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战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史观揭底

宋成有:“终战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史观揭底

2017年10月25日晚19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开展了关于“终战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史观揭底为主题的讲座。此次讲座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副会长、北京大学韩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宋成有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历史文化学院张华老师担任主持人,历史文化学院本科及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宋成有教授首先提出从1982年起,日本不断篡改历史、掩盖真相、美化侵略的右翼史观花样百出。追根溯源,战后日本右翼,无论新老,其史观与裕仁天皇的《终战诏书》及其衍生物“终战史观”密切相关。

此次讲座中,宋成有教授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论述:

一、《终战诏书》与“终战史观”的由来及其主要观点。

《终战诏书》的主要内容是:宣布“世界大势”与“帝国现状”,饬令政府接受《波茨坦公告》;解释接受公告、实施停战的原因,即战争已经历时4年,但“战局未见好转”,“残酷炸弹”的后果“实难逆料”,继续作战将导致“民族灭亡”、“破坏人类文明”;因被迫接受公告,向“盟邦”和臣民表示痛惜和遗憾;强调战后重建的信念:“势必发扬国体之精华”,“确信神州不灭”,“倾全力于将来之建设”等。诏书展示了战时日本官方的时局观和历史观,“终战史观”亦因此而得名。

“终战史观”继承了《终战诏书》的主要思想,“终战史观”的基本观点为:坚持“皇国史观”与“国体论”的立场;颂扬“大东亚战争”;抹杀侵华战争的罪行;否认殖民侵略的罪行。这种“终战史观”对战后日本右翼史观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比较分析“终战史观”与日本右翼史观之间“源”与“流”的继承和嬗变。宋成有教授针对该问题列举了日本战后右翼史观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并揭示右翼史观与“终战史观”的关联:基本观点如出一辙。如:主张恢复“建国神话”的记述;重倡皇国史观和“国体轮”;肯定“大东亚战争”,认为这是“自存自卫的战争,也是解放亚洲的义战”;否认侵华罪行;美化殖民统治罪行。

接着宋成有教授深度剖析右翼史观之所以承袭“终战史观”的原因。

“终战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史观揭底


“终战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史观揭底


“终战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史观揭底


“终战史观”:战后日本右翼史观揭底


其一,“帝国心结”作祟。终战史观是日本统治集团的集体历史记忆与时局意识,表达了“大日本帝国”组建与扩张期间统治集团的共同利益、立场与诉求,影响持久。民主化冲击过后,“帝国旧班底”复活,人脉犹在,尊崇帝国“业绩”的心结依旧,在史观上卷土重来。其二,标榜“忠君爱国”。新老右翼势力痴迷“神国论”、“皇国论”、崇信“国体论”,以“爱国者”、“国士”、“皇民”自居。“终战史观”遂为复旧、翻案的抓手。其三,与美国的对日政策有关。美国长期态度暧昧,听任右翼史观嚣张。一石多鸟,增强亚太存在的理由。

除此之外,宋成有教授还提出有关日本右翼的几个问题。

首先,宋教授指出右翼史观的特点是政治作秀,学术含量很低;右翼势力冥顽不化,始终坚持“终战史观”,重拾甲午战争以来鼓吹日本种族优越、侵略有理;并且右翼史观对日本社会的影响在最近20年不断增长。

其次,教授分析了日本右翼坚持“终战史观”、拒绝道歉的原因。右翼势力抹杀是非界限,选择性失忆,他们认为“战争结束,就应该忘记过去”;右翼势力痴迷阴谋论,无意面对事实,他们提出“如果卑躬屈膝地谢罪,只会抹杀功绩,不断诱发忘恩负义的谴责”如此不负责任的论断;右翼势力善于自我标榜,宣扬“日本优越”。

最后,宋成有教授提出中日两国之间的历史问题论争将长期持续下去。

讲座之后,宋成有教授对部分同学关于日本右翼史观与“终战史观”方面提出的疑惑问一一作答。通过这次讲座,使学生对目前日本右翼势力所持之史观,尤其是对目前为什么在日本会出现“教科书问题”、“否认侵华战争行为”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思考,也让每一位学生认识到,要立足当下,铭记历史,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历史史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