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與齊景公論忠孝,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當時梁丘據,是齊景公的寵臣,深得景公喜愛。他死後,景公十分傷心,召來晏子說:“梁丘據對我忠心耿耿,現在他死了,我想豐厚地安葬他,並把他的墳墓修得高大些。您看可以嗎?”

晏子與齊景公論忠孝,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諸侯

晏子並未先表態,他問道:“您說梁丘據十分鐘愛您,可以具體講給我聽聽嗎?”

景公說:“我喜歡一些玩物,手下人做不出來,梁丘據就把他的玩物獻給我,所以我說他忠君;即使是颳風下雨的晚上,我召他來,他都風雨無阻準時到,因此我知道他愛我。”

晏子說:“我的看法與您不一樣,請問,我是說呢還是不說?”景公說:“你放心地說吧。”

晏子說:“我聽古代聖賢說,臣子把君主作為個人專一的侍奉者,叫作不忠,兒子專一順從父親,叫作不孝。侍奉君主的原則,是勸導君主對群臣有禮,對百姓有恩惠,對諸侯有信義,這樣侍奉君主才叫忠。現在齊國的百姓,都是您的臣民,但是隻有梁丘據愛戴您,為什麼愛你人這樣少呢?齊國境內的貨物,都是您的財產,但只有梁丘據用他的私財來表示忠心,為什麼忠於您的人如此少呢?這都是因為梁丘據的緣故啊!梁丘據阻塞賢臣,矇蔽國君,所以大家都不忠愛您了,您獲得一人的忠愛,卻失去了更多人的忠愛,難道這不危險嗎?”

景公說:“是太危險了!我真不知道自己已到了這種地步啊!”於是下令停止為梁丘據修造墳墓,只是草草地埋葬了事。老百姓聽說此事後,都十分高興。

晏子與齊景公論忠孝,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諸侯

晏子救災

有一年,齊國連續下了17天大雨,河水暴漲,沖毀了許多莊稼和房屋,許多百姓流離失所。晏子十分著急,他向齊景公請示發放糧食,救濟災民,請示了好幾次,可景公都沒有同意。景公卻命人去全國巡視,尋求善於歌舞的美人。晏子知道後,連聲嘆氣,於是把家裡的糧食分發給災民,並把裝載糧食的器具擺放在路旁,供災民們使用。糧食分完後,晏子步行去見齊景公,請求辭去宰相的職位,他說:“齊國一連下了十七天的大雨,一個村裡有數十家房屋受損壞,到處都是飢餓之民,許多人沒有衣服穿,老百姓都背井離鄉,四處逃荒。而您卻一點也不憐憫他們,日夜飲酒作樂,還到處搜尋美女。您宮中的馬吃著府庫的糧食,獵狗吃夠了牛羊肉。您對待犬馬不是太豐厚了嗎?對待百姓不是太刻薄了嗎?老百姓無處求救,就不會喜歡君主,那就危險了。我是百官追隨的宰相,老百姓飢餓貧困無人管,君主沉湎酒色無人勸,我的罪過實在是太大了。我請求辭掉宰相的職位。”說完快步走出宮門,消失在大雨中。

齊景公見晏子真的要辭職,他也害怕了,於是急忙追趕晏子。由於道路泥濘,沒有追上,景公便命令駕車去晏子家。到了晏子家,晏子已走了,景公又驅車追趕,終於追上了晏子。景公下車跟在晏子的身後,邊走邊說:“我有罪過,我有罪過。您拋棄我全是我咎由自取。您可以不考慮我,但您也不考慮國家和百姓嗎?我希望您還能輔佐我,我拿出所有的糧食財物,分發給老百姓,給多給少,誰輕誰重,都由您一人決定。”說著,景公就在路邊向晏子躬身施禮,晏子見景公知道悔改了,便同意返回國都。

晏子回到國都,立即下令各級官吏巡視災民,並下令:家裡有農桑種子而沒有糧食吃的人家,發給足夠一個月吃的糧食;沒有種子的人家,發給夠一年吃的糧食;沒有柴火的人家,發給一定量的柴草,對於那些房屋倒塌無法居住的,發給金錢幫助修繕。晏子規定,各級官吏必須在三天內,完成這些任務,否則就是翫忽職守,要處以重罪。

晏子又勸景公減少食肉,撤消宴飲。宮中的馬匹不吃府庫的糧食,獵犬不吃肉粥。減少對臣下的賞賜,並在三天內,遣散舞女三千人。景公都一一照辦了。

這樣,齊國終於渡過了最艱難的日子。

晏子與齊景公論忠孝,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諸侯

晏子煞歪風

齊景公後宮妃妾眾多,一個個如花似玉,光彩照人。景公不知什麼原因,喜愛他的妃妾女扮男妝,讓女人穿男人的衣服,佩男人的飾物。這樣一來,從宮內傳到宮外,整個京城的女人,都穿起男人的衣服,佩戴男人的飾物,不細加分辨,還以為當地全是清一色的男人,沒有女人。

這事使齊景公大傷腦筋,一再下令禁止京城的人女扮男妝,宣佈女人如果穿男人的衣服,就把她的衣服撕碎,把她的衣帶扯斷。可是命令歸命令,行動歸行動,京城的女人不聽命令,照舊穿男服、佩男飾。齊景公百思不得其解:“這是為什麼呢?”一天,晏嬰入見,齊景公一五一十地把情況告訴了他。晏嬰聽後,覺得又好氣又好笑,說道:“陛下喜愛後宮妃妾穿男人衣服、佩男人飾物,卻禁止京城的女人,不許仿效。這好比在門上懸掛牛頭,實際上賣的是馬肉。陛下既然要禁止京城的女人穿男服、佩男飾,為什麼不先從後宮做起呢?妃妾們不穿男服、不佩男飾了,宮外的人也就不敢這樣做了。”齊景公聽後,說:“好的!”結果不到一個月,女扮男妝的風氣就絕跡了。

當時,齊國京城還有一種風氣:許多人愛駕著馬車,故意互相沖撞,以此取樂,也不知撞死了多少馬,撞壞了多少車。齊景公下過命令,禁止這種做法,但是沒有成效。晏嬰眉頭一皺,計上心頭。他新造一輛馬車,由四匹駿馬拉著,也參加了馬車衝撞的行列。一會兒,他的馬車撞著了別人的馬車,他顯得非常懊喪,說:“馬車相撞,是不吉祥的凶兆,是神靈給予我的懲罰。”說罷,扔下那輛新車,揚長而去。他的話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說馬車相撞,是“凶兆”和“懲罰”。從此,再沒有人用馬車互相沖撞取樂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