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在實體店或者網上,人們能很方便的買到款式眾多的衣服和床品。其中有很多是口碑不錯上身舒服的棉製品,比如天竺棉裸睡被。

在中國,棉製品隨處可見,每個人身上的衣服,睡覺的床單被套,用的原料就是棉花。棉製品天然,廉價,擁有優質的透氣吸水性,體感舒服,是完美的衣服和床品材料。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棉花

追求舒適是人的本性,吃好穿好烙印在每個人的骨子裡。在現代,棉織品似乎可以唾手可得,它完美解決了人們溫飽中“溫”的原始需求。但是,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棉花像今天白菜一樣的普及,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它經歷了漫長的幾千幾萬年的時間,是一個長長的故事。

一種完美的材料

拿純棉製品來說,完美的衣著寢居材料應該有以下特點:

一,好的舒適性,必須保暖,還要透氣吸汗,適應不同的冷暖氣候。

二,原料是天然的,適合大面積種植。

三,加工技術門檻低,大眾都能廉價買到。

四,可以裁剪,能做成不同的樣式。

在歷史上,這樣的完美材料,並不好找。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天竺棉裸睡被

中國人以前都穿什麼

在古代,人們衣不蔽體,凍死人的事很常見。

最早,人類是穿著樹葉做的衣服。可想而知,樹葉的衣服並不好穿,並且不保暖。

隨後,人們發現了動物毛皮。動物毛皮是人類最早的打獵工作帶來的副產品,是天然的材料,有很好的保暖性,是優質的衣服材料。但是動物毛皮屬於奢侈品,即使現在社會也是如此,打獵充滿了危險性,而且能收穫到動物毛皮數量有限。動物毛皮還有一個缺陷,因為保暖性太好,只能冬天用。想象一下,孫悟空在夏天穿著虎皮裙,那感覺也熱的酸爽。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為了需要找替代品,中國人從加工漁網中得到啟發,發現了麻和葛。這兩種都是天然的植物,有可見的長纖維,可以編織。但是,天然的植物纖維,並不像現在的亞麻製品,在早期加工技術下,是很粗的,用它加工出來的衣服,差不多就是“麻袋”,穿在身上,並不舒服。

直到傳說中絲織品的出現。

在歷史上開高光的某一天,黃帝的妻子嫘祖,發現了蠶絲,並把它做成了絲織品。蠶絲是蛋白質纖維,擁有棉織品一樣的材質特性。直到現在,蠶絲仍然是高端的材料。

絲綢,滿足人們對“衣”的原始需求,創造了中國的文化。《周禮》中說到,“染人掌染絲帛”,帛就是絲織品。可見在周朝,已經有成形的絲綢業。隨後的幾千年裡,中國出現了綾羅綢緞紗錦等十五種絲織品種類。在漢武帝的年代,絲綢作為中國的名片,通過絲綢之路流傳到世界各地。對於當時羅馬的貴族,中國的絲綢,就相當於今天的紀梵希奢侈品。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絲綢制的龍袍

絲綢有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養蠶和加工,導致產量低且很貴,一般只有貴族穿的起。而大多數老百姓,只能穿舒適性不佳的麻布。

棉花的出現

棉花在古代並不是沒有,而是沒有大範圍的種植和應用。棉花有很多品種,非洲棉,亞洲棉,陸地棉,海島棉。古代中國也有一些品種,但是,很長時間,棉花是被當做觀賞植物看的。《尚書·禹貢》中說“島夷卉服,厥篚織貝”,據考證,織貝可能就是一種棉布。可能在海南島,很早就有了棉花,並把棉花用在正事的“穿”上。但是,中國的王朝歷代主要佔據中原地帶,因為品種,種植,產地,產量,工藝等原因,沒有大範圍的普及。

棉花的流行,起始於宋元時代。在宋代之前,漢字只有代表絲織品的綿字,而沒有代表棉花的棉字。

這時候,又出現的一個偉大的人,終於讓大眾都穿上了棉花:這個人就是黃道婆。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黃道婆畫像

黃道婆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她最初被賣做童養媳,因為不堪虐待而逃到了海南島。黃道婆向當地人學習了棉花種植和紡織技術。幾十年後,她回到上海,把棉紡織和棉花種植技術帶到了長江流域。在江浙地區的絲織技術加持下,平價親民的棉布一下子流行了起來。

種棉花對土地要求低,很多貧瘠的土地都能長的很好。隨後,棉花擴散到黃河流域。至此,棉花在中國南北方都流行了起來。

棉花的加工技術,現在農村還能看到一些影子。比如彈棉花,紡車,織布機等。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紡車

彈棉花是一種傳統工藝。以前,彈棉花的手藝人走街串巷,帶著彈花的弓,把棉絮打成蓬鬆的一堆,然後縫進被套做成被子。這是曾經的父母在女兒出嫁,準備嫁妝必備的事。

棉絮變成棉紗,叫做紡。把棉紗變成布,叫做織。民間使用的是傳統的手搖紡車和織布機,在一些農村還能看到這些老物件。我小時候也見到過,老年人慢慢悠悠的搖著紡車,看著一坨坨棉花變成一條細長的線,感到十分神奇。成語“穿梭如織”就是來源於織布。在《木蘭詩》裡,詩句“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說的就是木蘭使用織布機的場景。而最有名的織布職業女性的故事,是傳說的中的牛郎織女的故事。那時候的田園生活,離不開紡車和織機。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傳統的織布機

織成的棉布叫做坯布,再經過染色,印花等工藝,才能變成成品布,再流通到市面上和消費者見面。

近代,在工廠出現批量加工的成衣之前,老百姓接觸最多的是布店和供銷社。老百姓按尺寸量布,然後把布給裁縫,最後拿到手的是成衣。在幾十年前,這曾是一代人難以磨滅的回憶。

也只是近幾十年內,商業的繁榮,促使很多成衣工廠出現,他們直接把棉花變成了物美價廉的衣服和床品。

至此,棉花製品才深入平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

棉的優質特性

棉花質優價廉,是最完美的“衣”和“住”的材料之一。

首先,它是天然的,對肌膚沒有刺激。然後,它有透氣吸溼,貼身舒適的優點。再次,價格親民,誰都穿得起。

當然,純棉也有缺點,它不耐磨,容易縮水。為了平衡這個缺點,現在的棉紡工藝,會混合一些其他纖維,叫做混紡。但是,有些不良商家把一些合成纖維起一個帶棉的名字,比如水洗棉。其實質是聚酯纖維,不透氣,不吸汗。它並不是純棉,不具有純棉的優點,只是便宜而已。

從樹葉到棉花,我們身上都穿過什麼?

純棉製品價格適中,拿市面上四件套舉例:

40支的純棉四件套,出廠價在120-140左右(價格隨原料和工藝有不同)。

60支的長絨棉四件套,出廠價在240左右(價格隨原料和工藝有不同)。

頭上腳下,T恤外套,秋衣秋褲,棉衣棉被,棉花已經滲透入我們的生活。

從樹葉到棉花,人類經過幾萬年間才找到棉花這樣的完美材料。

每一次發現,都來之不易,我們且穿且珍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