多種原因!支招三做法


有些媽媽問,“我家小孩4,5歲都叛逆,似乎沒有什麼時候乖巧過……”這是正常的,上面的年齡分類,只是平均的情形,每個孩子的心智發育都不同步。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每個孩子都會不約而同地表現出自我的行為,他們迫切地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這也是孩子們獨立思維發展的表現,這是正常的。雖然爸媽們常常被氣壞,但這是孩子智力成長的表現。

除了獨立思維發展的原因,其實還有其他常見的原因,導致孩子不理會大人。爸媽們如果不多加了解,可能便會做出誤判,導致親子矛盾的產生。

孩子把大人當“透明”的其他五種常見原因,看看你有沒誤會過孩子?

1、小孩在專注他的事情,不想被中斷

我家女兒未夠3歲,有一天晚上,我叫她睡覺,可是沒有任何回應。我走到陽臺,看見她一本正經地對著她的毛絨玩具說悄悄話,她在跟毛絨玩具解釋為什麼她不能吃糖的問題。連我走到她身邊也沒留意。

小朋友幼年時期的專注力很寶貴,別輕易打擾。如果2,3歲孩子的專注時間能達到1小時,你可得要偷著樂了,因為2,3歲小孩的平均專注時間不超過10分鐘。

所以當你發現孩子把你“當耳邊風”,爸媽就要觀察,小孩是不是很投入地玩耍。如果孩子的專注不會太影響接下來的事情,爸媽儘量別打擾。


沒想到,小朋友叛逆背後,有這麼多種原因!支招三做法

2、小孩不懂大人講什麼

我家兒子差不多2歲時,有一次在跟別的小朋友推皮球時,突然崩潰大哭,我問了他很多次都不回答,只是一直在哭。我後來留意到他臉上有抓痕,我就問:“是不是玩得太興奮,不小心被人抓了?”

兒子哭著說:“不懂。”

我問:“哪裡不懂?”

他抽噎著說:“‘興奮’,不懂。”

這就是孩子的語言能力不足的表現。有時孩子不回應,有可能是因為不懂大人講什麼,或不知道如何回答。這時爸媽可以鼓勵孩子通過配合肢體語言表達。

3、小孩知道如何回應,可他也知道爸媽不喜歡他的回答

朋友家有個小男孩3歲多,已經上幼兒園。有一次,他一個人坐在房間的地板上,手捂著嘴巴。看到媽媽推門進入,就很緊張地看著媽媽。媽媽問“幹嘛啦”,小男孩不回應,繼續用手捂著嘴巴。後來孩子被逼得急了,一張嘴巴,嘴巴掉出來一顆糖。小孩接下來的表現也很搗蛋,他說“媽媽,這是玩具,不是糖啊”。

孩子有時雖然知道如何回答,可經驗告訴他,他不能說,否則會被批評。所以小孩有時就故意不說或不回應。


沒想到,小朋友叛逆背後,有這麼多種原因!支招三做法

4、小孩生病,情緒糟糕

這是一位媽媽家的故事。她家的小女孩有一段時間非常抗拒吃肉,什麼肉都不要,每次大人一夾肉到她碗裡,她就要哭,有時還把肉夾起來扔在桌子上。家人困惑,問孩子為什麼這樣,說那是她最愛吃的肉。孩子不回應,只是發脾氣。後來孩子刷牙時,媽媽發現小女孩的牙齦全部紅腫,媽媽問“是不是牙痛,所以不想吃?”小女孩這才點頭。

有時小孩生病,因為疼痛和不舒服,導致情緒煩躁而不回應父母,這也是常見的現象。

5、小孩記仇,故意作對

有一位小男孩,跟媽媽和媽媽的朋友看電影,還沒進入影廳,就把手上剛買的滿滿的爆米花全扔進了垃圾桶,雖然在他剛想扔時,媽媽已經大喊“不要”,他還是扔了。媽媽很生氣,伸手就打了孩子,本來好好的玩耍時光,變成了陰鬱時光。後來媽媽冷靜過後才想起,在買爆米花前,她和朋友曾經調侃過小男孩愛吃爆米花,還給他起了個小花名叫“爆米花王子”,孩子說“不喜歡你們這樣叫我”。

我經常見到一些大人故意調侃或嘲諷小孩,不理會孩子的內心和情緒,就容易帶來孩子的叛逆。


沒想到,小朋友叛逆背後,有這麼多種原因!支招三做法


對孩子的故意作對行為,爸媽們如何做,才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呢?

常見的三種做法

1、在孩子情緒肆虐關頭暫時忽略,稍後溝通。

我們以丟掉爆米花的小孩為例,當孩子故意丟掉爆米花是在洩憤,這時很多家長採取批評孩子浪費食物,甚至憤怒地打罵孩子,這種做法一定會引起孩子未來更多的叛逆。家長不如讓自己的情緒稍微平靜,也當孩子的情緒平息後,再不帶情緒地跟孩子溝通,這才有助於改掉孩子的故意叛逆。

2、有條件地答應。

舉個例子,天快黑了,媽媽希望玩沙的孩子儘快回家。這時如果你發現孩子還玩得興致勃勃,你可以跟孩子約定:“我們再玩10分鐘就走好嗎?”孩子一般會答應的。如果孩子不答應,你可以給孩子選擇:“選擇一,再玩5分鐘;選擇二,再玩10分鐘。”孩子一般會選擇第二個。

3、理性地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

很多父母面對孩子的叛逆,往往會下意識地認為這是孩子故意搗亂。可有時候孩子確實不是故意的,孩子語言能力弱、孩子太專注聽不到、孩子生病了情緒糟糕……這些都需要爸媽們理性地觀察,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真實原因,提高親子溝通的效率,減少親子衝突。


沒想到,小朋友叛逆背後,有這麼多種原因!支招三做法


下面是一位爸爸和兒子的故事,我們或許能獲得一些啟發。

有一次,身邊一位朋友對他正在玩玩具的孩子說:“寶貝,你想要超級變形金剛嗎?”

孩子不回應。

這位爸爸又問了一次:“你要超級變形金剛嗎?”

孩子仍舊不回應。

爸爸有些惱,可忍住了,再問了一次。

孩子這才抬頭說“要”。

“為什麼你要爸爸問你三次呢?”

孩子說:“你以前問完就忘記了,我想讓你印象深刻一些。”

“好吧,這的確要怪爸爸”,他瞬間原諒了孩子。

這個世界上的好父母很多,如果你感覺難以做到,就裝作做一個。因為裝著裝著,哪天就成真了。

在孩子把你當“耳邊風”面前,你需要這種魄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