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如何成就了左宗棠?

中國這種先秦以來就鼓勵後人應該超越前人,應該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真正在實踐中能夠付諸於實踐的宰相、將領確少之又少。


只有曾國藩做到了,湘軍後來給皇帝重用了,局面打開了以後,曾國藩就極力主張手下有才幹、有能力的人去治理門戶,自闢乾坤,把珍重人的因素、發揮人的才幹做到了極致,充分表達了他高超的見識和廣闊的胸懷。


比如說左宗棠,左宗棠滿腹經綸,非常能幹,但是,他仕途不好,只考取了舉人,連進士都不是,但確實很能幹,他除了讀《四書》《五經》經書以外,還廣泛看了很多治軍、水利方政等等一些實際應用的書。所以,當時在湖南境內,左宗棠雖然沒當官,但是名聲很大。


林則徐從新疆回來的時候曾經專門把左宗棠請到湘軍他那個船上談了一天,林則徐說,我對左宗棠是“一見傾倒,詫為絕世奇才”。一見左宗棠就傾倒了,他太能幹了,對治理國家、對軍事、對糧戶都有一套見解,太難得了。


當時的兩江總督叫陶澍,陶澍跟左宗棠的年紀差不多大,因為左宗棠沒什麼官,不能任用他,要當了進士以後才能正式任命當官,陶澍就讓自己的獨生兒子娶了左宗棠的女兒。


所以,當太平軍大軍圍攻長沙的時候,當時的湖南巡撫府張亮基,也是後來的總督,親自去請左宗棠出山,趕快來救助長沙,守城。左宗棠在這種誠意之下就來了,以師爺的身份開始幫助總督府處理軍事大政。


左宗棠很能幹,他一到巡撫府以後,就把全部的力量開始投入保衛大清江山,保衛長沙這個戰役當中。他當時一方面通過改革稅制,革除弊政,增加財富的收入,減輕農民的負擔,得到大家的支持;另一方面,他又讓有錢的出錢,有糧的出糧,讓大家能夠團聚起來,出軍餉,支持曾國藩練湘軍。


曾國藩,如何成就了左宗棠?


在左宗棠的治理下,整個巡撫府被他搞的頭頭是道,太平軍在十幾個省基本上都佔領了省城,唯有湖南省長沙攻不下,為什麼?因為有曾國藩和左宗棠在這裡,所以湖南長沙沒有被攻破。


左宗棠本來就自視甚高,自號今亮,我就是當今的諸葛亮,他把總督府治理的這麼好,張亮基,包括後來接他班的駱秉章都對他很信任,很器重,一切都聽他的,聽左師爺的,從來不插手。


所以,養成了左宗棠很驕傲的脾氣。樊燮本來是二品總兵,當時調到四川去升職,但是樊燮向駱秉章告辭的時候沒有向坐在駱秉章旁邊的左宗棠行禮打招呼。左宗棠就跳起來,一腳把樊燮踢開,“王八蛋,滾出去,你連本師爺都不打招呼”。


樊燮是二品大臣,被一個師爺拳打腳踢,簡直是羞辱至極,就向皇帝哭訴。按照大清律,拳打朝廷兵官立當斬,皇帝很生氣,下命令給湖南。查明事實,如果左宗棠這麼狂妄,讓官文從湖北趕去湖南,當場宰了他。


這下左宗棠死罪難逃了,曾國藩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非常著急,馬上向皇帝請奏摺保薦。就說左宗棠這個人是個很有才華的人,就是脾氣不太好,現在天下大亂,請皇上為了軍國大紀,國家的重任,不要殺他,留下他。


同時,曾國藩還動員當時的狀元潘祖蔭給皇上寫奏摺。潘祖蔭很會寫文章,有兩句話流傳至今,“天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未來不可一日不可無左宗棠也”。如果把左宗棠殺掉了,湖南就守不住了,不能殺。


此外,曾國藩還動用胡林翼,你讓官文就在武漢坐著,不要到湖南來。官文不來,就殺不了左宗棠,所以官文也聽胡林翼的,就是不去查辦。


然後所有的湘軍大臣在曾國藩的帶領下通通向皇帝奏摺求教,皇上看到那麼多大員求救,也要賣這個面子,好了,死罪難逃,活罪不免,讓左宗棠去曾國藩軍營效勞,立功贖罪,左宗棠就到了曾國藩的軍營了。


左宗棠本來是很看不起曾國藩的。曾國藩曾經寫了一首詞,左宗棠當時當師爺的時候寫的:“季子自稱高,仕不在朝,隱不在山,與人見輒相左。”


翻譯一下意思就是:季子,你老是說大話,很驕傲,很驕傲言高,可是,你仕不在朝,隱不在山,你不是朝廷的官,要說隱居,你又不在山間,你在總督府裡,與我意見常相左,你老是和我唱對臺戲,老是和我唱反調。


左宗棠馬上回答:“藩城當衛國。進不能戰,退不能守,問伊經濟有何曾?”


意思是說:你這個人為國家治理,你在當國,可是,你進攻不能攻城一地,連城都守不住,你退下來又不能守城,我問你,你當時的經濟怎麼治理國家,我問你那些治國之民又有什麼用,你什麼都不懂,你就是一個俘虜。


人家說這首詞曾國藩眼裡還是有左宗棠的,但是,在左宗棠眼裡是沒有曾國藩的。


左宗棠到了曾國藩的軍營之後,曾國藩對他是以禮相待,非常誠懇的接待他,把他安置得很好。曾國藩是兩江總督,凡是重要的事情都跟左宗棠商量,讓左宗棠出面去辦很多事情。凡是左宗棠立了一點小小的功勞都向皇帝寫奏摺,說左宗棠今天又立了什麼功,向皇帝不斷的保薦他。


所以,左宗棠到了曾國藩的軍營才19天就以四品軍官述職了,那是真正的朝廷命官,因為曾國藩不斷的寫奏摺說他立了這樣的功,那樣的功,怎麼能幹,皇上就給他官職了。


曾國藩就跟左宗棠說,季高,你究竟想幹什麼?


左宗棠說,在大亂之中,我只想領兵打仗。


曾國藩就很大度的說,好,你回湖南去,招5000軍士,一切供給糧餉、軍餉、裝備由我給你。


左宗棠就馬上回湖南,大旗一招,很快就招起了5000軍士。


曾國藩就跟他說,你現在就去鎮守景德鎮,景德鎮是李秀成的乾兒子在那裡鎮守,你把景德鎮收回來。


景德鎮在江西也是一個要害之地。左宗棠去了以後很快就用空城計把李秀成的部將打的一敗塗地,先俘虜了他再收復了景德鎮。這一來,曾國藩馬上又給皇帝寫奏摺。


所以,左宗棠去曾國藩那裡半年多就當上浙江巡撫,從此開始了真正的飛黃騰達之路。


左宗棠當了浙江巡撫以後,鎮守浙江,最後到福建,收回了福建。


左宗棠不到三年時間就升到了閩浙總督,浙江和福建的總督,最高軍事長官。


左宗棠確實很能幹,他把他的軍隊管得很好,把民政治理得很好。後來當北方捻軍襲擊的時候,左宗棠又帶領他的軍隊剿平了捻軍,當回民造反的時候,左宗棠又帶領他的軍隊去進攻甘肅,平叛了回亂。


當時只要哪個地方有戰亂,有危局,只要左宗棠一出面就可以平復,很快建功,非常不簡單。


到了1860年,當時安慶和南京還沒有攻下的時候,當時左宗棠南征北討,後來到了1865年,當時已經攻下了安慶,打下了南京,曾國藩也進行了裁軍。


但是,這時候新疆發生了非常大動亂,形成了藩鎮割據。當時浩罕汗國將領阿古柏率領一支很強的軍隊進入了新疆,1867年佔領了吐魯番,又翻越了天山奪取了烏魯木齊和天山南北廣大地區,建立了一個國家叫做洪福汗國。


俄國這時候也起兵,沙皇是以侵略、擴張土地為宗旨,也帶領一支俄軍把哈密和伊犁的廣大地區佔領了。


曾國藩,如何成就了左宗棠?


這時候新疆的局勢危難,搞不好整個新疆就被分裂出去了,需要一個很有威望、能挽救的人趕快來挽救這個危局。


這時候曾國藩就向皇上上折保薦,只有左宗棠堪當重任。奏摺馬上批下來了,其實當時也沒有其他人,李鴻章當時江浙有很多事情走不了,只能派左宗棠去,左宗棠也確實非常能幹。


左宗棠受命以後,曾國藩為了支持他,讓他能夠取得旗開得勝,把當時他僅剩下的最能打仗的一支湘軍給了左宗棠。


當時攻下南京後曾國藩裁軍,把90%的湘軍都裁了,只留了1萬多人,全部給了左宗棠。帶兵的兩個人一個叫劉松山,一個叫劉錦棠,是一個叔叔和侄兒,這是後期最能打仗的兩員大將,把這兩個人帶的老湘軍撥給左宗棠,左宗棠就靠這兩支軍隊,再加上他自己的軍隊遠增新疆。


當時曾國藩正在兩江總督的任上,把中國最富裕的三個省的糧餉、軍需、錢款、裝備源源不斷的供給左宗棠,使左宗棠能夠順利進軍。


左宗棠當時已年逾60了,可是國家在這種危局之中,還是慷慨接下了重任。他賦詩言志,“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老懷益壯,差堪告慰”。我雖然年紀很大了,但是我還要壯幾年,我要對天唱歌,國家把這個重任給我,我一定要老槐於壯,越戰越猛,這是我平生最大的願望。左宗棠非常了不起。


經過周密的籌劃、艱苦的奮戰,左宗棠帶著劉錦棠、劉松山兩叔侄的軍隊很快收復了烏魯木齊、吐魯番和天山南的廣大地區,現在他要進攻伊犁了。


在進攻伊犁的路上,左宗棠的士兵抬著棺材前行,表示要和俄軍血戰到底,誓死抗國軍,保衛祖國主權的決心。在左宗棠的指揮和帶領下,全軍將士非常眾志成城,很快打得俄軍無回手之力,伊犁收回了。這時候曾國藩的大兒子被清廷派為談判的使節,去俄軍談判,在左宗棠強大的軍事和勝利的面前,俄軍只好低頭認輸,中俄簽訂了《伊犁條約》。


《伊犁條約》是近代史上中國唯一取得勝利的條約,完全收回了新疆的領土,俄軍從此退開了。其他的《南京條約》,《辛丑條約》都是割地賠款,只有《伊犁條約》是維護了國家主權的,這是在左宗棠的強力軍事下取得的。


左宗棠最難得的,一路進軍,一路高歌,還一路幫助當地的人民恢復生產,修渠修坎,讓軍事和當地老百姓一路摘下了榆樹和柳樹。當時唐朝王之渙寫了一首詩“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從玉門以西的地方是中國自古以來的積冰之地,連春天都沒有的地方,可是現在左宗棠一路高歌,修水渠,恢復生產,讓新疆的經濟很快得到了恢復,而且所到之處,植樹楊柳到青天,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所以當地人很感激他,寫了很多詩歌。


當時有個叫楊昌浚的人寫了一首詩,這首詩不是很好,但是,卻真切表示了新疆人對他的愛戴、收復祖國的敬佩之情。“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渡玉關”。大將老將軍為了平叛祖國,古稀之年還在這艱苦奮鬥,沒有回到故鄉來,這時候你到天山南北去,到處都是說著湖南口音的湘土弟子滿天山,遠處三千里種遍了楊樹榆樹,這時候引得春風渡玉關,到處一片青春,生產恢復,人民安居。非常不簡單。


曾國藩為左宗棠所做的一切終於感動了左宗棠,所以1872年,當曾國藩逝世的時候,左宗棠發自內心的敬佩之情,又寫了一首詞。“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正是曾國藩的謀國之忠、知人之明,才贏得了左宗棠的自愧,而他們的同心感錯,在戰鬥中不斷的有錯誤發生,不斷的像刀砍石頭一樣,把錯誤去掉,目的都是為了盡忠國家。


“無負平生”充分表現了左宗棠對曾國藩的欽佩之情,可見曾國藩、左宗棠都是有寬闊胸懷之人。左宗棠的這副對聯一半在挽曾國藩,一半在責備自己,一半在頌揚曾國藩的道德品格,一半在抒發自己的感情,正直、識見、高遠,背後是盛讚,認為是名言流傳至今。


左宗棠對朋友說,文正公在世的時候我看不起他,他去世了我越來越敬佩他,後來曾國藩的兒子、女婿每當生活上、仕途上遇到困難的時候,左宗棠都挺身而出,又是賜銀,又是為他們排解分難,並多次鼓勵他們在功業上去為國家建功立業,左宗棠進行了提醒,進而報答曾國藩對他的知遇之恩和栽培之情。


所以我們說曾國藩若沒有識人的智慧、用人的誠心和用人的寬厚情懷,便難以形成強大的感召力。曾國藩在寬容別人、成就別人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的宿命,非常了不起。


綜上所述,曾國藩對人才問題的高度重視,在其從政、治軍的實踐中又對傳統的人才理論加以發展創新,形成了自己一整套培養、選拔和任用人才的理論和方法,收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這不僅成就了曾國藩為之奮鬥的事業,而且推動了當時中國歷史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