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

如果你剛好在適合的年代碰巧做對了一件事情,然後以後就長期堅持這種策略,堅持固有的邏輯去做事情的話,結果可能會死的很慘。 2004

年以來,北上深房價大概上漲了10幾倍,於是在一線城市凡是能立足之地的,無論你能力多麼平庸,最起碼都是千萬富翁。

再換一個角度看社會:

2004年以來,無數製造業企業的日子越來越步艱難,很多企業家從當時的億萬身家,到今天的已經是負債累累。

同樣的時代,同樣是十幾年,同在一個國度,有人平步青雲,有人卻下了地獄。

這究竟是為什麼?

因為我們身處一個跌宕起伏的大時代,短短十幾年卻經歷了一場大週期,凡是踏準了週期結點的人,都被送到了浪潮之巔,凡是一腳踏空的人,都被巨浪掀翻。

這跟你的智商,你的天賦,以及勤奮程度都沒有任何關係。千萬別再說你很努力,你要知道,在一個各種變化不斷來襲的時代裡,我們就像在大浪裡航行的船,面對洶湧大浪,能夠看準週期,並根據風向和風速判斷下一個大浪,遠遠比善於努力划行要重要的多!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在大週期面前,我們都只不過是一個浮萍。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人生各按其命。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

看透這一切之後,你有一種說不出的淡定。

那些凡是能夠賺大錢的人裡,沒有一個不是靠運氣的。

這很殘忍,但是事實。

因為在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裡,一個人要想成功,”機遇“遠比”能力“重要。

只有當社會穩定下來的時候,一個人的能力才決定一個人能賺多少錢。

所以請切記:人的努力在趨勢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也因此:選擇大於努力。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麼賺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的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

所有的成功失敗,很大程度上都不是自己個人能力決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趨勢給決定了。

現在創業的人很多,創業有時候選擇大方向很重要,因為賺大錢和賺小錢說白了,其實都會很辛苦,都很艱難,你路邊開一個小店鋪要做成賺錢,其實也不見得比做好一個國有企業要容易到哪裡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樣辛苦,結果是截然不同的。

這個時候,大格局大趨勢就顯得非常重要,儘量去做一些趨勢性的機會的事情,市場整體向上的機會,只要做的稍微好點,總還是有機會的,而有些行業,你再怎麼做,其實都註定了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好。

孫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話叫“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再牛逼,你也無法對抗歷史的潮流,這就是趨勢的力量。但是問題來了,趨勢到底是什麼呢?

趨勢這個東西,有幾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其實是趨勢只有在將起未起的時候,才有意義,太早看到趨勢其實毫無意義,太晚你會錯過太多的東西。

前些日子聽到一個農民說:

政府讓我們種蔥,我們就種蒜;

政府讓我們種蒜,我們就種蔥。

這個就是極為簡單的樸素的趨勢性發現的案例。

當趨勢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時候,你其實只能迴歸到賺辛苦錢的邏輯裡去,記住辛苦錢往往不賺錢的真理吧。

在這個特徵裡,我們收穫的東西是什麼呢?是提前預判很重要,因為只有在人們尚未發現,而你卻提前發現,也提前動手了,那你或許能有先發性優勢。

這裡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實都能看到一些趨勢性機會,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實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實都挺多。愛折騰的人,勝算更大,未來的創業很大程度上會比拼試錯的次數和成本的綜合。尤其是趨勢留的時間窗口越來越小的時候。

現在很多人都在說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實這個話題怎麼說呢?

在一個趨勢起來的時候,乘風而起其實難度並不如想象中大,在新興領域並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較為輕鬆地擊敗固有規則體系裡的王者。

蘇寧曾經是線下的王者,當年股價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蘇寧,其實並不是一個企業對一個企業的勝利,他是一個時代對另外一個時代的勝利,每個時代裡都有自己的王者,蘇寧代表了互聯網未出現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則是互聯網時代的王者,本質反應的其實是人類走入了互聯網時代,原先的生活作業方式對蘇寧的依賴變得不再被需要。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不是蘇寧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沒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這個是挺悲傷的故事。

事實上有過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經在我們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認為永遠都不會離開你的東西,其實發現一點點都在離去,這個觀點其實用在阿里、騰訊身上也上一樣適用,你認為永遠離不開的他們,也說不定很快會離去。

這個就是可怕的趨勢之爭,不同維度體系裡的競爭是極其可怕的,壓根不是單純和純粹的能力之爭了。互聯網革命,改變很多的生產作業方式,從而使得固有生產作業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優勢喪失。

趨勢的第二個特徵。

是隨機偶然不可測。

我們看到很多是因為技術的不可替代性,群體性特徵的不可測性。使得技術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體性特徵的興起使得熱點不斷被改變,社會整體的無意識,你很難把握未來趨勢的機會在哪裡。

有一類人壓根不存在所謂選擇一說,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所謂跟著趨勢賺錢,並不是主動意識的結果,而是被動選擇的結果,他們被社會的洪流拋向了不同的領域,然後就是花落誰家是誰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敗事,無非是祖墳冒青煙的結果罷了。

94年被下崗的人,後來都能賺點小錢,而那些不下崗的員工,現在估計得下崗了,02年進不了銀行的人,去了房地產或者去了阿里,現在賺了大錢。在過去的十多年裡面,我們這個邏輯和趨勢很明顯,決定你是否賺大錢的邏輯,不是選擇,不是能力,而是運氣,對,就是運氣。

這個世界,你賺小錢才是能力,賺大錢其實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奮,現在的社會,讓你能過比較好的生活,但是,並不是努力勤奮就能讓你成為馬雲馬化騰的,命格不再,沒用。

大爆發的年代裡,越是底層越容易被拋向不一樣的社會洪流,而不一樣的洪流,往往會有大機遇,很多人沒得選擇,更不會走固有的社會路徑,也就更容易被拋棄社會的大趨勢之中去。

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不是互聯網,互聯網其實是最近幾年的趨勢,過去十年的趨勢性機會其實是資產升值,大量的房地產商在過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實是極強的。

只是趨勢一旦逆轉以後,互聯網很輕鬆的就擊垮了這個固有的社會趨勢,不是房地產不行,也不是互聯網太牛逼,而是社會趨勢轉化很快。

在過去房地產是趨勢的格局下,你會發現,我們曾經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強,都是房地產老闆,還有曾經的煤老闆,他們的出身都極低,為什麼呢?

很多人其實到現在也沒弄明白他們是怎麼賺這個錢的,很多人都會把自己都成功歸結為能力的結果,事實上這個是最大的可悲,哪裡有什麼能力的結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