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的留学热潮

由于封建制度和思想的影响和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下,中国与世界隔绝开来了,导致中国近代十分缺乏技术类人才。近代洋务运动不仅在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上做出了改革,也在教育上做出了改革。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全国有30多所。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师同文馆,主要培养翻译人才;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等,培养新式海军人才。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和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

近代的留学热潮

京师同文馆

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留学实在1872到1875年间。在曾国潘,李鸿章等洋务派带领下留学生开始留学美国,先后进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麻省理工等著名学府深造。留学项目最早开始于1871年,当时的清政府拨款白银120万两用于留学生的教育经费,分别在中国的上海和美国的麻省春田城成立了“幼童出洋肄业局”。容闳被任命为副委员,容闳得此消息非常高兴。容闳是近代中国留学的第一人。小时七岁的容闳跟随父亲前往澳门,随后迁往香港继续学业。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底,勃朗校长夫妇因病准备返美,临行前表示愿意带三五名学生一同赴美留学。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1月)初,勃朗牧师返回美国,离开时带同容闳、黄宽及黄胜三人前往美国留学。4月12日,到达纽约,容闳在麻省之孟松预备学校(Monson Academy)就读。道光三十年(1850年)毕业后考入耶鲁学院,为首名于耶鲁学院就读之中国人。

近代的留学热潮

容闳

1872年,第一批年龄不足15岁(留学计划15年,为国家做计划)的30名聪颖的幼童远渡重洋到达美国学习外语科学以及技术,开始了官派留学的先河。幼童出国之前要在上海的预备学校学习通过中英文的考试,并且幼童的家长必须写下保证书,抵美后的幼童先由老师负责教育监护,美国老师负责两到四个,英文合格的幼童直接进入美国学校。不合格的在老师家里接受补习,这一切都是容闳安排好的。最初幼童穿长袍马褂,梳着小辫子,以至于每次外出后面总会跟着一群人高叫“中国女孩子”,他们很尴尬,最后他们改穿西服,操流利的英语,打棒球,踢足球。他们与美国老师和家庭建立了感情,在学校里日益进步,显示出非凡的才智,受到美国人的尊重。但是出洋局的委员思想陈腐,深恐幼童偏重西学,蜕变为洋鬼子,不断的上奏清庭,诋毁幼童留学的种种留学的弊端,最终导致1881年清廷下令全体幼童即日回国。容闳苦心经营的派遣幼童留学计划宣告破产。幼童中只有两名完成学业,詹天佑其中一人。这近代第一批留美学童中也出现很多出色的人物。


近代的留学热潮

第一批留美学童


近代的留学热潮

詹天佑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对科学在中国发展有巨大作用,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决定学习日本,掀起了一股“日本热”。戊戌变法发起人梁启超曾游学西方,学习过西方知识,他提出翻译书籍以东文为主辅以西文,而后京师同文馆也增设了东文馆。“日本热”的兴起还有重要原因是当时的西文科学类书比较贵,这些内容大都有日本的译本,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文比较容易掌握,于此同时和“日本热”相对应日本国也出现了一阵“清国热”。1906年有五六百名教师来华执教。甲午中日战争后的第二年,中国派出第一批赴日留学生,在张之洞等人的倡议下,清庭开始放宽政策,鼓励人们以多种方式前往日本学习。科举制的废除,人们无仕途之路,这也使赴日留学潮开始愈发壮大。而这时留学美国只有十多人,反差很大。

这极大刺激美国 ,美国意识到想要战胜控制中国,思想上是最有效。于是美国提出退款清学,意思是在中国条约赔款交付给美国赔款金,然后美国会退回部分金额给清政府用于留美教育,这说到底还是用自己国家的钱。此后二十年间,又掀起规模浩大的留美运动。

对待留学运动,清政府一直保持积极态度,后来的留学运动还出现不少女性的身影。留学生十分之八的专业都以实用类的理工农医科为主,这客观上推到了中国的科学的发展。

而现在中国留学生留学也一直没有断过,可以说是延续了一百多年。不过不同的是现在的 留学有更多的自主性,而且有更多的选择,条件也更加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